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中醫中藥」九九重陽說茱萸

「中醫中藥」九九重陽說茱萸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原天下人的父母健康平安,福壽雙全!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時候登高望遠有健身祛病的功效,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詩人王維在17歲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描繪了重陽節登高、佩茱萸的習俗。專家告訴我們,佩茱萸其實有它的科學依據。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因為出產於吳地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續齊諧記》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天費對桓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大災,你快回去,要你家人各做一個彩袋,內裝茱萸,纏於臂上登高山、飲菊酒,方可避之。」桓照辦。到了九月九日的傍晚,下山一看,果然家內雞犬全亡,家人得以倖存。故吳茱萸又叫「辟邪翁」。

雖然這個故事有些迷信色彩,但是勞動人民長期為了順應自然防病養生、自我保健,創造了多種既簡單又科學的防病避瘟驅毒的好方法。九月九日是秋冬之交,為防治疾病,在重陽節身插茱萸和飲菊花酒便是一例。《淮南萬畢術》記載:「井上宜種茱萸,葉落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避鬼魅。」《無行志》中亦云:「舍東種白楊、茱萸,增年除害。」《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古人認為茱萸產於吳地者為佳。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弱小的吳國,每年要向鄰國楚國進貢。有一年吳國聽說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故用吳之上等藥材「吳萸」進貢給楚。楚王貪愛珍寶,對草藥看不上眼,對吳所派來的使者大發雷霆,驅出宮廷。楚王大夫朱氏與其使者交往很深,便將使者接到自己家中,好言勸慰,並將草藥留下,然後送使者返回吳國。

第二年,楚王舊病複發,腹痛如絞,吐瀉不止,群臣束手無策。朱大夫見時機已到,便將「吳萸」煎湯獻上,楚王喝下便愈,大喜而賞朱。朱力辭,並將去年吳國獻葯一事講述了一遍。楚王慚愧萬分,專遣人道歉,並下令廣種吳萸。

數年後,楚地瘟疫流行,人多腹痛腹瀉,由於使用吳萸防治,救活了不少人。老百姓為了感謝朱大夫之功,便將「吳萸」改稱「吳茱萸。」醫家至今仍用「吳茱萸」之名。

吳茱萸苦辛性溫、溫中、行氣、止痛有奇效。《朱氏集驗方》記載:中丞常子正苦痰飲頭痛背寒,吐酸不食,十日一發,百葯無效。宣和初,他任順昌司祿,在太守蔡達道席上,得一「吳仙丹方」,服後病遂不再複發。所謂「吳仙丹方」即是用吳茱萸與茯苓等份,為末,為蜜丸,梧桐子大,用開水服五十九丸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茱萸科 的精彩文章:

和枸杞十分相似的山茱萸,它的功效有哪些,可別弄混了喲
茱萸茶,一個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