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堅持寫專欄?因為寫作是一種信仰|羅志淵專欄

我為什麼堅持寫專欄?因為寫作是一種信仰|羅志淵專欄

我為什麼堅持寫專欄?因為寫作是一種信仰|羅志淵專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讀書的意義



我是一個視書為命的人,曾寫下如下讀書體會:「讀書人應以天下為懷,當今之世,物慾橫流,人心不古,吾願與世無爭,以保清凈之心。然塵世之污濁,我心如明鏡,亦難阻塵埃,此乃吾之痛也!然,自小耳濡國文之精華,推崇先秦兩漢之文,殊愛魏晉之風度,大唐之風骨,故造就吾之浩然之氣,獨具魏晉風度而無魏晉之時,心懷大唐之風骨而缺大唐之秋,故俯視蒼生之無常而淡然,仰望蒼穹之浩瀚而泰然,此為吾之境界也!」

我認為讀書之第一要義為「修身」,每個人都應通過讀書提高素質修養。一個人通過讀書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養,進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讀書不是只讀「有用」之書,更要讀「無用」之書。「有用」之書指實用性的書籍,「無用」之書指哲學、文學等非實用性書籍。而真正能提高修養,改變人生的是「無用」之書,如一部文學作品讓你產生共鳴,其情節深深感染了你,讓你對生活充滿嚮往,並使你擁有追求美好未來的願望。

從短期看,這種讀書不會像讀計算機運用的書那樣立竿見影,但從長期看,其對你的影響也許是一輩子的。如只功利地讀「有用」之書,就容易導致拜金主義。而非功利性地讀一些「無用」之書,可提高個人修養,可豐富個人內涵,讓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有利於構建現階段中國核心價值體系與道德體系。因此,無用乃大用也。

寫作是一種信仰



現在的世界,確實很浮躁,每個人都想瞬間成功,瞬間暴富。他們永遠不知道,一個人的成功,要付出很多。然而,大多數人,只看到外在,卻不知道別人在背後的付出。

我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沒有周末。當然,我已經把讀書、寫作、工作當成了一種習慣,如果讓我一天不工作,反而全身不舒服。我不是為了賺更多錢去工作,而是我需要全身心投入我的事業。所以,工作是為謀生,還是為自己的事業,這是有區別的,只為謀生拿份工資,不會有激情與目標,而為事業,就會充滿激情,從而養成持續工作的習慣,堅持一輩子。

一息尚存,就不忘努力。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太著急,一方面不願意靜下心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另一方面人生閱歷太少,又不願意多讀書去沉澱自己。這就是這一代人的痛苦,明明是麻雀,卻嚮往鷹的生活。你要知道,你還沒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努力做好自己,厚積薄發。

走在人群里,感覺到一群人的孤獨與痛苦,感覺到一群人的浮躁與虛偽。所以,我總是一個人走,特立獨行,是為了不沾染世俗的塵埃。在浮躁社會,堅持做一股清流,我只能遠離不靠譜的人群。靜靜思考人生經歷,你會發現,這個社會誘惑很多,每一樣你都曾想去擁有,卻被殘酷現實折磨的遍體鱗傷。最終你悟到人生的真諦:做最好的自己,不過就是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一件事情,而專註堅持到極致,才是人生最大價值!

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所以,一定要相信時間,只要你不忘初心,堅持前行,它一定會給你想要的一切!

這是我們的時代,不要輕易放棄



一個人的成長與成功,與大環境是相關聯的。如果這不是一個和平年代,馬雲這樣的人有可能成為首富嗎?正因為我們處在和平發展的大時代,才成就了一些敢作敢為、敢闖敢幹的人。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和平發展年代,國家經濟在飛速增長,每個人都有機會讓自己活著更好。最壞的時代,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問題。這個時代對很多人來說,又不是機會,甚至沒有機會,因為大多數資源與機會都被既得利益集團佔有。

這個時代,雖然浮躁,卻也有一股清流,雖然壓抑,卻也有一絲詩意。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領域脫穎而出。

源於詩意中國的夢想



有朋友問我:「詩人的夢是什麼?」我答:「現階段,如果詩人還有夢的話,那就是詩意中國的夢!在詩的國度,重啟中國詩歌精神,重塑中國詩人形象。」「那麼,詩人的信仰是什麼?」「信仰詩意和文字,詩意的文字便是詩人心中的神……」

現階段,網路漸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平台,特別社交媒體發展讓更多人有了表達自己的平台。純文學,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並以「真、善、美」為創作目標,致力於純文學創作的純文學作家絕不會去考慮其作品的商業價值。所以,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在較量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前者是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後者以精神食糧的形式存在。而商品只能在交易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網路文學不管內容和文筆如何,只要能受到大眾的追捧就可賣到好價錢。作為精神食糧的純文學慢慢被大眾拋棄,連致力於純文學創作的作家、詩人都被邊緣化。

其實,中國文學的起源是《詩經》與《楚辭》,這說明中國文學的最初樣式便是「詩」。「五四」之後,中國詩人開始對「新詩」進行探討,從胡適的《嘗試集》開始,中國詩歌的方向便發生了偏離,主要是由詩歌理論缺失引起的。因為在當時受「五四」新思潮的影響,否定了傳統詩詞後,傳統詩詞理論自然就失去原來的功用。此時,致力於「新詩」創作的詩人不得不從國外引用詩歌理論來構建中國新詩理論。然而,西方詩歌理論五花八門,足以讓人眼花繚亂。於是當時就出現了這麼一個奇怪現象:一批一批的詩人成立一個一個小圈子,誰都不承認誰是詩歌權威。

至此,中國詩歌理論的權威性慢慢褪色,詩歌也成為詩人小團體的精神追求而已。如戴望舒就是在那個年代產生的詩人典型,他的詩歌受晚唐溫庭筠、李商隱和法國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等的共同影響,他一直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而不能自拔,這就註定了他的詩歌理論具有複雜性及片面性。而在當時來說,他的新詩理論確實有其可取之處,然而片面的側重西方詩歌理論,顛覆中國傳統詩論,使其對新詩的理解只停留在革命上,而不是繼承與創新的結合。簡單來說,中國新詩的缺陷在於顛覆之後並未繼承傳統。

然而,在這一片混濁與闌珊當中,仍有太多太多的人,沒有忘記詩歌。因為真正的詩歌會讓人感到煦暖,讓人看到希望;真正的詩歌所追求的,是心靈的淡泊、寧靜、寬柔;真正的詩歌是廣袤的生命在歷史的長空中留下的深深痕迹,是迷惘的時代里夜行者破曉啟程的啟明星;真正的詩歌或者就是原始生命的本身,是柔化在人類細胞中的命運殘片……也許,這就是今天依然有那麼多人對詩歌不離不棄的真正原因。

通往詩歌殿堂的道路是那麼冷清與寂寞,但是,在中國曾經讓人絕望的歲月里,魯迅曾經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無論如何,夢想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只要執著地、堅持地走下去,我們總能看到詩歌殿堂里透射出來的,那點撕破籠罩整個中國社會的寒霧的燈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堅守進而發揚純文學任重而道遠,但我願繼續堅守中國文學精神,上下求索中國詩歌發展新路。這是一個詩人的夢,也是一個詩意中國的夢!希望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一路有你,這就是我艱難前行的最大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志淵 的精彩文章:

羅志淵:藍色的沙子與愛情的淚滴
羅志淵:霍金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巨人|談談電影《萬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