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四五十歲的人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下,持續產生「焦慮」情緒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特別是那些四五十歲的人,他們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公司的中堅力量。那麼,對他們來說,有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呢?

合理理財,能應對突發事件

物質條件是維持生活穩定的首要因素。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社會屬性、不同的經濟基礎和實力,因此,人們對於經濟方面的焦慮有著明顯的差異。

對於四五十歲的人來說,普遍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社會閱歷,他們希望擁有穩定、安和的生活,同時,作為家庭經濟的支柱,他們的收入條件與家庭幸福程度息息相關,這個階段下,如果一個突發事件便能輕易地破壞一個家庭原有的生活節奏,那麼,他自然而然是焦慮的。

這個年齡段的人,錢早已不是剛剛夠用就好,還應該保留一些出來,以此來面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做到防患於未然。你需要考慮的是,整個家庭的日常開銷是多少,消費需求是多少,能夠儲存下來的穩定收入是多少,通過計算之後,才能清楚自己的資金鏈缺口在哪裡。

具體而言,每個城市的生活成本不同,人們的消費標準也不同,還涉及年齡段的觀念差別,因此,不會有一個統一標準。

認識自己的經濟狀況

思維管理專家藺漢成曾說,個人需要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這是基本的理財規劃,也是明確理財目標的首要條件。

首先需提出所有可實行的理財方案,其次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案,這一步上需要做到非常仔細,同時,在大量搜集信息時,還需結合自己的經濟狀況,選擇能夠實現目標的渠道。

明確理財目標,進行反思和檢驗

進化心理學觀點認為,適當的焦慮能夠讓我們認清現實,從而保障自身的生活和後代的發展,因此,焦慮是具有適應性意義的。

隨著子女的長大和父母變老,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一定要有能夠靈活使用的存款,還需定期購買基金和各種保險。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需求與不同理財方案進行調整。

首先,可以把子女的教育基金和養育父母作為預留存款;其次,按照自己的喜好使用較穩健一些的理財方式,比如,零存整取、基金定投等,甚至還可以做些短期內的萬能險、分紅險來強制儲蓄。

同時,在孩子的教育基金上,基金定投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在準備教育基金時,一定要有前瞻性。你需考慮清楚是否準備讓孩子出國讀書,或者是孩子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對這些教育投入做到心裡有數,再結合自身家庭的收入水平,則可以推算出每年大概需要把多少錢放進這部分的資金鏈中,並且年化收益率須在哪一個水平。這一切,與理財有關,同時與生活品質的關係更大。

理財計劃實行成功後,每過一段時間還要進行相應的反思和檢驗。檢驗階段性目標是否已經實現,倘若沒有實現,問題出現在哪個方面?原有的理財計劃還需進一步改進嗎?

但是,切記不要毫無目的地改變原有計劃,這樣可能會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若是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也還需看看有沒有可以改進的餘地。

綜合來看,四五十歲的人不應再被焦慮感所困,應該有足夠的存款來面對多變的生活。經濟基礎雖是消除焦慮的關鍵,但心態永遠更重要。尋找真實的自己是這一階段重要的人生任務,經濟條件滿足後,精神層面的需求將逐漸成為重心。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Finan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的人活到50歲就沒了,有的人90歲還很健康?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心理問題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