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讓我們內心的情緒和諧共處

如何讓我們內心的情緒和諧共處

1977年,美國男子比利·米利根(Billy Milligan)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犯下強姦罪被逮捕,後來卻被無罪釋放。原來,在審訊過程過,此人被診斷為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現稱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1981年,關於比利的紀實傳記《24個比利》出版,該書詳盡記錄比利複雜的多樣人格。

「多重人格」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其實我們每個正常人都有多重人格。比如,你熬夜一個月寫的方案,客戶卻不滿意,心情很喪。回家時又累又餓,只見伴侶坐在沙發上翹腳看電視,廚房冷鍋冷灶,你突然就冒火了,對著伴侶大聲吼叫。事後才發現自己的失控,完全有別於平時的溫和性情,是另外一個陌生的自己。情緒失控的情況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只是,為什麼會這樣?美國心理學家查理德·施沃茨(Richard C. Schwartz)博士的《部分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部分(parts)組成。「部分」可以理解為情緒或人格。需要注意的是,多重人格不等於多重人格障礙。前者是正常人都會有的現象,後者是精神疾病。

查理德·施沃茨是普渡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先後與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少年研究所、西北大學家庭研究所長期合作,並成為兩個機構的副教授。施沃茨博士經過三十年摸索和研究,開創內在家庭系統療法(Internal Family Systems),也叫部分心理學。與傳統的心理學不同的是,部分心理學提供人們一種全新的、不以病態和偏見的視角來看待人的精神狀態。

《部分心理學》把人的內心世界分為三個區塊:脆弱區塊、保護區塊和真正的自我。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又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行為的?

一、部分心理學的「部分」是什麼?

前文例子中,下班回家後突然發脾氣,這個「壞脾氣」就是內心其中一個部分,也就是其中一個情緒。其他的還有佔有慾、妒忌心、擔憂、悲傷、恐懼、敏感易受傷、控制欲、孤獨感、無力感等等,這些情緒,每個人都佔了幾條。只要壞情緒佔上風,就會主宰我們,把我們生活弄得一團亂。更糟糕的是,我們以為這是自己:妒忌心重,或者愛發脾氣又或者是個沒用的人,同時,我們又憎恨自己有這樣的品質。《部分心理學》指出,這只是部分的你,換言之,你的某一部分懷有妒忌心,或者某一部分是暴躁脾氣,或者某一部分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但這不能代表完整的你、真正的你。

事實上,「我們生來就具有多個部分,大腦本來就是可以細分的」, 而「每一種情緒都是有價值,都能夠發揮作用。」 如「憤怒」就是以保護者的角色來保護我們不受傷害。施沃茨博士指出,「憤怒」使你不輕易受傷害,並阻止你討好每個人。「妒忌心」也許能督促我們勤奮、上進。「我們的所有想法和情緒都是我們內在性格的呈現,它們由於我們經歷的人生事件而被迫扮演一些極端的角色——才讓我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和它們相處。」

所謂的脆弱區塊,指的是痛苦、創傷、羞愧、恐懼等等,是我們不想要的部分。而保護區塊,顧名思義,是為了保護和管理我們,它包括自我批評、過度努力、憤怒、懷疑等等。如果讓它們主導我們的生活,我們就會陷入各種情緒之中不能自拔。

每一部分都不能代表們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那麼真正的自己是誰?它在哪裡?

二、找到真正的自己

許多宗教和靈修派別都教大家如何尋找真正的自我,通常的方法是冥想,並描繪找到這種真我的感受:人是大海的一滴水,是永恆的一部分。不過這些描述虛幻不可捉摸,而且需要在冥想過程中獲得,一旦結束冥想,這一感受就隨之消失。作者在研究心理學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條比冥想更容易操作的方法來尋找真我——真我隱藏在層層情緒包裹之中,只要剝離你的情緒,真我就會呈現。

作者在書中寫到,真我具有以下的品質:平靜、清晰、好奇心、關懷、自信、勇氣、創造力、連結。其中,好奇心是IFS(部分心理學)的核心。它不僅是「真我」與他人連接的方式,更是與內心聲音連接的方式。好奇心能夠不帶批判地對內心情緒產生興趣,如憤怒是如何產生的,它的根源是什麼?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在細緻觀察之下,幫助我們撥開層層情緒,直到遇見真我。

三、各「部分」互相協調

我們內在的多種部分,如同組成一個內在大家庭。各部分互相協作,而不是由某一部分主宰,主導者是「真我」。

不同的部分都傾向於對立。作者以水手作比喻:為了使船穩定,兩個水手分別站在船的兩邊,一個人越靠向船外面,另一個人就要更加用力才能平衡對方造成的不穩定。其實,如果沒有這兩名水手耍雜技般的平衡努力,船本身就可以很平穩。同理,人的內在系統中,經常有兩個部分互相角力、拉扯。好比正在減肥的你,批評部分指責你體型不佳,催促你運動;而好吃部分卻誘惑你暴飲暴食來平衡批評部分的指責。能夠讓對立的兩部分握手言和的只有內部領導者「真我」。在「真我」領導之下,批評部分變成行動顧問,制定合理的目標;而好吃部分意識到不必從批評部分搶奪你,轉而變成平靜的聲音,提醒你放鬆。

通過《部分心理學》提供的練習方法找尋「真我」,讓內在「小人兒」不再吵鬧,各部分和諧相處,使得內心安穩,外在生活也會變得平衡和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理情緒療法 的精彩文章:

掌握七情五志調節百歲不衰 中醫如何治療「情緒病」
心情不好,就不想學習和工作?聰明的人原來都是這樣管理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