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唐代中秋節不吃月餅吃這個?

唐代中秋節不吃月餅吃這個?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咸口的蔥油餅、甜口的豆沙餅、不帶餡兒的芝麻餅……剛出爐、熱氣騰騰,這樣的家常美食,相信很多人都喜歡。

不過你知道嗎,這些餅的歷史很悠久了。

胡餅傳入中原

東漢時期,中原百姓的主要糧食是菽和粟(大豆和小米)。當時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小麥了,但是由於沒有去除小麥堅硬外殼的相應工藝,所以上至帝王,下至貧農,都只能帶著殼一粒粒吃麥子。

此時,西域百姓已經掌握了石磨加工技術,能用小麥粉為基本原料,製作大餅子。這種餅一經流入中原,深得大家喜愛,大家稱這種餅為:胡餅。

漢靈帝就特別愛吃胡餅,《續漢書》記載:「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漢靈帝就是帶貨王,一個人帶火了胡餅。但是當時胡餅在中原還比較稀有,普通老百姓並不一定能吃到。

現代的餅

胡餅做「月餅」

唐開國後,大將李靖率部出征,征戰北部邊塞,他屢建奇功,打了勝仗後便班師回朝了。

李靖隊伍抵達長安時正趕上八月十五,團圓夜慶賀戰功,喜上加喜。慶功宴上有個長期在長安做生意的吐蕃人,特地向高祖李淵獻上圓餅,以祝大捷。

現代的彩色西餅

李淵接過包裝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大喜,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這裡的蟾蜍不是癩蛤蟆,而是代指月亮。

李淵將圓餅分給文武百官一同食用,大家都覺得這個圓餅甜、酥、軟,好吃得不得了。於是李淵當即差人學習了這制餅工藝。

此後每到中秋之際,李淵就邀請臣子們一起吃這種圓餅,而這圓餅就是讓漢靈帝摯愛的胡餅。看來當時大家是把胡餅當月餅吃了~

隨著「制餅工藝」的傳入,越來越多百姓得以品嘗到胡餅的美味。

現代的餅

愛吃胡餅的人群中,少不了文人墨客,白居易寫詩感嘆:「胡麻餅樣學京州,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鋪興無。」胡餅都被寫進詩里了,足以證明當時它就很流行啊。

胡餅工藝

除了普通的胡餅,唐代還有一種比較高檔的帶餡胡餅,又叫「古樓子」,造價較高,通常為富豪的美食。

《唐語林》卷六載:「時豪家食次, 起羊肉一斤, 層佈於巨胡餅, 隔中以椒、豉, 潤以酥, 入爐迫之, 候肉半熟食之, 呼為古樓子。」

就是說把羊肉鋪在餅的隔層中,放入胡椒、豆豉,再刷一遍酥油,然後放入火爐中烤,烤到五成熟的時候,麥香、羊肉香、椒香、豆豉香和酥油香已噴面而出,令人饞涎欲滴。

這裡要強調一點:其實現代烤制的餅和唐代的胡餅並不太相同,「胡餅」面不發酵,而現代大多數餅都使用發酵後的麵糰。發酵的餅口感更軟,這應該是手藝人不斷改進的結果吧。

唐朝過後,做餅工藝越來越發達,人們不斷發明新的餅類,為餅賦予了更強的生命力。

百家講壇

《隋唐百姓的日常生活》

播出時間:11月20日-12月1日 11: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於毅 李牧宸(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腦電波真的能控制物體移動嗎?
《百家講壇》上,古琴動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