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很多覺得修道、修佛之人一定純素食?

為什麼很多覺得修道、修佛之人一定純素食?

在網上遇到一個問題很有意思,提問者覺得修道、修佛之人一定都吃素,

問一句,如果不喜歡吃素,或是吃肉且喜歡腥食就不算是修道修佛?

如果是的話,佛教界是不是應該把吃三凈肉的南傳小乘佛教開除?是不是應該把藏傳佛教中吃肉的喇嘛都開除?

至於道教,正一全真不在廟宇食肉者多,請問這算不算修道?而且道教認為得道成仙的不一定是道士,《抱朴子》中還說「上士得道於三軍,中士得道於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在軍隊可能不吃肉嗎?可能不殺生嗎?是不是要把這些人開革除外。

如果這樣的話,佛教界要開革的人非常多,比如說這位

道教神仙裡面關羽、岳飛、文天祥、諸葛亮等被視為得道成仙,位列仙班的人也要移出去。

之所以會有這種有問題的問題,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華夏傳統文化對於神職人員有吃素的要求,並影響到信佛的梁武帝,繼而導致本來吃腥的漢傳佛教,也跟著不吃肉;二是因為在宣傳素食者喜歡以道教和佛教的素食來說事,在誇大宣傳中扭曲了人們的看法。

今天佛教界對於食素,追溯的是釋迦摩尼是提倡不殺生,三凈肉,是梁武帝見到《大般涅經》戒殺生,寫《斷酒肉文》開啟了漢傳佛教不吃肉的歷史。

梁武帝之前《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先秦文獻中「齋戒」一詞多有出現,一般注曰:「古人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以示誠敬,稱為『齋戒』。」(新編《辭海》下冊第3532頁)

這裡的葷,並非是肉類,而且蔥、蒜、韭這類有刺激性氣味的蔬菜,並要求齋戒之人不可胡思亂想,(《禮記·祭義》)這在《莊子》中又稱「心齋」,那時的齋戒講究的是人身心清凈好祭祀神靈。

但在西漢,隨著修練,養生學的發展,齋戒中的禁葷加入了專指肉類的「腥」。其實我們看字也能明白,葷是草字頭,腥有月象徵肉類。所以說葷的概念源於中國傳統,今日除漢傳佛教外,遠離華夏文化圈的佛教界也無葷的概念。

在佛教傳入中國前我們的神職祭祀人員已經開始階段性禁食葷腥。張天師創立道教教團後,繼承了此習俗。而信佛聞名天下的梁武帝之前是信道的,而且是家傳的那種,當時道教界對肉的態度對他影響很大。

《斷酒肉文》開篇梁武帝批判了當時的佛教界,提出吃酒肉的出家人七不及外道,這外道是誰了?梁武帝說的是「外道雖復邪僻,持牛狗戒,既受戒已,後必不犯。」

「外道雖復五熱炙身,投淵赴火,窮諸苦行,未必皆啖食眾生。」

「外道行其異學,雖不當理,各習師法,無有覆藏。」

「外道各宗所執,各重其法,乃自高聲大唱云:不如我道真。」

對道教稍有了解,看到這裡就知道外道就是我們道教。當時的道教已經有不「啖食眾生」者,不吃牛狗之戒也已成型。梁武帝覺得我們佛教應該比外道做的更好,於是提出和尚不能吃眾生肉。後來漢傳佛教逐漸向道教看齊,不僅不吃肉,而且不吃葷。

所以說今天漢傳佛教的和尚享受不到上座部、藏傳等和尚能吃的肉,不全是釋迦摩尼的教導,有佛教中國化進程中吸取華夏文明的原因在裡面。

隨著不吃肉成為佛教鐵律,後世我們全真道也曾全面禁止葷腥,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是葷素隨個人,但在宮觀廟宇中不得食用葷腥,齋醮科儀前不得用葷腥。

在歷史流傳中,有些人不想很麻煩很累就可以成佛,很麻煩很累就能延年益壽成仙做神,有人以此為賣點神化素食。這些人今天還有,如說純素更環保、更健康、更安全、更善良、能帶來好運、有利於家庭和諧等你能想到的一切好處,他們都用在純素上。

他們的宣傳中道教佛教不吃葷腥一直是重點,隨著願意跟他們吃素的人變多,財力也變得越來越強,宣傳力度也越來越大,讓很多人有修道,修佛之人不食葷腥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陽宅有此五吉,住在裡面健康好運!
諸子百家檔案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