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項羽聽烏江亭長話,乘小船回到江東去,也無外乎這四種結局!

如果項羽聽烏江亭長話,乘小船回到江東去,也無外乎這四種結局!

垓下一敗,項王大勢已去,就算如願回到江東,其結局也無外乎以下幾種。

〔一〕效仿雍王章邯,困獸猶鬥。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正月,虜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

如果項羽成功渡過烏江,大抵跟章邯的結局類似。

先是組織力量迎戰劉邦的漢軍,結果不敵,敗走;只好再度組織力量對抗漢軍,再次失敗,最後走入最支持他項羽的魯城,負隅頑抗,而此時,漢軍已略定西楚除了魯城外的全部土地,項氏族人都被俘虜或被擊殺,劉邦在楚地再高了一次大赦罪人的政策來收買人心,最後引水灌魯城,魯城降,項羽自殺。

〔二〕效仿常山王張耳,依附與其他諸侯王。

陳余因悉三縣兵襲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念諸侯無可歸者,曰:「漢王與我有舊故,而項羽又強,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漢王之入關,五星聚東井。東井者,秦公也。先至必霸。楚雖強,後必屬漢。」故耳走漢。漢王亦還定三秦,方圍章邯廢丘。張耳謁漢王,漢王厚遇之。

如果項王成功渡過烏江,接著就會發現,楚地大多已被漢軍拿下,一如當年的趙地被陳餘拿下那樣,項王沒有辦法,只好依附於其他諸侯王,並希望像張耳那樣,憑藉自己在封地多年經營的人脈、威望,再借其他諸侯王的兵丁,重返楚地。

當時的諸侯王中,唯一一個沒有被漢王劉邦成功策反的,便是臨江王。當時的臨江王是項羽所封的共敖的兒子共尉,項羽若是去,共尉一定會像劉邦厚待張耳那樣厚待他。

但劉邦逼得太緊,鬧不好共尉最後會像後來的楚王韓信搞鍾離眜那樣搞他項羽。

項王亡將鍾離昧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漢王怨昧,聞其在楚,詔楚捕昧。……人或說信曰:「斬昧謁上,上必喜,無患。」信見昧計事。昧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昧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

共尉頂不住漢王的壓力,跑來跟項羽商量,項羽說,漢王所以不擊取臨江,以籍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共尉曰:「公非長者!」卒自剄。共尉抱著項羽的人頭去見漢王劉邦,漢王劉邦令武士將共尉綁上囚車。

〔三〕效仿楚漢相爭中的齊王田榮,一直跑。

田榮乃自立為齊王,盡並三齊之地。項王聞之,大怒,乃北伐齊。齊王田榮兵敗,走平原,平原人殺榮。

項羽渡過烏江,雖只有一郡之地,但霸氣猶在,仍自號為西楚霸王,組織軍隊抵抗漢軍,但再一次兵敗,走入壽春,壽春人殺了項王,漢王劉邦遂略定楚地。

由老農故意誆騙項羽的歷史細節來看,項羽即便渡過烏江,也會跟齊王田榮的下場類似。

〔四〕效仿後來謀反的淮南王英布,往百越方向跑。

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餘人走江南。布故與番君婚,以故長沙哀王使人紿布,偽與亡,誘走越,故信而隨之番陽。番陽人殺布茲鄉民田舍,遂滅黥布。

毫無疑問,項羽就算渡過烏江,回到江東,在漢王劉邦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也得再次失敗,這時候,說不定一直未曾投靠漢王的臨江王共尉就會做出後來的長沙王那樣的選擇,誆騙項羽。

項羽琢磨著,臨江王是他項羽立的,在其他所有諸侯王都投靠劉邦之際,臨江王卻沒有歸附於漢王劉邦,所以臨江王是可以信賴的,於是項羽投奔臨江王,然後被臨江王殺害。

以當時的形勢論,割鴻溝為界時,項王已經沒法在三兩年內逆轉頹勢了,後又經垓下大敗,縱使項王能夠回到江東,也無外乎上邊這四種結局,最後要麼自殺、要麼被殺、要麼被俘,要麼投降。

就算項王投降,他拿什麼資本跟劉邦談判,讓劉邦能留他一命呢?難道要學習秦王子嬰,跟劉邦講,你饒了我的命,我給你做相國,幫你治理楚地?劉邦嘿嘿一笑,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我有蕭何蕭相國,要你項籍作甚?

這正是: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對此,項羽心知肚明,故而做出了李清照所歌詠的選擇: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山終究難保,性命早晚得丟,不如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黥布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燕園 的精彩文章:

自號西楚霸王的項羽,其軍事水平究竟幾何,在當時能排進前三嗎?
蕭何向劉邦薦韓信,又向呂后獻計殺韓信,蕭何是在拿韓信當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