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哈馬斯絕技:下水管造火箭彈 強硬回擊以色列:封鎖不住我們!

哈馬斯絕技:下水管造火箭彈 強硬回擊以色列:封鎖不住我們!

據以色列《國土報》11月18日報道,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威脅要「粉碎特拉維夫」。最近他還透露了著名的「卡桑」火箭的秘密:2005年,在以軍的嚴密封鎖下,製造「卡桑」火箭成了難題,哈馬斯就地取材,在撤離後的猶太人定居點挖出廢棄灌溉下水管道,足夠後來10年製造火箭之用。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近百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巴勒斯坦將5月15日定為「災難日」,每年都要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等活動。

2019年5月3日,兩名以軍士兵在抗議活動中被開槍打傷,以軍隨後轟炸加沙地帶致兩名哈馬斯人員死亡。哈馬斯和傑哈德隨即向以境內發射數百枚火箭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

巴勒斯坦一直謀求獨立建國,其政壇活躍著的主要有五大派別: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傑哈德(伊斯蘭聖戰組織)、人陣(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和民陣(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而每個派別均又有自己的軍事組織。其中自2007年以來實際控制著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擁有正式成員2萬多人及下屬軍事組織「卡桑旅」,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卡桑」火箭。

這種情況下,以色列始終採取嚴密封鎖政策,對巴勒斯坦武裝反抗保持高度戒備。相對的,巴勒斯坦人想造火箭也就更加不容易!

人,都是逼出來的。「卡桑」火箭應運而生,它製造簡單,由彈頭(戰鬥部)和彈體(燃燒室)兩部分組成,分別用鋼管加工成型,以螺紋聯接;推進劑採用化肥和白糖調配而成;4片後掠式尾翼對稱焊接在殼體尾部。發射架就3個零件——底板、滑軌和支撐桿。

經過多年潛心鑽研,「卡桑」火箭已經發展成系列產品:早期的「卡桑」1型,全長在0.8米以下,全彈質量約5.5公斤,戰鬥部裝葯約0.5公斤,射程只有3000-4000米;而到了最先進的「卡桑」4型,全長2米左右,直徑為170毫米,全彈質量90公斤,戰鬥部裝葯約10公斤,最大射程超過了10000米。

至於發射時的高低和方向,全靠經驗,火箭飛到哪算哪,炸到什麼全憑運氣。這種粗製濫造的武器毫無射擊穩定性和精度可言,甚至連安全都沒有保證。優點是價格便宜量又足,單價不過幾百美元,輕巧便攜,兩個人就能扛著走,打完就跑。

哈馬斯面對的是以色列強大的軍事優勢,不得不採用游擊戰術。「卡桑」火箭所用均為容易獲取的材料,製造簡單,成本很低,能夠大批量生產,看上去簡陋粗糙,也沒什麼殺傷力,但足以給猶太人造成強大的心理威懾。

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期間,哈馬斯等武裝組織向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發射了4000枚火箭彈,僅僅造成了44人傷亡。卻迫使25萬人進行疏散,100萬人不得不聽到警報聲就往防空洞跑。

說到這裡,還有個插曲:2007年,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曾援引國防部官員說法,認為哈馬斯在對以色列貝爾謝巴發射的火箭彈源自中國。因為被繳獲的土製火箭彈上有著清晰的中文標識:山東萊陽鋼管廠。

對於造成的國際影響,萊陽鋼管廠趕緊回應:

「這批鋼管是出口到中東某國的煤氣公司,作為鋪設煤氣管道之用……至於如何流落到其他人員的手中改製成為武器,我廠並不知情。唯一可以說明的,本廠產品質量名列前茅且價格適中,這就是客戶捨近求遠的原因。」

巴以矛盾包含宗教、民族、領土和大國利益衝突,來源極其複雜,目前看不到和解的希望。「卡桑」和「鐵穹」的交鋒,還會在加沙的天幕下持續上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沿軍事 的精彩文章:

美不滿陸軍排第3,推出新突擊步槍,600米外穿透解放軍防彈衣
美航母準備撤離,霍梅尼當年做的這個決定,事後證明至今保護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