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小麥病蟲害:小麥赤霉病怎麼辦?小麥赤霉病防治方法

小麥病蟲害:小麥赤霉病怎麼辦?小麥赤霉病防治方法

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病害,小麥赤霉病就是其中的一種。小麥赤霉病能夠使得小麥的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接下來小編就這種小麥赤霉病和大家說說它的為害特徵以及防治的方法。

小麥赤霉病別名:小麥麥穗枯、小麥爛麥頭、小麥紅麥頭。

癥狀: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響最嚴重是穗腐。苗腐 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根冠隨之腐爛,輕者病苗黃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濕度大時產生粉紅色霉狀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穗腐 小麥揚花時,衩在小穗和穎片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漸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霉層。後期其上產生密集的藍黑色小顆粒(病菌子囊殼)。用手觸摸,有突起感覺,不能抹去,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霉。小穗發病後擴展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莖基腐 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後變褐腐爛,致全株枯死。稈腐 多發生在穗下第一、二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綠斑,後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或向莖內擴展。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氣候潮濕時病部表現可見粉紅色霉層。

發病原因:

小麥揚花灌漿時,如遇連陰雨,可能突然造成嚴重損失,或引起堆垛時霉爛,造成豐產不豐收。受害的麥粒含有毒質,吃了能引起頭暈、嘔吐、腹痛等中毒現象。發病主要是高溫,高濕,陰雨天氣,寄生在小麥植株內的赤霉病菌突然發作,危害非常大。

發病規律:我國中、南部稻麥兩作區,病菌除在病殘體上越夏外,還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種作物病殘體中營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這些病殘體上形成的子囊殼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麥揚花期。借氣流、風雨傳播,濺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藥上萌發,先營腐生生活,然後侵染小穗,幾天後產生大量粉紅色霉層(病菌分生孢子)。在開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對本田再侵染作用不大,但對鄰近晚麥侵染作用較大。該菌還能以菌絲體在病種子內越夏越冬。我國北部、東北部麥區,病菌能在麥株殘體、帶病種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紅蓼等殘體上以菌絲體或子囊殼越冬。在北方冬麥區則以菌絲體在小麥、玉米穗軸上越夏越冬,次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殼放射出子囊孢子進行侵染。赤霉病主要通過風雨傳播,雨水作用較大。春季氣溫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於50%形成子囊殼,氣溫高於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氣潮濕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並散落在花藥上,經花絲侵染小穗發病。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品種發病較重;田間病殘體菌量大發病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間鬱閉發病重。

防治措施:(1)選用抗(耐)病品種 目前雖未找到免疫品種,但有一些農藝性狀良好的耐病品種,如蘇麥3號、蘇麥2號、湘麥1號、揚麥4號、萬雅2號、揚麥5號、158號,遼春4號、早麥5號、興麥17、西農88、西農881、周麥9號—矮優688系、新寶豐(7228)綿麥26號、皖麥27號、萬年2號、鄭引1號、2133、寧8026、寧8017等。春小麥有定豐3號、寧春24號。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2)農業防治 合理排灌,濕地要開溝排水。收穫後要深耕滅茬,減少菌源。適時播種,避開揚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時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播種前進行石灰水浸種,方法參見小麥散黑穗病。

(4)藥劑防治

①用增產菌拌種。每6672用固體菌劑100—150g或液體菌劑50ml對水噴洒種子拌勻,晾乾後種。

②防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預防穗腐發生。在始花期噴洒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0%多菌靈鹽酸鹽(防霉寶)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60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5—7天防治一次即可。也可用機動彌霧機噴葯。此外小麥生長的中後期赤霉病、麥蚜、粘蟲混發區,667m2用40%毒死蜱30ml或10%抗蚜威10g加40%禾枯靈100g或60%防霉寶70g加磷酸二氫鉀150g或尿素、豐產素等,防效優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霉病 的精彩文章:

小麥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