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昨天在媽媽群里看到有位媽媽說了這樣一件事:

帶孩子上完跆拳道課回家後,孩子就回到自己房間也不說話。

詢問後,孩子傷心地大哭:「媽媽,今天跆拳道老師說我只有2個小粘貼,其他人都有5個,我還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媽媽,我覺得我一點用也沒有!我再也不想上跆拳道課了……」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而面對困難時的「逆商」越高,越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然而,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較差……

"我想讓我的孩子能獨當一面,但為什麼叫他做事老是畏畏縮縮、怕東怕西的。"

"我好怕我的孩子是草莓族"……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挫折,當孩子遭遇挫折時,要提高孩子的挫折容忍度,幫助他們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事實上,想要提高孩子挫折容忍度,就必須讓孩子有機會去體會到"如何面對失敗與犯錯",並學習自己去解決。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01、從挫折中培養"挫折容忍度"

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孩子,禁不起打擊,挫折容忍度很低,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草莓族"。好像只要一次失敗、一次成績考的差,孩子就倒地不起。

有不少的父母,因為害怕自己的孩子一蹶不振,所以就開始極力地幫孩子想辦法,減少孩子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

然而許多父母誤解了提高挫折容忍度的方式。

其實提高挫折容忍度最好的方式,不是讓孩子不要遭遇挫折,而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經歷事情本身帶來的挫折,並且能靠自己的力量從挫折中爬起來、面對並承擔起自己選擇的後果,如此一來,孩子才會體會到「原來挫折並沒有那麼可怕,我是有能力去面對的。

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是非常恐懼"犯錯"的。

犯錯代表失敗、代表能力不好、代表不爭氣、代表不會被喜歡,所以父母也把"害怕犯錯"的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因此才會不斷地糾正、提醒孩子。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在莊子《逍遙遊》裡面有一個漁王的故事:

大概講的是有一個叫漁王的人,他的捕魚能力實在是太強了,甚至被大家譽為是魚神,他有三個兒子,這三個兒子從小都跟他一起出海捕魚,可是捕魚的技術卻在一般人之下,更不要說跟父親比了。所以漁王很難過。

一次偶然他在路上遇到一個高人並談到自己的孩子,高人就問漁王:「這三個孩子是從什麼時候跟你捕魚的?」

漁王說:「他們從小就是在漁船上長大的,他們沒有離開過船。」

高人又問:「你的孩子都是跟你學捕魚技術的嗎?」

漁王說:「從小我所有的技術手把手地教他們,一丁點閃失都沒有。」

最後高人問了第三個問題:「那他們捕魚都在哪裡實踐?」

漁王說:「當然在我的船上,因為有我給他們把關,他們不可能有閃失,我總告訴他們哪種徵兆會有大魚,怎麼樣起網會有最好的收穫。」

問完這三個問題,這位高人就告訴他:「你三個孩子的悲哀就在於他們的一切都被你安排好了,他們一生得到了你的經驗,但他們一生缺少的是捕魚的教訓,而且由於他們沒有離開過你獨自出去實踐,他們並不知道由他們的坎坷和教訓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是什麼,他們手裡拿到的是你一生教訓總結出來的經驗,對他們來講,就是一些平庸的教條。」

相信每個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當一個人沒有犯錯的經驗就像一個人從來沒有生過病,是無法培養好自己的抵抗力跟免疫力的。


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在《愛彌爾》中所說的那樣:「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自己,教他怎樣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爾他島的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你勞心費力地想使他不致死去,那是枉然,他終究是要死的……所以問題不在於防他死去,而在於教他如何生活。」

我們都知道,沒有完美、不犯錯的孩子,但是父母卻期待孩子能夠"盡善盡美"。那是因為"害怕犯錯"的想法太過根深蒂固,導致父母總是會過度要求孩子"做對""做好"。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02、面對挫折,承擔責任是一種勇氣

「挫折容忍度,是要從挫折里培養出來的。」

一個失敗或犯錯經驗太少的孩子,會過度放大失敗的恐懼。因為他們以為,失敗就會讓他一無所有,就沒有人會喜歡自己,卻無法體會,跌倒只要再站起來,拍拍腳上的塵土,又可以繼續往前走。

面對失敗與犯錯的兩個層面

讓孩子有機會去體會到如何面對失敗與犯錯,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面對失敗與犯錯」有兩個層面:

●第一是接受現實

「對,我現在就是犯錯了、失敗了,這就是現況。」

●第二是承擔責任

「我這次考差了,所以我願意多花一些心力,下一次更努力一些」;

「這次我不小心生氣罵了人,我願意去道歉、試著修復關係」。

當孩子真的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面對挫折、承擔責任、克服困難時,他便會在這個過程中切切實實地體會到「我是一個能夠面對挫折與失敗的人」,並且在面對逆境時,能夠建構自己重要且強大的自信心

孩子願意麵對與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花力氣去修復、重新來過,其實需要勇氣。這個勇氣,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面對失敗但沒有被打垮的過程中體會到的。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圖片源於網路

這個所謂的面對犯錯,並不需要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例如:

  • 不小心打翻水,可以讓孩子自己拿抹布擦乾淨。
  • 自己弄亂的玩具,可以自己整理。
  • 不小心在玩鬧時打了弟弟,在冷靜下來之後,自願地去弟弟道歉、修復關係。

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父母都把「承擔責任」變成了「解決問題」

例如在上面列舉的三個事例中,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很快介入:

  • 在打翻水的時候,一邊責罵一邊幫忙孩子把水擦乾淨。
  • 一邊提醒孩子要收拾玩具,一方面又幫忙整理。
  • 或是在手足吵架的時候,馬上跳進去當仲裁者。

這些都讓孩子沒有機會去練習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同時也讓孩子沒有機會去感受到自己其實是有能力、有勇氣去修復自己所犯下的這些錯誤。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03、用「鷹架式學習」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上面講到的面對挫折、承擔責任中,都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要怎樣進一步協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記得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


有一個頭大身體小,大概四五歲的小孩,把脖子卡在欄杆的縫隙中出不來。而身邊的大人,雖然擔心,但因為沒有立即性危險,所以也在旁邊穩定地陪伴著這個孩子,並一起思考著「該怎麼辦呢?」

過程中,這位卡在欄杆縫隙的小孩,有一點不安,但是因為身邊的大人沒有太過慌亂,所以他也很努力地想著怎麼讓自己逃脫困境。原本這位孩子試著把頭往身體的方向抽出來,後來他靈機一動,想到解決方案:他反其道而行,讓身體往頭的方向推擠,然後側身穿過欄杆鑽出來!

當他「自己」找到這個解決方案的時候,所有人都歡欣鼓舞!而孩子也為自己想到解決辦法而非常開心!

事例中這個孩子能夠脫困,比起他的聰明,更重要的是他的冷靜,讓自己能不慌不忙地面對這個困境。而這種冷靜的態度,相信有絕大部分,是從他的家人的「相信」和「穩定的陪伴」而來的。

因此,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那麼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怎麼做呢?

● ll 「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

很多父母會害怕孩子的失敗、挫折,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失敗與挫折才是在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寶藏。

而父母對於失敗、挫折的態度,會深深地影響孩子怎麼看待自己的失敗、挫折。

所以在這裡建議父母可以常常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失敗或負向經驗

「媽媽也曾經跟我的好朋友吵架,那時候我也很難過。」

「爸爸知道輸掉比賽時的感覺,真的是很難過。」

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去理解到:失敗與錯誤,只是人生中的一小塊或一小部分而已。事情終將會過去的。

這裡父母所示範的,並不是失敗與錯誤,而是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與錯誤的態度,投射給孩子所學習到的,則是父母面對失敗與錯誤的勇氣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 ll 用「鷹架式學習」,培養孩子解決能力

有時候很多狀況其實是「孩子是有能力的,但缺乏方法與引導」

此時父母可以幫孩子鋪路、把事情拆解成小步驟,細膩地引導孩子去完成,這也是在教育心理學裡提到的「鷹架式的學習」 。


「鷹架式的學習」,全名為「鷹架學習理論」,又名「支架式教學」,指兒童內在心理能力的成長有賴成人協助,成人如能針對兒童的認知特質給予系統性的指導,則兒童的能力便能得以發展。

例如:

對一個常常玩到忘記刷牙洗臉、準備上床睡覺的孩子,父母可以問:「我們一起來想辦法,怎麼樣可以在10點之前,刷牙洗臉、躺在床上?」只要父母願意相信孩子,並把「自己的問題自己想辦法」的權力還給孩子時,通常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給父母一個出乎意料的滿意答案。

但對有些孩子而言,思考並沒有那麼完整或精細時,可能會說出一個不夠具體、有用的方法。例如:「那就快一點刷就好!」

此時父母可以幫忙再拆解得細膩一點:

  • 「睡覺前,我們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 「刷牙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呢?」
  • 「所以我們需要多久前就開始準備呢?」
  • 「我們可以先做哪一件事情呢?」

這種啟發式問句,讓孩子自己回答。父母的角色與功能,不是當指揮官,而是當軍師或引路人

在這裡啟發式問句的重點是「啟發孩子思考」,讓孩子自己想出答案,而非「包著答案的問題」

孩子遇到挫折,除了提高「挫折容忍度」,還需要「鷹架式學習」

結語: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要教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積極的態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害以及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方法。

讓孩子從小就一點點學會:有困難時,抱怨無用,逃避無用,但想辦法卻有可能解決問題,雖然並不一定都成功,但至少值得一試。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5歲女兒說的話讓我很暖心,培養愛心這樣做,孩子就是貼心小棉襖
謹記這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學會語言溝通藝術,從這3個方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