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商代玉兵器:玉刀與玉箭簇

商代玉兵器:玉刀與玉箭簇

刀是商代出現的一種用於砍殺的兵器,在商代晚期遺存中已有較多的發現,如河南輝縣琉璃閣及安陽小屯墓中均有青銅刀出土,脫胎於青銅刀的玉刀在商代也已經出現。

出土於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57號墓的玉三孔刀(圖1),長53.5、寬8.8、厚0.7厘米。玉刀呈豆青色,長條梯形,底邊為雙面刃,劍刃處與兩側陡然減薄,減薄處界限分明,背部有三個等距圓孔,兩側各有齒牙4個,分為兩組。

出土於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的商代玉七孔刀(圖2),長65、寬9.5、厚0.1~0.4厘米,現藏河南省偃師縣文化館。玉刀呈墨綠色,局部被沁成黃色,扁長呈梯形,平背,刃長於背,由兩面磨成,兩端有對稱的齒牙六對,近兩端處面部琢豎直陰線紋與菱形紋,其下有兩條平行陰線與刃相隔,近刀背處有與刀身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七個圓孔,孔由一面鑽穿,多孔石刀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有發現。但七孔玉刀此為初見。從形制考察,似不宜實用,更多可能是一種儀仗用儀器。

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中的龍紋大玉刀(圖3),長33.5、刀身厚0.5、柄長3.2厘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玉刀呈綠色,有褐斑,並有受沁痕迹。刀身窄長,凹背凸刃,尖略上翹。刃由兩面磨成,稍殘。刀背上雕出鋸齒狀薄棱,短柄較薄,刀身後端有一圓穿,為管鑽所制,刀身靠背處兩面均雕精細的龍紋,龍頭朝向柄端,張口,上唇略翹,臣字眼,細長眉,鈍角向後,長身尖尾,直通刀尖,身、尾飾菱形紋兼小三角形紋,造型與紋飾均極典雅,很有特色。此刀不宜實戰,更似一種儀仗用器。

同樣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的玉脊稜刀(圖4),長13.2、厚0.4厘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玉刀呈墨綠色,背下凹而刃略曲,刀尖上翹,刀背較厚,脊部雕有鋸齒狀扉棱。刀柄甚短,略下垂。刀身兩面琢有雙鉤的S形紋為主的紋飾。在S形紋之間,琢有目形紋。刀身上下還琢有橫行陰線,此種形制的刀墓中共出土兩件,成對。無使用痕迹,應非實用的刀具,更可能是儀仗用器。

還有一件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的玉邊刃刀(圖5),長13.2、寬3.6、厚0.6厘米,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玉刀呈綠色,背下凹而刃略曲,刃由兩面磨成,刀尖略翹,刀柄窄而短,與背相連,背較厚,上有陽紋脊線,脊線兩側刻陰線三角形紋,無使用痕迹。

通過歸納不難發現,商代玉刀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是背部多孔刀身長直的多孔刀,單直刃附於長直刀身,刀背有孔,兩側有齒牙。另一種是有柄翹首刀,刀身帶一定弧度、刀尖上翹、尾部有一柄,整體的輪廓外形更貼近實用的玉刀。刀體刃微凸而背微凹。

弓箭是一種威力大、射程遠的遠射兵器。與原始的投石相比,弓箭有更遠的攻擊範圍和更大的殺傷力。箭簇是箭矢前端的鋒刃,是箭矢的關鍵部分(圖6)。形體由尖銳的鋒和張開的兩翼以及脊和鋌組成。前端的尖頭稱為前鋒,兩邊稱為翼,翼上的銳利部分稱為刃,兩翼下垂的刺稱為後鋒,後鋒與脊相連處稱為本,中間為脊,脊後端與鋌連接處為關,關後端的圓棍後鋒為鋌。

出土於河南省輝縣琉璃閣村141號墓的玉箭簇(圖7),脊長5.2、脊厚0.4、翼寬3.4厘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玉簇呈灰色,有深褐色斑痕,不透明。扁平等腰三角形,底邊內凹成小弧狀,兩刃向上收成箭鋒,中脊較厚,兩面中脊底部磨出小溝槽,便於用來夾入箭桿上,此墓共出土形制略有差異的玉箭簇5件,商代墓中少見。

綜上所述,商代玉兵器有著明顯的特點。其大多外形極其精美,尺寸誇張,無使用痕迹,已脫離了實用的範疇,為統治階級政治活動中使用的儀仗祭祀用器。這既有商代先民崇玉、愛玉的因素,也有商代青銅這種性能優秀的材料已大量應用為社會基礎。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外觀、紋飾、形制等外在的特點以及包漿、比重、材質等多個方面綜合判斷。只有學習不同方面的知識,從多個方面入手,才能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使自己鑒定得更準確。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7期《簡論商代玉兵器》

作者:米海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扁棱玉屬 的精彩文章:

走進樹化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