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古代養魚沒有電,靠什麼加熱打氧

古代養魚沒有電,靠什麼加熱打氧

現代家庭養魚主要工具,除了魚缸,還有過濾器、氧氣泵、加熱棒。而在以前,養魚只要有一口缸就可以。可以用木桶,也可以用瓦缸。按老人的說法,當時養魚不需要氧氣泵,也不需要加熱棒。後來大環境變了,才有了這些器材。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Monsterkoi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從兩晉發現金鯽到現在,也只有現代養魚才用加熱棒或氧氣泵。那當時的魚是怎麼在艱難的環境下活下來的呢?

時代始終在發展,古代的養魚條件當然沒有現在好。不過現代養魚在改良中也丟失了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以前養魚講究感悟自然。而現代養魚越來越難以感悟自然。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cat-cheng

原因也很簡單。以前養魚講究的是靜中生動。靜的是水跟植物,動的是魚。一動一靜的反差,本來就是一種美感。而不管水、魚,還是植物甚至水中其他生物,都是自然中隨手可取的東西,隨便一放,就是一景。

但是現代養魚都要放在玻璃缸或陶瓷缸里,模仿自然的樣子擺好位置,加上各種帶管子的物件打氧或者過濾,水面被攪得光影錯亂,已經沒了以前那種以人心感悟天地萬物,品味自然之道的感覺了。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zoosnow

從養魚工具上說,古代沒有氧氣泵,是不是也需要用類似的工具打氧?事實上以前養魚根本不打氧。我們都知道打氧的主要功能有兩個,除氯跟增加溶氧量。古代的水都是河水或者井水,水質清澈無污染,也沒有氯,所以打氧的意義就不大了。

古人養花鳥魚蟲,講究的是從心與意境,養多了不雅,所以即使在大的容器中也不會多養魚。魚的數量少,消耗的溶氧自然也就少了。古代養魚的容器大多是木桶或泥瓦缸,其中以木桶居多。跟現在的玻璃缸相比,木桶的透氣性更好,可以跟水中的植物一起形成保障溶氧的補充。所以古代養魚不需要打氧。

攝影丨檸連心

在我年齡還小的時候,家裡老人用泥瓦缸養魚,一口大缸里有三四條錦鯉,還種了點水草。

平時春天跟秋天基本不需要特別管理,到了夏天,老人會儀式性的攪動一下水面,說給水裡摻點空氣,魚活得好。冬天水面結冰,家裡的孩子就隔幾天撈點冰玩。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缸里的魚一直好好的活著,直到平房拆遷。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ravi_mohan

給魚缸加熱也是古人不太會考慮的。每個時代的春夏秋冬都是一樣的,春秋溫差大,冬天氣溫低,不加溫就有死魚隱患。但古人真的不太喜歡給魚缸加熱。

當時算得上觀賞魚的,多數都是金鯽跟金魚。這兩個品種是原生魚,經過世代繁衍,早習慣了當地的氣溫。古人的水源大多是泉水、井水以及河水。這些水會被大量採集,並存放在自家的木桶里。等過幾天取用木桶中的水時,我們會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表面的水比深處的水暖和一些。而用表面的水給魚缸添水,其實也能提升一點水溫。只是這一點水溫,就可以給魚帶來很大好處。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Katzenfee50

不過這種方式不太適合現在的金魚。可能是養殖環境好了,這幾年弄到的金魚普遍不耐低溫,在十幾度的水溫里都能長白點的有很多。

歷史不斷推進,古人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有些事情再也沒法重現,好的跟不好的都定格在非現實畫面中。我們不會有那麼多時間感悟自然,所以養魚只觀其形,難解深意。而觀賞魚也在不斷適應現在的生活,所以表面如舊,某些習性已不復當年。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整理首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聲明:文章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寵 的精彩文章:

魚缸里加點便宜造景,好看實用,小白也能用
給觀賞魚喂南極磷蝦,顏色正,狀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