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國寶蟬冠菩薩像,出土碎三截被盜14載,神秘來信透行蹤成追索關鍵

國寶蟬冠菩薩像,出土碎三截被盜14載,神秘來信透行蹤成追索關鍵

我遇見她,是在國家博物館「回歸之路」展,與眾多青銅重器相比起來,她可能沒有那麼耀眼。若是你了解了她的滄桑歷史和傳奇故事,說不定你會停下腳步重新審視她。


這尊1500多年前東魏時期的菩薩像,出土於濱州市博興縣著名的龍華寺遺址,是山東博物館於2008年1月收藏的佛教文物珍品。在她來到山博前,歷經了北周的滅佛運動;出土時斷成三截,耗時3年才找全殘塊;此後又流亡海外14年,今年是它重歸故里的第11個年頭。可以說真的是歷盡了千迴百轉才得以呈現在世人眼前。


歷經千年,仍身姿亭亭玉立

她的名字叫「蟬冠菩薩像」,雖然蟬冠菩薩像雙臂殘缺,雙足亦有毀損,底座遺失,原本的通體彩繪也已脫落,但殘損仍擋不住其渾身上下散發出的魅力。她通高120厘米,修長身姿亭亭玉立。

面相方中帶圓,面容慈祥。雙眼微睜下視,眉彎細長,鼻高且直,鼻翼寬窄適中,嘴唇飽滿,唇線清晰,嘴角下凹,雙唇微合。目中有神,嘴角含情,視線俯視著前下方,好似在與面前的人「對話」。

菩薩上身穿袒右衣,雙肩覆搭披帛,帛帶於胸前打結後分向兩側,下垂至小腿側再向上折,最後各自繞兩手肘下垂,兩肘外側下垂的帛帶已殘缺;下身穿著長裙,裙袂處分布密集皺褶。裙帶的淺雕線條盡顯菩薩的修長挺拔。衣服薄而貼體,衣褶密而不厚,整個形體已顯輕靈之意,而無北魏時期厚重之感。

菩薩頭後有巨大圓形頭光,戴高冠,嘴角微翹,面含笑意;身上裝飾品精美華麗,兩肩各立一圓形飾件,胸前懸掛兩層項鏈,鏈下墜一寶珠。

繁縟的瓔珞自兩肩下垂,於腹部交叉後分向兩側,再折向身後,腹前交叉處裝飾一顆更加碩大的寶珠。


「禪冠」造型十分罕見

寶冠中央精雕細刻的一隻蟬,更加引人注目,「蟬冠菩薩像」也由此得名。

這種佛教蟬冠,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十分罕見,在全國範圍內來看,僅在山東發掘過三例蟬冠佛像,這是其中保存較好的一尊,因此彌足珍貴。蟬冠最早為漢代時侍從官所佩戴,侍從官經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為皇帝的顧問,可以出入宮廷,魏晉南北朝時期,侍從官地位逐漸提高,有的甚至代表皇帝與朝臣論政,權力蓋過宰相。作為侍從官身份標識的「蟬冠」也日漸成為權貴的象徵。

蟬冠裝飾在菩薩像上是何意?

官員帽子上裝飾蟬紋,是古人認為蟬有「居高飲絜,口在掖下」的特徵,戴蟬冠被喻為韜光養晦。菩薩像為何裝飾蟬冠?或許因為當時的僧侶將佛比擬人間皇帝,所以在佛的脅侍菩薩冠上雕飾蟬璫。

出土、脫殼、升樹、高鳴,蟬的生命象徵著復活和循環。漢代貴族墓葬中的墓主人口中常含著一塊蟬形玉,除了相信玉能保持屍體不腐外,還祈求屍體能像蟬一樣復活過來。早期中國的道教更是以「蟬蛻」來比喻人類羽化成仙。在菩薩冠上裝飾蟬紋,也是佛教造像中國化的一個極好例證。


耗時3年從「廢石堆」里拼湊出的國寶

在菩薩微笑的背後,是一段曲折的故事。

1976年,山東省博興縣陳戶鎮張官村一村民在挖土墊房基時,無意中挖出了一些佛像,這些破碎殘敗的佛像整齊地擺放在土坑中。當縣文物部門聞訊趕來時,現場早已破壞,石像被附近的村民當做石料運走。幾年間文物工作人員找到幾百件殘塊,經粘接修復,收回佛像、佛像座等殘缺個體73件,這尊蟬冠菩薩像就是其中最為珍貴的一件。

發現之時蟬冠菩薩像就已斷為三截,當地文物幹部李少南前後用了三年的時間分三次從三位村民家中找到,終於拼接成一尊較為完整的菩薩像。1982年歸藏當地文物管理所。

為什麼土坑裡會有許多整齊的佛像殘塊?

張官村附近是北朝時期龍華寺遺址,龍華寺出土的隋代寺碑記錄著北周時期針對這一寺院的滅佛浩劫。「像天塌下來了一樣,寺院的樑柱傾倒坍塌,僧人們被迫離開寺院,流離失所。」劫難之後,佛教信徒將成堆的殘破佛像收集起來,像埋葬佛的舍利一樣埋藏起來。這就是博興縣張官村窖藏坑的來歷。

雨夜失竊,神秘來信提供線索

蟬冠菩薩像在縣文物管理所才過了12年的安生日子,就又經歷了另一段坎坷。

1994年7月一個大雨滂沱的深夜,蟬冠菩薩像不翼而飛,此後幾年音訊全無,直至1999年12月,一件神秘的來信透露了「蟬冠菩薩像」的迷蹤——中國社科院考古學者楊泓先生收到一件匿名寄來的日本美秀博物館展覽圖錄,在印有「蟬冠菩薩像」的那一頁,夾有國內考古期刊的複印件,其中一張白紙上寫有「國寶」二字。

為什麼說這是一封神秘的來信呢?


除了圖錄和寫有「國寶」二字的白紙,信中再無其他內容。信封落款是「宿白」,這是佛教文物研究的泰斗級人物。楊泓認識宿白的字跡,發現信件的落款字跡不符,託人向宿白詢問後,對方說不知此事。楊泓還發現,來信人將地址中的「朗潤園」寫成了「浪澗園」,「國寶」二字的順序由右至左,而且是用繁體字寫成。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把這樣重要的線索寄給楊泓,「也許是某位對蟬冠菩薩像有所了解的熱心日本學者吧」。

沒過多久,又收到了另一條關於蟬冠菩薩像的線索,瑞士米西奈斯古代藝術基金會主席馬里奧·羅伯特在來信中也提到了蟬冠菩薩像。失蹤已久的蟬冠菩薩像的身影終於浮出水面。


回歸之路從來就沒那麼好走

原來,蟬冠菩薩像被盜一年後,就流轉到了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巨資從倫敦埃斯凱納齊東方藝術組織中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

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海外追索文物的經驗,始終沒能開啟對蟬冠菩薩像的追索。為了證明這尊菩薩像是從博興縣文管所失盜,文物工作人員搜集曾經刊發有關照片資料的《文物》和《山東畫報》雜誌,並找到當時文管所的《文物鑒定清單》和《博興縣文物管理所文物資料入館憑證》。尤其是在入館憑證,「來源」一欄中記錄「1976年5月張官村出土」,「備註」一欄中則記錄「1994年7月4日夜被盜走」。

最終經過了多回合談判,終於在2001年4月達成協議,並正式簽署備忘錄,確定2007年底在美秀博物館創立10周年之際日方將這尊稀世珍寶無償捐還中國山東。2008年1月,在外流浪長達14年的蟬冠菩薩像終於回到故鄉,入藏山東博物館。按照先前鑒定的贈還協議,蟬冠菩薩像此後將每五年到美秀博物館展覽一次。

這份備忘錄簽的並沒有那麼順利,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字眼,都是經過了反覆商談的。


美秀博物館方面希望用「讓渡」或者「送還」,中方不同意,因為蟬冠菩薩像本來就是中國的。但是,美秀博物館在購得前並不知道這是一件被盜的文物,算是善意持有人。最後提出「捐還」的說法,中方覺得這個詞既表明了美秀博物館方面的友好態度,又說明了「還」的本質。

第二個是歸還日期,美秀博物館方面希望遵循國際先例10年後再還,但對於我們來說10年太過漫長了。最後確定從1997年美秀博物館正式投入使用之日起算10年,2007年到期後,蟬冠菩薩像回歸中國。

至此,關於蟬冠菩薩像的前世今生就說完了,在了解她背後所經歷的這一切後,若是你再次站在她面前,是否會別有一番心情呢。

國家博物館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到11月17日就閉展了,還沒去看的同學可要抓緊時間了,這裡的每一件文物都在細細講述著海外流浪和重返故土的曲折經歷。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可以戳鏈接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珠冠 的精彩文章:

DNF:改版後王冠逆襲,三神器跌落谷底,黃金杯將永久封存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