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骨子裡沒有教養的孩子,普遍具有三點特徵

心理學家:骨子裡沒有教養的孩子,普遍具有三點特徵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

生活中,我們遇到一個態度惡劣、自私自利的人,也許會壞了一天的好心情。但是,在一天的伊始如果能遇到一個充滿善意、侃侃而談的人,你會感覺如沐春風。

所以,一個有教養的人無論在哪兒都是受人歡迎的,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心理學家認為,骨子裡沒有教養的孩子,普遍具有三點特徵。

1.說話總是中傷他人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的力量有時候不可小覷,心靈上受到的傷害遠比身體上受到的傷害來得沉重、持久。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說出和做出一些使人難堪、讓人難受的話和事。

比如,在公共場合談論別人隱私、貶低別人的喜好之物、老是用別人的缺陷打趣。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人,往往從小就形成了直來直去的性格,他們的語言處理能力極差。

如果是原始社會,我們可以理解為自我保護能力欠缺。

很多時候,「童言無忌」並不是用來解釋孩子行為的理由,如果認為孩子說出了不該說的話和做了不該做的事,該糾正就一定要糾正,不要認為是小孩子就任他去,正因為是小孩子才好糾正。

從心理層面分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與父母的相處時間極少,或者父母就是粗神經,並不認為孩子做錯了,也就疏於管教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長期在身邊,甚至家裡的親人都在身邊,尤其是爺爺奶奶,對於孫子是到了溺愛的程度,全家都把這個孩子捧在手心,從出生到懂事不讓他受一點挫折,明知他犯錯了,卻一兩句話就帶過。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當自己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時,會通過損害他人的利益和尊嚴滿足自己。

2.通過詆毀別人獲取社交關係

我們總是佩服那些八面玲瓏、處事圓滑的人,在我們眼中這是社交能力強悍的表現。我們也羨慕這樣的人能四方生財,權謀機變,很多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這樣的人。

可是,八面玲瓏和見風使舵、見利忘義、兩面三刀可不一樣。心理學家認為,「嚼舌根」是一種普遍行為,因為60%的成人對話都是為了談論某個不在場的人,而且大多數情況下會對這個人有所評價(負面)。

比如,你知道A和B有些小矛盾,但是你和A和B都不是很熟悉,但是你想和A交好,只要和A說一些B的壞話,一下就能和A拉近距離。可是,B對於一切都不知情,這很不公平,因為你和A成為了好友,並且你們彼此心中對方都是好人,不在場無作為的B卻成了壞人。

人在很多時候,會通過與別人的比較來確認自身的價值。當一個人不自信,不認同自己時,很可能會通過詆毀別人來肯定自己。當一個人內心焦慮,為了表達自己的焦慮,以說別人壞話來獲得安慰和幫助是一種簡單方便的方法。

然而,這樣的人是不自信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讓孩子認識到,應該通過提高自己來變得更優秀,而不是貶低他人。

3.喜歡傳遞負能量

我們需要朋友,我們需要朋友來和我們分享快樂和悲傷。但是,朋友不是只用來分享快樂和悲傷的,老是向朋友向身邊的人倒苦水,身邊的人會慢慢離你而去。

每個人的心理資源都是有限的,每天處理自己的事情已經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人們不願意加班也是這個道理,比起身體的勞累,精神的疲倦更讓人手足無措。

如果這份有限的資源總是被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佔據,而且還是不屬於自己的不愉快的事,那麼人就會選擇迴避,迴避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遠離負能量的來源。

有時候,倒苦水其實成了一種習慣,而不是真正想訴說自己的煩惱。而且傾訴的那些事情在傾訴的人看來其實並沒有那麼痛苦,為了將這種「能力」不斷提煉,到後來會添油加醋讓一件小事看起來非常複雜。自己倒是沒什麼,享受的只是這個過程,只是滿足一種習慣。

可是在別人聽來可能真的以為你受了很大的委屈,如果不能幫助你,就會陷入一種內疚之中,無形中積累了心理垃圾。這樣的人在成長中總是習慣了向別人尋求幫助,即使求不到幫助,也一定要別人惦念這件事。也算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比如,穿衣洗臉這種小事在合適的時間就應當開始讓孩子自己動手。並且要注重培養孩子堅強的品質,有困難先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才假借於外物,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發牢騷。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越是性格內向的人,越不需要社交?|心理學解析內向傳播
當你窮得連親人都瞧不起自己時,不妨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