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做!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做!

三思後行

作者丨周宏亮

首發丨騰訊新國風

讀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做事情要「三思而後行」。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以為「三思而後行」是一個褒義詞。

直到今天我在查閱文獻的時候,在《論語》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上卿,他的性格謹慎而細心,不管做什麼事都會思考多次,然後再實行。

這樣的一種做事方式,看上去「穩紮穩打」,但實際上卻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儒家推崇中庸思想,認為君子應該「仁能善斷」

因此孔子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考慮兩次,也就差不多得了。要不然,像季文子那樣思來想去的,關鍵時候會耽誤大事。

翻一遍《史記》我們就能得知,青史留名的成功者,大多都是行事果斷、做事幹練之人。

比如說著名的「毛遂自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毛遂是戰國時期平原君門下的一位士人,但是在那個養士成風的年代,沒有什麼後台和背景的他在很長時間都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透明」,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有一次,秦國攻打趙國,兵臨城下。情急之下,趙王派遣平原君出使楚國,請求兵援。

平原君是趙國貴公子,按照外交禮儀,需要攜帶20名門徒隨同前往。可是平原君的眼光很高,左挑右選也只選出19位。

這時候,毛遂果斷地抓住了這次寶貴的機會,他主動提出自己願意追隨平原君前往楚國、並表示自己的才華一定會「穎脫而出」。

故事的結尾,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毛遂最終得到了這次出使楚國的機會,隨後又依靠著自己敏捷博學的才思和長袖善舞的外交手段,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的大名。

試想一下,要是毛遂像季文子那樣做事情之前「三思而後行」,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在平原君面前自薦,那他的才華怎麼才能得到施展呢?

機會就好像隨機散落在道路兩旁的寶石,你路過了卻不撿,那就讓別人給撿走了。

當年的毛遂,如果再多思考一次,再遲疑一下,很有可能那最後一個出使名額就被另一位平原君的門徒給搶走了。那後來留在司馬遷《史記》里的「毛遂自薦」,就要被改寫成其他名字了。

我以前也因為做事情之前的猶豫不決、過度思考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

比如說,17年暑假的時候,學校有一個去阿聯酋進行社會實踐的機會。當時我很想報名,但是又有很多顧慮。我擔心阿聯酋地處熱帶,7、8月的時候正值酷暑,氣溫會很高。我還擔心去了那邊,自己很難適應當地特殊的中東菜肴。所以糾結了很久,又是在旅遊網站上看攻略,又是請問一些去過的朋友相關信息。

結果等我最終下定決心,提交報名表的時候,卻被負責的老師告知,由於報名人數過多,已經提前截止了報名。

還有一次,我在商場里逛街的時候,發現一件特別喜歡的衣服,試了好幾次,覺得非常的合身。但考慮到價格偏高,我想了好久,都沒能決定到底是買還是不買。然後就想著再去別的店看看,待會再買。

結果等我逛完一圈回來以後,發現那件衣服已經被別人給買走了。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想必各位讀者朋友們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很多時候,生活中的那些不甘心,不是因為我們在衝動之下做了什麼,而是因為那些我們在遲疑和猶豫中沒有來得及做的事情。

也許,我們都曾像毛遂那樣,面對一個機會,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會不會答應或者選擇自己。於是,我們就會糾結,就會一個人在心裡較勁。

其實想那麼多有的沒的,又有什麼用呢?對方答不答應你,你不知道的話,你不妨主動開口問一下,不好嗎?

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不知道那邊的天氣怎麼樣,自己能不能習慣,去了就知道了。

在商城買衣服,不知道買回家會不會穿,劃不划算,買了就知道了。

很多事情,我們想不明白,感覺一頭亂麻,也許做著做著,自然就撥雲見日了。

就好像孔子在《論語》中評價季文子時所說的那樣,想事情想兩次就差不多了,沒必要總想。

生活中的煩惱和糾結,往往是由於我們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因為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做。

-E N D-

本文為騰訊新國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端午 是思鄉的艾草 是沉澱的美好
學習消除禍患 多些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