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如何從容地老去?請給自己留下最後一份優雅和體面

如何從容地老去?請給自己留下最後一份優雅和體面

作者丨陳 婧

首發丨騰訊新國風

人生路上,有些事註定無法被關照,比如直面衰老和死亡,這是每個人最終都會面對的一個難題。

宋人蔣捷在他的詞里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間,在成人的世界裡得流逝得更加誇張,70後、80後還沒反應過來,轉眼就到了90後的年代,90後在舞台上才旋轉一圈,00後就粉墨登場了。

不禁讓人感慨,時間對誰都是公平的,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關鍵是如何從容且體面地老去?

如何從容體面地老去?

前一陣,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談到了帶父母去醫院做體檢的事情。

他說他爸身上長了幾個硬疙瘩,心裡有點慌,就給他打了個電話,讓帶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最後的檢查結果顯示是良性,問題不大,醫生讓回去好好療養就行。

朋友說,他爸原先膽子大,心也寬得很,退休後的這幾年,反倒變得有些多心多慮、束手束腳了。

於是,我便想起了米蘭·昆德拉說的一句話:「老人,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

我們在生活里總愛說「老小孩」,其實就是在很形象地表達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很多老年人對於自己行將到來的老年生活,全然沒有任何意識和準備,就如同那些懵懂的小孩一樣,不免有時呈現出一種反差萌來。

這些老人,更多的可能是對於「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一種擔憂和恐慌,他們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機能正在下滑,而且很多時候,他們根本就沒辦法和身邊的人,去表達那些細膩的心理感受,因為他們更習慣扮演的是,一個保衛家庭的鎧甲勇士。

其實,對於老年人所面臨的種種現實情況,國家和社會都在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具有愛老、尊老、敬老傳統的文明國度,《孟子·梁惠王上》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注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我們文化里的一個優勢和訴求。

去年,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周大新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天黑得很慢》,就是圍繞老年困境的問題來寫的,他在《文匯報》上發表的文章《為天黑以前的風景鋪一層溫暖的底色》,提到為老年社會送去三束溫暖之光。

他是這樣寫的: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

這就需要一束束光照亮,這種愛之光的光源無外乎三類,一是他人,包括老人的親人;一是社會,包括政府和慈善組織;還有就是老人自己,每個老人經過一生的歷練,在心底都積聚或多或少的愛意。

三處源頭釋放的愛意交匯後,發出一種華彩之光,為人生最後一段路途鋪上溫暖的底色。

中國是一個14億的人口大國,據說到202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這個比例並不小。

為2.48億人鋪就一層溫暖的社會底色,需要我們努力弘揚好我們的愛老文化,做好老齡化的國情教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愛和溫暖。

還可以通過社區養老、互動等多種方式,來幫助老年人過上幸福的老年生活,繪就《禮記》上「老有所終」的和諧畫面。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里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大器晚成的故事也從來都不缺,所以老年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害怕和抗拒衰老的過程,因為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心態平和從容一些,就更能把一生積澱的智慧和經歷的財富發揮出來。

認真地年輕,也認真地老去,給自己留下最後一份優雅和體面。

本文為騰訊新國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聽媽媽的話 做個Good Boy
孔子的六大人生智慧,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