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小麥赤霉病最佳防治時期,該用什麼葯防治?

小麥赤霉病最佳防治時期,該用什麼葯防治?

小麥赤霉病俗稱紅頭、爛麥頭、赤曲病、麥穗枯、紅麥頭等,是我國小麥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國各麥區均有分布。其中,淮河以南以及長江中下游麥區發生最為嚴重,黑龍江春麥區也常嚴重發生。發生區城已波及黃淮海和西北等廣大冬麥區。該病除引起嚴重產量損失外,致病鐮刀菌還可產生多種毒素,危害人畜健康,嚴重影響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病害癥狀:

小麥從幼苗到抽穗期都可受赤霉病為害,引起苗枯、穗腐、莖基腐、稈腐,以穗腐影響最大。

苗腐:

是由種子帶菌或土壤中病殘體侵染所致。先是芽變褐,然後根冠隨之腐爛,輕者病苗黃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濕度大時產生粉紅色荷狀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座)

穗腐:

小麥揚花時,初在小穗和穎片上產生水漬狀淺褐色斑,漸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霉層。後期產生密集的藍黑色小顆粒(病菌子囊売)。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霉層。小穗發病後擴展至穗軸,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莖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麥株基部組織受害後變褐腐爛,致全株枯死。

桿腐:

多發生在穗下第一、二節,初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褪録斑後擴展為淡褐色至紅褐色不規則形斑或向莖內擴展。病情嚴重時,造成病部以上枯黃,有時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黃穗。氣候潮濕時病部表面可見粉紅色層。

發生規律:

小麥赤病由多種鐮刀菌引起,我國主要有2種,北部麥區以禾穀鐮孢菌為主,南部麥區以亞細亞孢菌為主。

赤霉病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我國中、南部稻麥兩作區,病菌在稻柱和玉米,棉花等多種作物病殘體中越冬,在水田內越夏。翌年春,病菌產生子囊殼,放射出大量的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麥穗(圖23)。病穗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為害。我國北部、東北部麥區,病菌能在麥株殘體、帶病種子和其他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紅墓等殘體上以菌絲體或子囊殼越冬。北方冬麥區則以菌絲體在小麥,玉米穗軸上越夏、越冬,次年條件適腐。該病的發生與流行取決於氣候條件、菌量和小麥生育期的相互吻合程度。

1.、氣候條件

赤霉病是一種高溫高濕病害。病菌的生長、發育、繁殖和侵染特別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以濕度最為重要。所以群眾說「赤霉病是雨天生」。溫度影響發病的早晚和快慢,以25℃最為有利,低於23.7℃一般不發病。濕度影響子囊殼的形成和子囊孢子的釋放。空氣相對濕度低於81%,子囊孢子不能放射,有水滴存在的情況下,放射速度加快。因此,小麥開花期,高溫、高濕氣候到來的早遲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是影響赤霉病發生早晚和流行程度的決定因素。高溫高濕天氣來得早,持續時間長,發病就早而重。

2、菌量稻柱和多種作物病殘體上產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重要的初侵染源,因而其發生量是病害流行的一個重要因子。田間稻柱和病殘體帶菌率高,空中病菌孢子多,病害就有可能大流行。稻樁和病殘體上子囊売發生時間的早晚和多少除取決於溫,濕度條件外,還和土壤中越冬菌量有密切關係。

3、生育期小麥不同生育階段感病性有明顯差異。各生育期中以開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乳熟期又次之,至蠟熟期發病很輕微。在溫度條件適宜情況下,小麥抽穗至揚花階段陰雨連綿,往往是造成赤霉病流行的關鍵。抽穗揚花不整齊,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4.、栽培條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黏重土壤、偏施氮肥、植株密度大、田間部閉發病重: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的品種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採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選用抗病品種,關鍵時期進行

1、播種前做好品種的選擇和前茬作物殘體的處理赤霉病常發區應選種中等抗性以上的品種.不種高感品種。利用機械處理等方式粉碎前茬作物殘體,翻埋土下,使土壤表面無完整秸稈殘留。根據土壤的含鉀狀況,基肥施用含鉀的複合肥,一般可畝施含鉀複合肥15-25千克或氯化鉀8~12千克,以提高小麥的抗病性。

2、冬春季要做好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赤篝病的發生與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有密切關係,麥田冬春季做好開溝排水,不利於病菌子囊殼的產生、發育和侵染。要倣到雨過田干,溝內無積水。在弱中筋小麥產區,基肥和追肥的氯肥使用量比例控制在7:3,以加快小麥的灌漿成熟,減少赤霉病的侵染和為害。

3、小麥抽揚花期做好噴葯防治

(1)防治時期:小麥開花灌漿期是麥穗最易感病的階段,在齊穗至開花初期用藥防治效果最好。一般根據天氣預報,以開花灌漿期可能遇雨的麥田作為重點防治對象田。

(2) 防治次數: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次數取決於天氣情況和小麥品種特性。在初次用藥後7天內,如遇連續高溫多雨天氣,必須進行第二次防治。對於高感品種或開花整齊度差,花期相差7天以上的田塊,也應進行第二次防治。兩次防治時間間隔7天左右。

(3)防治藥劑:推薦使用多菌靈每畝40~50克(有效成分),以超微粉劑效果最佳。也可使用一些復配劑,如多菌靈與三唑的復配劑,但多菌靈的有效用量每畝不應少於30克。此外,用30%戊·福(戊唑醇·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毎畝90克、25%氰烯菌酯每畝100–150克、50%多酮每畝90克,防病效果也較好。防治時手動噴霧器使用0.7毫米的噴片,每畝用水量20–30升;機動彌霧機,每畝用水15升。在用低量彌霧防治赤霉病時以選擇微粉劑、膠懸劑、可溶性粉劑為宜。在防治赤霉病時要注意兼治白粉病,紋枯病和麥斯等病蟲害。



文章來源:微農資網

聲明:文章內容有參考媒體文章,圖片來源網路,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歡迎關注中國農資寶典,了解更多農資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霉病 的精彩文章:

小麥赤霉病傳播途徑有哪些?發生原因是什麼?該如何提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