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病態的獨立

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一種病態的獨立

「萬事不求人」這句話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呢?我們從小聽到這句話便會聯想到「傲氣」、「骨氣」,認為這樣的人一定非常有本領,有種「納須彌於芥子,藏日月於壺中」的氣度和境界。

現實往往並非如此,畢竟都是凡人,要食人間煙火,有求於人總能免去許多頭破血流。成熟後再回頭看那個跳脫人間的自己,簡直幼稚,可笑。

其實,「萬事不求人」是一種較為低級的心智模式,它的產生是出於一種防禦意識。人類是群居動物,和動物的區別之一就是人具有社會性。

中華民族的傳統向來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世界上最麻煩也最複雜的東西就是人和人的關係和關係組成的關係網了,這關係網的織成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人和人之間的相互求助,相互幫助。因此,麻煩別人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組成的一部分。

不想麻煩他人,是一種有意避免社交的行為方式。去超市買水果,是在「麻煩」他人,將手中的垃圾禮貌地放進垃圾桶,也是在「麻煩」他人,去動物園看猴子,則是在「麻煩」猴子。

只不過,超市的水果一定會賣給你,因為你付款;扔進垃圾桶的垃圾一定會被清理掉,因為垃圾每天都會被回收;而猴子一定會讓你參觀,即使他不願意,也無法言語。

獎懲敏感性人格理論

這三個一定,便是這種心理的原因所在了。不想麻煩他人,是因為害怕他人拒絕,被人拒絕,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體驗,或遺憾、或不滿、或尷尬、或羞恥、甚至憤怒。

從獎懲敏感性人格理論(RPSPT)來看,人或喜好獎勵對懲罰無感;或厭惡懲罰對獎勵無感;或喜好獎勵也厭惡懲罰。被人拒絕後的負性情緒則是作為一種「懲罰」的存在。

人為了迴避這種「懲罰」,就會開始迴避能引發「懲罰」的刺激條件,也就是會儘力避免「請求別人而遭到拒絕」這種事情發生,「麻煩別人」也就成了一種會引起不適的行為。這種「不麻煩人」和換位思考不願給人添麻煩是不同的,會導致很平常和普通的要求也變得難以啟齒,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徵。

負性情緒投射

不想麻煩別人的人往往也不擅長於拒絕他人。同理,當別人有事相求時,若是拒絕,則那種強烈的負性情緒會投射到他人身上,會想像別人被拒絕後會像自己一樣難堪,而這種難堪可能會轉化為對自己的憎惡,這種別人對自己的消極看法也會作為一種「懲罰」存在,為了迴避「懲罰」,只得答應對方的請求,慢慢的,開始無原則地迎合他人,失去自我。

但是,對於不合理的請求也會有拒絕的情況,這是因為在得到別人的請求後,會衡量兩件事:

履行約定的不舒適感和拒絕他人後的消極情緒體驗,哪個更強烈。

若前者強烈,則答應請求;若後者強烈,則拒絕請求。而後者是一種自我保護,所體驗到的積極情緒和迴避的消極情緒越多,這種自我保護意識越強。所以,越是不會麻煩別人的人,就會越來越不會請求別人的幫助,直到出現一種病態的獨立。

因此,我們要意識到自己這種「自我保護」,不時地脫下「外衣」將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故意讓自己「受傷害」從而減輕拒絕和被拒絕後的負面情緒體驗,進而達到人格的自我修正和成長。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人際交往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請遠離生活中那些,「偽自律」的成年人
如何判斷領導是在培養你,還是想壓榨你?心理學:請注意五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