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卞之琳詩歌《距離的組織》賞析

卞之琳詩歌《距離的組織》賞析

原詩:卞之琳

《距離的組織》

想獨上高樓讀一遍《羅馬衰亡史》,

忽有羅馬滅亡星出現在報上。

報紙落。地圖開,因想起遠人的囑咐。

寄來的風景也暮色蒼茫了。

(醒來天欲暮,無聊,一訪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兒了?我又不會向燈下驗一把土。

忽聽得一千重門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沒有人戲弄嗎?

友人帶來了雪意和五點鐘。

賞析

《距離的組織》的特點,是用新的思維方式、感覺方式和靈感來寫詩。當我們忽然了解:遠在羅馬帝國傾覆之時就爆發而致突然燦爛的星球。直到1934年12月,其光始傳至地球,這時候,我們在驚奇之餘,是否也獲得了某種新的宇宙意識,是否對時間與空間的相對關係有了較具體的了解,並從而更新了思維方式與認識習慣呢?猶如讀過弗洛伊德學說之後,人們對夢的含義已經有了新的解讀方式。

總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說,把詩人推進到多維宇宙與多層次現實中。哲學與人文科學的發展,使得詩人對實體與表象、存在與意識、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關係,有了新的感受,新的認識。我認為,卞之琳寫《距離的組織》就是有意識地利用因科學、哲學、人文科學的發展而改變了的詩人的思維與感受來結構一首詩的意境。

這種情形是從前的詩里所少有的。但是,重要的,是詩人用這種新的感覺成功地表現了一種心情或者說情緒。時空相對的字宙意識,與關切祖國存亡的社會意識互相交錯,使得詩人的感覺更加複雜了。遠人寄來的風景片,其作為表象與實體的區別,在詩人的感覺里消失了;燈下驗土而辨別方位的土科技,使詩人加倍地感到在灰色世界裡的失落感;《聊齋》的離奇故事也因了微觀宏觀的關係,而成為詩人表達對國人(包括自己)昏沉如夢的危機感的極適當的幻象。對於這樣一個閉門沉思,以至陷入夢境的敏感詩人,外面實在的天氣變化以至當前的時間觀念,都消失了。所以,「雪意」和「五點鐘」都是由友人帶來,並至此才從白日夢中醒來。

我認為《距離的組織》的底蘊,是表現一個思想複雜但是誠實,感覺敏銳細膩,耽於白日夢的青年知識分子,在令人失望的時代里,為灰色氛圍所困擾的苦悶與失落感。這首詩沒有過分費解,詩人只表達自己的感覺,但卻相當真實地表現了大時代的氛圍與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

(內容來自藍棣之《現代詩名著名篇解讀》僅供交流學習)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於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讀睡詩社出品詩集

《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

對話框回復:讀睡詩選

贈送《讀睡詩選》電子版詩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睡 的精彩文章:

詩鏡總論
推薦?讀睡新銳詩人晴維:故鄉啊,允我痴迷地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