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古玉鑒定丨日用器具 下

古玉鑒定丨日用器具 下

玉花插、玉筆插、玉香插的出現是玉器工藝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其工藝精湛,造型別緻,是玉器中的上品。

玉花插

花插是陳設品。一般來講, 花插的重心較低,其上有一個較深的插孔。筆插同花插類似,但結構更加緊湊,更適合文房使用。玉花插是花插類器物中的精品,較之其他質地的作品更具陳設性。

目前能見到的早期花插是明代作品。用整塊玉雕成,近似於簡狀,下部為鏤雕的枝葉,上部為簡狀的花朵,花朵中可插物品,花朵之外有細小的花、葉裝飾。目前能見到的明代花插數量不多,樣式較簡單。一般都呈圓筒形,下部透空, 上部可插物品。清代的花插較明代作品樣式複雜,一方面增加了作品的陳設效果,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插孔。作品大致有以下幾類。

樹樁式,主體為樹樁形,旁側綴以花、草、樹、竹,其下有土地。樹樁之外盤有枝葉,有的作品上還有鶴、鹿。

荷蓮式作品雕作相併的荷葉、荷花、蓮蓬,局部中空可插物,其外又有小的螺、蟹、水蟲,生機盎然。

象生類做成某種生物形象,中部掏空以插物。這類器物中最典型的是白菜式花插,整體如白菜,菜葉外翻,清代宮廷中這類作品額多。

玉筆插

玉筆插同花插有所不同,花插所插花枝,長短可隨器的形狀而變化。因而花插的長、短,高、矮所受限制較小;而筆的長度有限,所以筆插的高度不能太大。另外所插之筆,需經常使用,且置於手畔之時較多,因而製造時需重心偏低,且較穩固,以防被碰倒。筆插有兩種:一種是插上之孔, 孔只能插一支筆;另一種形似筆筒,但非筒狀,因而名曰筆插。其物中空,可貯多支筆。故宮收藏有佛手式筆插,瓶式筆插等。

玉香插

玉香插為插香所用。舊時燒香、多用香爐,香插於爐中,灰亦落於爐中。香插主體為一盤,以盛香灰,盤中心凸出高榫、榫上有孔。燃香時將香插於孔內,香灰便可落於盤內。一般來講,香爐燃香可多支點燃, 香插燃香僅插一支。由於香燃後留有短蒂,可將插孔堵住,所以有些香插的插孔為通孔,可從孔的一端將孔中物捅出。清代宮廷使用的香插以秋葵式香插及桃花式香插最為典型,秋葵式香插主體為一葵花式盤,其旁鏤雕枝葉,桃花式香插主體為桃花式盤。

盒是容器。《廣韻》釋盒,「盤覆也。」說它像盤而有蓋。玉盒製造時需要掏膛,還需要配蓋,蓋與盒身之間有子母口咬合,加工工藝較複雜,因而產生的時代略晚。目前見到的早期玉盒是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青玉盒,盒高7.7厘米,直徑9.8厘米。盒蓋圖案自里到外分為三層,裡層為柿蒂紋,其外一周勾雲紋,再外為一周變形夔紋, 蓋頂有一橋形紐, 紐上套一繩紋環。盒身之處飾「丁」形勾雲紋及一周變形夔紋。這件玉盒形似蓋碗,但口部用子母口咬合,蓋與盒身皆極薄。盒上有環、紐及柿蒂、勾雲、夔紋的琢法,皆為典型的漢代玉器風格。

宋代玉盒

宋代玉盒的典型作品有三件,其中兩件屬同一類型。第一件出土於河北定州靜志寺塔基地宮,橢圓形,似薄片,一側內凹,蓋面較平。其上有細陰線組成的相對雙鳥,鳥翅張開呈扇狀,翅尖微向頭前伸。鳥頭昂起,陰線三角形喙,雙鳥間飾陽線圖案,似飄帶又似花籃,盒底面陰刻「千秋萬歲」四字。這件玉器向人們提供了典型的宋代玉盒的盒型和裝飾圖案。另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白玉雲紐圓盒,盒為圓形,直徑5.9厘米,高2.1厘米, 較薄。盒面光素無紋飾,盒及蓋的一側皆有鏤雕雙雲頭式紐。所雕雲頭為三岐形,雲頭一側為細長的「S」 形雲尾。兩件玉盒皆為淺膛,容積很小,可能是用來裝化妝品的。第三件玉盒為遼寧阜新塔營子出土的竹節盒。盒為圓筒形,外表分為六節,上一節為蓋,下五節為盒身。目前已發現了許多宋代的漆盒與銀盒,以圓形直壁者為多,可見宋代盒的種類很多,因而宋代的玉盒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加工圓潤,多用好白玉製成。

明代玉盒

清代官廷遺存中有大量的明代玉盒,這些玉盒有些是專門用以陳設的玩器,有些是文房使用的印色池。常見的明代玉盒有下列幾種。

方形盒:方形盒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直壁平面,另一種蓋面微隆,盒壁的下部向內收。這類玉盒的口部有一周子口,能嵌入盒蓋的母口之內。這一周子口與盒的內壁不在同一平面而微向內收,是明代方盒的典型特徵。盒的蓋面及四壁外側常琢有裝飾圖案,常見的有山水、花卉等,圖案為極薄的淺浮雕,呈平面化,異常簡練,僅用幾個浮雕平面表現主題,平面間留有空白。一些作品上的山水圖案畫風高遠古澹, 景色深遠,有的玉盒蓋面還琢有行草詩句。

圓形盒:宋、 明之時,文化發展得很快,出現了大批文人,書信題字、印章的使用很頻繁,印色盒,或曰印池的使用也很多,常見的有漆盒、瓷盒及玉盒。印色盒多為圓形,瓷盒與漆盒的蓋面微隆,底部有圓形足,或為凹足,或為凸足,玉盒的頂面及底面則較平,盒面上飾螭紋或花果紋,很少有山水紋飾。螭則為爬行狀,一後肢前伸,一後肢蹬直,蹬直之足趾部向外側折出,近於90度角,顯得向後蹬得很有力。花果圖案則起凸很淺,呈平面狀,花、葉皆為較大的平面,花葉間的空隙很小,一些果食圖案上還飾有細密的錦地。

多層盒: 多層盒在明代之前就已存在,明代的作品已很成熟,加工精細,作品表面光澤很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代的方形多層盒,側面看去,形如「亞」字,盒上琢有著名文人的詩句。

鏤空盒: 這類盒為香盒,盒蓋為透雕,盒內貯香料,香氣可自蓋部溢出。

清代玉盒

清代玉盒的種類繁多。由於新疆玉料大量進人內地,為制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從而使玉盒的製造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清代玉盒的用玉較好,主要為青玉、白玉、碧玉用料。

玉盒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盒體較大,可作為陳設品。這類作品主要見於清代宮廷玉器,玉盒的做工精緻,厚薄有度,很均勻,紋飾規整,表面平滑光亮,光澤蘊而不膩。盒形有方盒、圓盒、菊瓣盒、蓮瓣盒等多種樣式,有些碧玉盒的蓋面還嵌有白玉嵌件,玉盒上裝飾多為傳統圖案,如夔龍、十二章等。明代漆器中經常出現的「春」字寶盒,清代玉器中也大量出現。

第二種為賞玩類。這類盒小巧精緻,使人百看不厭,如鵪鶉盒、透雕環形盒等。

第三種為印池。清代玉盒的圖案一改明代大面積、淺浮雕的特點,較多地利用凸線,圖案結構複雜,也有一些雲盒光素無紋飾,但盒表面較明代作品更加平整。

奩以儲物,但清代玉奩主要用於陳設,內空又可存物。清代玉奩是在仿古玉鼎簋的基礎上,改變造型、改變花紋、改變裝飾紐、耳、環而來,一些作品還融入痕都斯坦玉器的風格,使其更具陳設性。

玉器素來為國人喜愛。其中玉佩、玉墜本來就是人們隨身攜帶的佩飾,而煙壺的風行,使玉煙壺的出現成了必然。目前能夠確定的早期玉煙壺是清乾隆時期的作品,故宮收藏的許多玉煙壺上都帶有「乾隆年制」的落款,這說明玉煙壺在乾隆時期已非常流行。

我們知道,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琺琅器中流行著一種扁而圓的煙壺,這種煙壺的腹部扁而圓,肩部略呈坡狀,壺頸呈細圓柱形。這種造型對後來煙壺的製作影響極大,在乾隆及其以後的玉煙壺中,這種扁壺佔有相當的數量。一般來看, 乾隆時的這類扁壺腹部較薄,造型也較秀氣;而道光時期的作品,琢工遜於乾隆時期,作品略厚重,壺的肩部略高,肩兩側往往帶有扁而平的獸面紋,獸口銜環,形如大門上的鋪首。

清代玉鼻煙壺的種類非常多,大致可分為扁壺、柱式壺、動物形、瓜果形、仿古器物形、橢圓形等多種類型。前面我們已經談到了扁壺,它是最常見和最典型的煙壺樣式,除了圓腹坡肩形之外,還有很多變化。有的壺腹渾圓,壺頸似插榫楔人壺身,有的中部略厚而邊緣微薄,還有的在壺頸兩側帶有鏤雕裝飾。與圓腹扁壺相對應的是方腹鼻煙壺,這類煙壺的腹部一般都呈長方形,肩角部呈圓形,下部有橢圓形矮足。扁方壺的腹部較平整,一般都有較大的平面,可以用來安排裝飾圖案。長方形扁煙壺也有很多造型變化,如上寬下窄、邊棱方硬等。柱式鼻煙壺的主體呈圓柱或方柱形,以圓柱形為多。

在同一件煙壺上,局部直徑發生變化,使造型複雜化。有的作品借用了其他工藝品造型,似圓瓶,還有的煙壺上浮雕動物,使煙壺更加精美。玉雕動物是傳統的玉器題材,一般用作玉鎖和玉陳設,宋、明以後,動物形玉墜很流行,動物形玉鼻煙壺即是在動物形玉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制煙壺或為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的家畜、魚蟲,或為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瓜果形玉煙壺一般都趨向於精巧、奇特,給人以新奇之感。清代宮廷曾製造過一批茄式煙壺,以白玉製成,形如長茄,嵌綠玉茄托,紫色茄柄,宛若天成小茄。茄柄拉開,則為象牙小匙,茄內已空而成壺。橢圓形玉鼻煙壺在玉鼻煙壺中是最獨特的。製造時選上好玉子而為,外表不加雕琢,取其天然形、色,僅由一小孔掏空玉里,而成煙壺。由於玉里掏空,或有光線照透,更顯玉質瑩潤。有的作品外表還燒烤古色,使鼻煙壺顯得古拙可愛。

玉鼻煙壺是鼻煙壺中的精品,這不僅在於玉材的珍貴,還在於製造的艱難。我們知道,製造一件玉器需要有下料、制坯、掏膛、上花、磨光、刻字等幾道主要工序,玉的硬度很高,用金屬刀具根本不能刻動。除刻字或可用金剛石外,其主要工序皆需用旋轉的鉈子加解玉沙琢磨,不僅極費工時,還要有很高的技術。各項工序中,尤以打眼掏膛最為困難。光緒十七年(1891),李澄淵繪製的玉作圖,提到了鼻煙壺製造中的打眼及掏膛:「凡小器如煙壺、扳指、煙袋嘴,手不能扶拿者,皆用七八寸高大竹筒一個,內注清水,水上按木板數塊,其形不一,或有孔或有槽窩,皆像玉器形。臨作工時,則將玉器按在板孔中或槽窩內,再以左手握小錢盅,按扣金剛鑽之丁尾,用右手拉綳弓,助金剛鑽以打眼。」 打好眼後,再自孔處掏膛,先用管形鋼鑽,自孔向內鑽磨。鑽磨後孔中留有玉梃,再用小錘擊、鏨,以使玉梃脫落,然後再用「扁錐頭有彎者」伸入孔中加水及沙,旋轉研磨,逐步把器膛掏空。玉作圖所記的這種掏膛方式非常巧妙,且較早期的掏膛方式有了很大的進步。用彎頭扁錐掏膛,能制出許多高肩作品,這種方式的廣泛使用大致在清代中晚期,因此那種細頸、闊腹、高肩的鼻煙壺,多是清中期以後的作品。

玉香熏是指用玉琢成的的容器,器上多孔,器內貯香料後,香氣可從孔中溢出。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這類玉器的產生年代,但漢代銅器中已有了類似功用的製品,也有了相應的玉加工技術,這就有了製造玉香熏的條件。

目前發現的早期玉香熏的實物為明代製品。江西地區明代墓葬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筒狀的玉香籠,或稱香筒。北京故官博物院收藏有明代的盒式香熏,其形為條形,盒蓋上鏤雕錦紋圖案。

清代玉器中有較多的香筒和熏爐。香筒有兩種:一種較大, 下部有亭座,上部有銅製的重檐形頂蓋。這類器物稱香亭,是室內的大型陳設。宮廷使用的大型玉香亭為碧玉製品,筒外鏤雕雲龍紋。另一種為小香筒,或方柱形,或圓柱形,下部有底,上部有蓋,壁上鏤雕圖案,如漁樵、耕讀、採藥、文墨圖等,雕琢非常精緻。熏爐一般都較大,似罐,蓋上鏤雕圖案。有的器壁上也鏤雕圖案,其中以牡丹花最為普遍,還有龍、鳳、八寶等紋飾。此外清代玉器中還有許多玉香囊、玉香袋,這類器物皆為好玉製成,外壁薄而似紙,其上鏤雕錦紋及圖案,或為花卉,或為人物,精緻異常。這類香袋形似荷包,又有繩系,可懸掛於室內,也可懸掛於舟車。

P.S 玉花插、玉筆插、玉香插的出現是玉器工藝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其工藝精湛,造型別緻,是玉器中的上品。

——此文出自於張廣文所著《古玉鑒定.壹》

《古玉鑒定》——日用器具(下)

未完待續

請看下期《古玉鑒定.壹》——陳設玉(上)

如果喜歡,記得評論、收藏、點贊、關注哦!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扁棱玉屬 的精彩文章:

走進樹化玉的世界
綠話植說 の 刺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