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淺談牡丹的歷史及其品種分類

淺談牡丹的歷史及其品種分類

牡丹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牡丹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生長環境

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溫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品種介紹

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一、 中原牡丹品種群

1、歷史沿革

中原品種群的栽培歷史最為悠久,中國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於中原(黃河中、下游)地區。成為中國牡丹園藝品種體系形成的主線。中原是中國牡丹園藝品種的發祥地。

2、栽培分布

主要分布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分布中心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和北京。實際上中原牡丹品種的栽培分布,向南在上海、杭州;向東已在青島、煙台,向西在甘肅蘭州,向北在長城以南都能正常開花。現在經防寒越冬,已在黑龍江的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尚志以及到青海西寧等地也能露地栽培,正常開花;稍加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可見中原品種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在國外,已經引種栽植到日本、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新加坡等國。

3、野生原種

主要野生原種是矮牡丹(Paeomia spontanea)如紫斑牡丹(P.rockii) ,在近些年,楊山牡丹(P.ostii)也參與了中原牡丹品種的形成。

4、主要特點

⑴本品種群植株高低不一,一般情況下,較其它品種群為矮。但有楊山牡丹血統的少量品種,則株型較高。本品種群葉形變化較多。

⑵品種群中部分品種花瓣基部具有深色斑或深色暈,顯示帶有紫斑牡丹的血緣。形成中原品種群的3個野生原種中,只有紫斑牡丹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大斑, 而矮牡丹和楊山牡丹在花瓣基部只稍有淡紫色暈。

⑶花型種類最為齊全。

⑷花色多樣,富於變化。有白、粉、紅、紫、墨紫、綠、淡黃、雪青等色和複色,色彩濃淡富於變化,在4個品種群中,花色最為豐富。

⑸品種多達500多個,在4個品種群中數量最多。

二、 西北牡丹品種群

1、歷史沿革

西北牡丹的觀賞栽培約始於唐代。甘肅天水一帶早已有牡丹栽培。西北牡丹明清之際栽培日盛。如栽培中心臨復,當時有「小洛陽」之稱。

2、栽培分布

分部於甘肅省渭河中、上游的天水、甘谷、武山、隴西及靜寧;大夏河中、下游的夏河、臨夏、和政;洮河下游的臨洮、康樂,以及蘭州、榆中等地;隴東的平涼也有較多栽培。此外青海西寧及其以東地區,陝西西安及其以西地區和寧夏的固原地區也有分布。栽培中心在蘭州、臨夏、臨洮等地。

3、野生原種

紫斑牡丹和矮牡丹的野生分布區主要在黃土高原、黃河流域地區。從西北牡丹品種的主要性狀表現中可以證明,西北牡丹品種群的主要野生原種是紫斑牡丹,但也帶有矮牡丹的血緣。

4、主要特點

⑴植株高大。年生長最量較大,葉形變化較少,總葉柄長。

⑵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或紫紅色大斑。花瓣厚,花香濃郁。

⑶花型演化程度較中原品種群為低。台閣花品種數量較少。

⑷品種數量較多。約有100多個品種。開花時間長。

⑸耐寒、耐旱、耐鹼,生長旺盛,病蟲害少,可在寒冷、乾旱的廣大西北地區種植。

三、 江南牡丹品種群

1、歷史沿革

從宋代起已有數十個性狀優異的品種。其歷代栽培中心的轉移如下:杭州( 宋代)→暨陽(明代,今江蘇江陰,一說是浙江諸暨 )→銅陵、寧國、杭州,上海(清代)→銅陵、寧國、杭州、上海(現在)。

2、栽培分布

分布於安微、江蘇、浙江等省。銅陵、寧國、杭州、上海等地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地有鹽城(江蘇)、樂昌(廣東),南昌(江西)等。

3、野生原種

主要原種為楊山牡丹 。

4、主要特點

⑴植株高大。一年生枝長,土芽少,分枝性強,開花多,,蔚為壯觀。

⑵開花早,當地花期4月上旬至下旬。

⑶歷史上品種數量眾多。如計楠《牡丹譜》(1890)收集品種103個, 嘉興 一帶牡丹名冠一時。

⑷根系淺,耐濕熱,適合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推廣栽植。

四、 西南牡丹品種群

1、歷史沿革

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牡丹從唐代開始栽培,主產地在丹景山,種牡丹甚多。到宋代,引入洛陽品種,栽培大盛。 陸遊《天彭牡丹譜》(1178 )載:「大抵花品近百種,其中著者四十。」到清末天彭牡丹走向衰退,現又恢複發展起來。

2、栽培分布

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以彭州和成都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在大理、麗江、昭通、武定、貴陽、拉薩等地。

3、野生原種

天彭牡丹主要是由中原牡丹和西北牡丹引種後,那些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品種殘留下來,和當地原有品種經過歷代栽培選育而形成的。由引可見,天彭牡丹的野生原種,主要應為紫斑牡丹和矮牡丹,或有楊山牡丹的血統。

4、主要特點

⑴植株高大。葉大,花梗長,花瓣基部有紫斑或紅暈。枝葉粗壯而較稀疏。麗江品種葉狹長,頂裂淺,缺刻少,腳芽多。

⑵根系淺,生長勢強。

⑶花型演化程度高,多台閣花品種。

⑷花徑大,著花量較少,花期較長。

綜上所述:中國牡丹園藝品種體系從歷史發展上看,是由一條主線和幾條副線發展演化而成的。發展主線是中原品種群,副線有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等。

從歷史演化來看, 它們各品種種群間能相素交流,互相融合。但由於各品種群所在地自然條件和主要野生種原的不同,仍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種群。所以,在各品種群相接近的部位,常表現品種群間明顯的交流現象。如延安牡丹品種顯現明顯的中原品種群和西北品種群的交融現象。

品種分類

(一)牡丹的3大類:1、單瓣類;2、千層類;3、樓子類。

牡丹

(二)牡丹的11個型別:

1、單瓣類分:單瓣型;

2、千層類分: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台閣型;

3、樓子類分:金蕊型了、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台閣型。

主要品種

目前有生產於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複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繡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原產於中國。

一、花色品種豐富的牡丹

(一)複色類

粉中冠

什樣錦、嬌容三變、鬥豔、二喬三變賽玉、瑪瑙荷花、彩蝶、花蝴蝶

(二)綠色類

綠香球、春水綠波、豆綠、綠玉

(三)黃色類

姚黃、金桂飄香、玉璽映月、黃花葵、金玉交章、御衣黃

(四)墨紫色類

冠世墨玉、煙絨紫、青龍卧墨池、墨樓爭輝、烏金耀輝、黑花魁。

(五)粉色類

趙粉、魯粉、粉中冠、桃花飛雪、貴妃插翠、雪映桃花、軟玉溫香、淑女妝、粉荷飄江、銀鱗碧珠、盛丹爐、青龍卧粉池

(六)白色類

夜光白、景玉、香玉、金星雪浪、琉璃冠珠、雪塔、白玉、雪桂、崑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雪蓮、水晶白、白鶴羽、風丹白、水晶球、風丹白、玉板白、清香白

(七)粉藍(紫)色類

藍田玉、 紫藍魁、藍寶石、菱花湛露、垂頭藍、硃砂壘、綉桃花、雨後風光 、彩繪 、大朵藍、似荷蓮 、藍芙蓉、魯菏紅

(八)紫色類

勝葛巾、魏紫、趙紫、葛巾紫、小魏紫、紫魁、深黑紫

(九)紫紅色類

紅霞爭輝、紅霞迎日、錦袍紅、烏龍捧盛、藏枝紅、百園紅霞、映金紅、大棕紫、首案紅、狀元紅、盤中取果、錦繡球、洛陽紅

(十)紅色類

珊瑚台、叢中笑、晨紅、火煉金丹、嬌紅、萍實艷、錦帳芙蓉、迎日紅、十八號、霓虹煥彩、紅寶石、宏圖

牡丹

、山花爛漫、脂紅、明星、春紅嬌艷、肉芙蓉、虞姬艷裝、飛燕紅裝、銀紅巧對、胡紅、紅珠女、瓔珞寶珠[4]

二、植株高大、抗寒、耐旱性極強的西北紫斑牡丹

(一)白色類

書生捧墨、紫斑白、玉壺冰心、一片丹心、菊花白、玉蝶、中川玉、小雪、觀音斗、鶴羽白、雲中鶴、紅海微波

(二)黃綠色類

黃雲、雛鳳還巢、佛頭青

(三)紅色類

三轉、紅冠玉珠、大紅袍、醉胭脂

(四)黑色類

黑絨蓮、夜光杯、黑鳳蝶、紫冠玉帶

(五)紫紅色

鍤頭鳳、紫蝶迎風、九州大紫、紅蓮、寧安紅、英雄紅、重瓣紅、玉蘭紫、喜慶、紅薔薇、古城相會、金花狀元

(六)粉色類

素粉綾、金城粉、和平二喬、紫斑粉、紅雲、粉天香、粉麒麟、粉墨登場

(七)紫藍色類

隴原壯士、花和尚、大漢風雲、灰鶴、藍鶴、和平藍、藍蝶迎春、藍海銀波[4]

紫斑牡丹是中國特有植物,為珍貴的花卉種質資源,現應並積極開展繁殖試驗,推廣栽培。

三、花色奇特的國外牡丹

芳紀、日月錦、太陽、新七福神、花王

日暮、八千代春、五大洲、連鶴、日本島錦

美國公主、金閣、花園珠寶、金島、正午(海黃)

金晃、花大臣、黑光司、初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牡丹 的精彩文章:

牡丹用途知多少,渾身上下都是寶!
牡丹的文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