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整合記憶協助孩子成長

整合記憶協助孩子成長

* 1 * 記憶的兩種迷思(一)

這章首先作者提到了兩種迷思,迷思一:記憶是一個心理檔案櫃,當你回想起某個場景時,也就是打開了大腦中相應的檔案抽屜,喚起了記憶。

相類似的說法我之前也聽過,也就是說理論上人可以記住所有的事情,只是存放在大腦的某個角落,需要一個東西引導才會想起。

但是,在這裡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者認為記憶只不過是聯想。大腦是做為聯想機器,處理當下資訊時會將這種經驗與過去類似的經驗聯繫起來,而這些過去的經驗會影響我們對現在所看到或感覺到的東西的理解。所以,從本質上說,記憶就是過去影響現在的方式。

具體點就是,大腦中的各種神經元(或腦細胞)相互連結在一起,共同形成了聯想機制,當我們經歷某種體驗時,神經元就會「開火」(被電訊號啟動),就會跟其他的神經元連結,這些連結就會製造聯想。被觸發的記憶會建立對未來的期待,從而塑造了我們對當下的感知,也就是我們的過去通過大腦中的聯想機制塑造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原生家庭很重要了,好像這給原生家庭理論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理論支持,所有的現在都可以在過去找到原因,也就是他們所說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 2 * 迷思二

迷思二:記憶像一台影印機。當你喚起記憶時,你看到的是過去事件的精確再現。

這個迷思我之前倒沒聽過,現在一看也覺得有問題,相信這個就比較好理解,隨便回想一下,就知道精確再現,這是個很難的事。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去回想時,都會有所區別,所以那些歷史,是否還是歷史上真實事件,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作者給出的解釋是:在我們追溯一段記憶的同時,我們也改變了這段記憶,想起的東西可能跟真實發生的事情非常接近,但都有改編的成分,有時還大相徑庭。回憶所啟動的神經簇與事發當時編碼而成的神經簇很相似,但並不是同一個。

* 3 * 記憶的真相

記憶分為: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內隱記憶是指: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使我們形成對世界運轉方式的期待,為我們建立某種特定的心理模式;外顯記憶是指:意識層面回想起的過去的經驗。

文中作者用給寶寶換尿布的例子來說明,當你給寶寶換尿布時,你不假思索(不需要去敘述整個過程)就可以換好尿布的記憶叫內隱記憶。那如果讓你回憶第一次給寶寶換尿布的經驗,你就會去搜索記憶,想到當時有多緊張,看到屎尿時還停了好幾秒,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等步驟,這些讓你回憶起第一次的情景的記憶叫外顯記憶。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就是外顯記憶。

* 4 * 內隱記憶的「點火」機制

作者認為內隱記憶有的甚至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形成了,就比如說在胎教時期父母放的音樂,當孩子出生後,孩子對這些音樂會更加敏感。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的內隱記憶,使我們對世界的運轉方式產生期待。

那什麼是「點火」機制,就是大腦內隱記憶建立的一種讓大腦準備好以某種方式做出反應的機制。比如你每天下班回家都抱一下你的孩子,那孩子的大腦就會建立「你回家就代表愛與連結」的心理模式。當這種機制建立時,當你回家射門時,這種機制就開始「點火」,孩子就準備好接受這個愛的表示,甚至在你的汽車靠近家門時,孩子就已經開始期待了。

關於這點我的感受就比較深,有一段時間,每當我的車回家時,小A和小B就在陽台的護欄邊等著我,我還沒有下車,他們就開始叫「爸爸」,跟我揮手,然後我回到家裡抱抱他們。在《小王子》中也有同樣的描寫,就是當狐狸知道小王子下午要來時,它提前就開始期待了,它是這麼說的:「比如說,你在下午四點鐘來,一到三點鐘我就開始感到幸福了。時間越接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想這就是狐狸的大腦內隱記憶建立的「點火」機制在起作用。

但是也要注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點火機制還會啟動更複雜的行為,就比如為什麼有些孩子對某些學科不喜歡,而只是因為他不喜歡教這學科的老師,自然在此課上也沒心思聽課了,甚至會認為自己沒有天分學好這門課。

* 5 * 海馬回

那麼如何解決某些往事可能影響孩子的行為?因為內隱記憶會影響我們對自我形象的感知,而且我們根本意識不到它們影響了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那就需要整合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我們大腦的另一個部分:海馬回。

海馬回,作者教我們可以把它當成記憶提取的「搜索引擎」,它與大腦其他部位共同運作,將內隱記憶中的畫面、情緒感受、感官知覺會合在一起,組合為完整的圖像,形成對過去經驗的外顯式理解,以此來幫助我們反思內隱記憶對生活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一個空間,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回想讓他們感到壓力的事件,讓分散的內隱記憶(也就是無法理解的經歷)與現在整合起來,他們就能夠理解自己內在的心理過程,學著去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種整合能力發展越好就越少發生孩子會因過去的問題而對現在的事件做出非理性的反應。

在這裡我想不僅僅是對小朋友,對我們成人也一樣適用。很多人去看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心理醫生就會引導來訪者去回憶事件,找出原因,然後再提出解決方式,這也就是在做記憶整合。很多原生家庭的問題就出來了,這也說明了內隱記憶對我們的影響比想像中要大,而且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影響我們的反應。所以要整合記憶,讓內隱的記憶外顯,更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 6 * 總結全腦情緒教養法

第 六 法:遙控器在我手上:教孩子重演記憶,療愈創傷。

這裡還是推薦講故事這一方法,引導孩子打開自己內在的「DVD播放器」,加入遙控器,讓孩子可以選擇快進,暫停,來一起重演過去的不開心、恐怖的等經歷。(這裡已經是針對較大的孩子,文中的例子是十歲。)前提條件是孩子願意,準備好分享這段經歷。

第 七 法:加深記憶:全家每天說故事重整記憶。

簡單說就是幫助孩子複述當天發生和事情,對於更小的孩子就問簡單的事情,把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小細節上(比如今天在朋友家裡玩了什麼遊戲),主要就是敘述基本事實。

當然寫日記的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畢竟不是所有事大家都願意拿出來分享,而寫出來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來回憶、表達一件事,提高自己理解自己過去和現在經驗的能力。(本人多年寫周記的經驗可以證明)

* 6 * 補充一點

關於開頭的「迷思」這個詞補充一點,我沒看過原文,但剛好看過萬老師說過一本書,所以只能猜該英文書中也是用「myth」這個單詞,給大家參考一下:所謂「迷思」,就是英文「myth」,經常被翻譯成「神話」。用在像這種科學類的語境中,特指人們普遍相信,但是是錯誤的認知。有點像中文的「迷信」,但迷思裡面一般沒有什麼超自然的東西,通常是那些自以為科學、但其實不對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隱記憶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快最輕鬆最有效的記憶法,非它莫屬,沒有之一
如何阻礙孩子的內隱記憶,你找到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