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甘肅石窟寺丨南石窟寺

甘肅石窟寺丨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城東 7.5 千米涇河北岸崖壁上,是涇河流域規模最大的石窟。因與慶陽北石窟寺分處南北,故名。

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南石窟寺之碑」現存於王母宮石窟,碑高2.25米,寬1.05米,碑文650十餘字,詳細記載了南石窟的開鑿時間和功德主。碑陰題五十八人的職官名錄,可正《魏書》之誤,史料價值極高。據該碑尾書「大魏永平三年歲在庚寅四月壬寅朔十四日乙卯使持節都督涇州諸軍事平西將□(軍)□□涇□(二)州刺史安武縣開國男奚康生造」,該窟由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奚康生《魏書》、《北史》皆有傳,因「以功遷征虜將軍,封安武縣開國男」,後又「轉涇州刺史」。奚康生本人十分信佛,《魏書·奚康生傳》載「及臨州尹,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數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四州皆有建置」。奚康生於永平二年正月任涇州刺史,期間兩三年內就創建兩個大型石窟,這與北魏皇室極為崇信佛教不無關係。

石窟坐北朝南,現編號8個窟龕,其中第1窟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開鑿,第5窟為唐代洞窟,其他窟龕時代不詳。第1窟位於窟區東側。平面為橫長方形,覆斗形頂。窟門頂部鑿方形明窗。窟寬18米,深 13.2 米,高 11米。窟門外兩側有後代補塑二力士立像。窟內正壁(北壁)和東西壁設壇,雕造7身立佛和14身脅侍菩薩。其中正壁3身立佛、6身菩薩,東西壁各2身立佛、4身菩薩。立佛高6米,菩薩高3.5米。南壁門兩側各雕造彌勒菩薩1身,高5米。洞窟造像主題為七佛加彌勒菩薩,表現七佛和彌勒組成的三世佛信仰。窟頂正披 (北披)及東西披浮雕佛傳故事,內容有樹下誕生、阿私陀占相、拘尼樹塔、宮中觀歌舞、逾城出家、犍陟馬辭別、樹下思惟等。窟頂前披浮雕捨身飼虎本生故事。該窟形制、造像題材與北石窟寺第165窟基本一致,規模略小於後者。

1925年,美國人華爾納組織了兩次「福格藝術博物館中國考察隊」曾到南石窟寺考察,北京大學陳萬里參加發現了羅漢洞、南石窟寺等。時考察隊欲鑿盜洞窟造像,被當地村民發現並制止。陳萬里認為「既有所謂南石窟寺,則必有一北石窟寺與之相對」(陳萬里《西行日記》)。1959~1960年,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發現了北石窟寺,時稱寺溝門石窟。南石窟寺被發現後,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美國霍華德 .H.F.傑恩《涇河流域的佛教石窟》、張寶璽《甘肅涇川南石窟調查報告》、八木宣諦《涇川的石窟寺— 北魏の南石窟寺碑につぃて》、秦明智《北魏涇州二碑考》、黨燕妮《南石窟寺碑校錄研究》、暨遠志《涇州地區南、北石窟寺的比較分析》及《涇州地區北朝石窟分期試論》、《北朝涇州地區部族、世族石窟的甄別、分期與思考》、董華鋒、寧宇《南、北石窟寺七佛造像空間布局之淵源》等。

1988年,南石窟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肅省文物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壁生魔南 的精彩文章:

鑒賞|敦煌莫高窟第275窟
福清 · 南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