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茱萸有兩種,一種可補肝益腎,一種可疏肝下氣

茱萸有兩種,一種可補肝益腎,一種可疏肝下氣

茱萸有兩種,即山茱萸和吳茱萸,雖只有一字之差,但作用卻無相似之處,用時要加以區別。一種可補肝益腎,一種可疏肝下氣。我們常用的六味地黃丸用的是山茱萸,利用其補肝益腎的功效。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兩種茱萸的一些相關知識:

?

一、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主產於浙江、安微、河南、陝西、山西等地。10~11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摘,用文火烘培或置沸水中略燙,及時擠除果核,晒乾或烘乾備用。別名:棗皮

山茱萸性溫,味酸,歸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止血的功效。

臨床常應用於

1、用於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萎等證。本品補益肝腎,既能補精,又可助陽,如六味地黃丸。即以本品配伍熟地、山藥、澤瀉等,為治肝腎陰虧,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證的基本方。又如草還丹,以之配伍補骨脂、當歸、麝香,治腎陽不足,陽萎、滑精等證。

?

2、用於遺精滑精,小便不禁、虛汗不止。本品有良好的收斂固澀作用。如上述六味地黃丸即可用於陰虛遺精,草還丹又可用於陽萎滑精。如小便不禁,當配桑的、覆盆子、益智仁、沙苑子等同用。又以本品配伍人蔘、附子、龍骨、牡蠣等葯治大汗不止,體虛欲脫之證,也有良好的功效。

3、此外,還可用於收斂止血,如固沖湯,即以本品配伍賊骨、茜草炭、棕櫚炭等,治婦女崩漏及月經過多。

用量用法5~10克,煎湯服或入丸散:大劑量可用30克。

使用注意:本品溫補收斂,故命門火熾,素有濕熱及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

二、吳茱萸為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吳萸、石虎、或破毛吳茱萸的將近成熟果實。主產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陝西、浙江、四川等地。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技,晒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並用甘草湯制過應用。

?

吳茱萸性熱,味辛、苦,有小毒。歸肝、脾、胃經。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濕的功放。

臨床常應用於

1、由於吳茱萸能溫中散寒,又善解肝經之郁滯,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常用於脘腹冷痛、疝痛、頭痛及虛寒泄瀉。治脘腹冷痛,可配乾薑、木香;治寒疝腹痛,可配烏葯、小茴香。若治中焦虛寒、肝氣上逆所致的頭痛、吐延沫,可配人蔘、生薑等,如吳茱萸湯。至於脾腎虛寒之久瀉、五更瀉,可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即四神丸。

?

2、因吳茱萸既能散寒燥濕,又能下氣降逆。故常用於寒濕腳氣疼痛,或上沖入腹。常與木瓜同用,治療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證治準繩》中雞鳴散治腳氣疼痛,亦以此兩味葯為主葯。

3、利用其疏肝下氣之功以止嘔逆。用於嘔吐吞酸。若胃寒者,可配生薑、半夏;若肝鬱化火者,以黃連為主葯,配伍少量吳茱萸,如左金丸,能達到辛開苦降之效。

4、此外,吳茱萸研末醋調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療口舌生瘡。

用量:1.5~5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烈,易傷氣動火,不宜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

以上所述,僅供參考,如有不妥,請提出您寶貴的建議,我們共同學習;如有需要,請諮詢中醫師;如需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請 關注 怡享中醫。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茱萸科 的精彩文章:

茱萸~開花的喬木,帶香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