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得意莫忘形,失意莫沉淪

得意莫忘形,失意莫沉淪

作者丨陳 婧

首發丨騰訊新國風

人們今天都在說,生活很苦,好像怎麼折騰都不盡人意,到底是生活太喪?還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

如果說失意也是人生的一種常態,那麼我們該如何坦然面對人生的得失與悲歡?

1

看清人生的一種真相

人越成長,對於走捷徑這條路,就會越持有謹慎和觀望態度。

一是要去考慮後續的代價,自己能不能接受;二是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人生的一種真相就是,得志不常有。大多數時候,人們都要去經歷一個反覆試錯,甚至是長期沒有結果的心酸過程。

「志」是什麼?《毛詩序》解釋說:「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人們心心念的東西,我們就稱為「志」,小到一次測試的心理期待,大到整個人生的理想藍圖,這些都是屬於「志」的內容。

人生得志,容易嗎?成年人會告訴你,他們的世界,除了長胖和脫髮,幹什麼都不容易。「心想事成」這件事,本身的概率就太小了。

清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講了范進中舉的故事,五十多歲的人,中了一個舉人,居然高興得發瘋了,考不上受嘲笑,考上了又是醜態百出,也惹人發笑不止。

人生得意的時候本來就不多,得意時便不要忘形,要讓發光的日子多一點美好記憶才是。

2

不要低估時間的魔力

我很喜歡一個朋友的簽名:不願速成,不願速朽。其實說的就是時間的力量。

早幾年的時候,還沒有領悟到這一點,內心也比較功利化,報了不少技藝速成班,但後來發現,速成的東西往往就會速朽,那些速成的東西,不經過時間的沉澱,最後連忘記都不留痕迹。

誰玩弄時間就會被時間所玩弄,厚積薄發、水滴石穿,看似愚蠢的事情,往往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美國作家格拉德威爾曾在他的書《異類》里提出「一萬小時定律」,他認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也許,在很多時候,即便我們花了一萬小時去做一件事情,也未必能夠成功,但至少時間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我們更喜歡把它叫做希望,人活著總要期待點什麼,才活得有意義。

《了凡四訓》里說: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有時候,時間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又可以讓神奇復化為腐朽。

唐代詩人孟郊有一年進士及第,非常高興,揮毫一筆就是一首《登科後》。詩云:「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還是那個孟郊,今天的意氣風發,往昔的困頓不堪都是他,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今昔變化?是那些沒有被放棄的日子。

3

接近能量密度高的人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蘇軾的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很像人們常常說的那句話,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是因為人生的境遇,往往自己是無法掌控的。自己能掌控的,不過是自己的心態和情緒罷了。

人都有困惑的時候,關鍵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比如說去看一本名人傳記,看看他們是如何走出人生低谷和情緒低潮的,又或者是寄情于山水之間,在登高望遠中重拾人生的志趣。

但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調整方法都要指向一點,那就是營造能量密度高的環境,慢慢把自己的心態和情緒調整過來

尤其要遠離那些假性正能量和糾結於雞毛蒜皮的人。因為拎不清生活重心的人,往往容易消耗自己,相處起來也消耗別人。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得意快樂的時候,別忘了自己原來的模樣,失意的日子也別著急,跟著時間慢慢向前走吧!後頭還有一輪紅日呢。

本文為騰訊新國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好事者」胡適:多事總比少事好!
《阿拉丁》:選擇同伴,就是選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