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談《周易》中「孚」、「有孚」的正義、正解,藉以掌握其卦爻內涵-(下)

談《周易》中「孚」、「有孚」的正義、正解,藉以掌握其卦爻內涵-(下)

接續上文內容

2、孚(帛書:復)

《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今本)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帛本)六五:闕復交如,委如,終吉。

釋義:理解「大有」卦的六五爻,我們需先理解爻辭中「交」的義涵。向上為「交」,向下為「互」;舉例:1、交互卦中,下卦(初爻、二爻、三爻)掛到上卦(四爻、五爻、上爻)去,組合成「交卦」(二爻、三爻、四爻);上卦(四爻、五爻、上爻)連到下卦(初爻、二爻、三爻)上,組合成「互卦」(三爻、四爻、五爻);2、在現今社會中,基層員工和高層領導之間相互交往,我們一般會這樣敘述、描述,基層員工結交(「」)高層領導,高層領導與基層員工互動(「」)。

」為向上交,五爻為天子之位,故六五爻描述的是天子向上與天、天帝之交,天子之上只有天、天帝。

今本」講說「厥孚交如,威如,吉。」:西周時期周公的「天命觀」認為,天子受天命而立,因此稱為天的兒子;天為父,所以號「皇天」,地為母,所以叫「后土」。《尚書·周書·多方》講說「天作民主」(上天為民眾選擇君主、統治者);《詩經·大雅·文王》「有周不顯,帝命不時。」;《詩經·大雅·大明》「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受命,有此武功。」;《禮記·表記》「子曰:唯天子受命於天,士受命於君。」;《春秋繁露》「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一國則受命於君。」;東漢班固《白虎通德論》「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

」:其、他之義,指的是周王。強調周王是受命於天,體現西周統治天下的正當性。周王為上天所命,有上天庇佑,故周王能與上天交流,周王之願可上達於天,天之威可下承於周(「厥孚交如」)。

」:威嚴、威儀、敬畏之義,指的是周王有命自天,有威儀、威嚴,受人敬畏,故言「」。《尚書·周書·多方》講說「遠王命,則為探天之威,會致天之罰,進而離逖爾土。」;「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於成湯,刑殄有夏。」;「天惟求爾多方,大動以威,開厥顧天。」。

帛本」講說「闕復交如,委如,終吉。」:

」,中國古建築中一種特殊的類型,是關於道的一個概念,也是一個關於範疇的概念,闕是一種建設在道路之上的門類示意物,用來表示由此而始,行者行將進入一個「規定了的區域」,與牌樓、牌坊有相同之處。現存的地面古建築中,要以闕為最早,漢代的地面古建築除一兩處石祠而外,就是闕了。闕一般有台基、闕身、屋頂三部分。

皇宮門口的「」,又稱作兩觀、象魏,是古代宮廷等大型建築入口豎立的雙柱的名稱,實際上就是外大門的一種形式。根據《說文解字系傳》的解釋,闕這種建築物是古代帝王在宮廷大門之外建兩個對稱的檯子,在檯子上建樓觀,上圓下方,因其兩檯子之間闕然為道,所以稱為闕。因為在闕樓上可以觀望,所以又稱之為觀。又因在闕上頒布法令,懸掛法典,所以稱之為象魏,《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鄭司農 云:『象魏,闕也』者,周公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孔子謂之觀。」);《左傳·哀公三年》「季桓子至,御公立於象魏之外,命救火者傷人則止,財可為也。命藏《象魏》,曰:「舊章不可亡也。」」。因此,古時候經常把闕作為帝王宮廷的代表。如《漢書·朱買臣傳》上有「詣闕上書,書久不報」的記載。岳飛《滿江紅》詞里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指的也是帝王的宮殿。秦始皇的阿房宮氣勢更為雄偉。「表南山之巔以為闕」,把高山引來作為他宮殿的外大門了。還有直接把兩山對峙之處稱之為闕的。

闕的種類按它所在的位置分有:宮闕、壇廟闕、墓祠(陵墓)闕、城闕、國門闕。

宮闕:位於帝王之居宮門前面,那種在宮門前建獨立的二台(兩觀)的形式,自漢魏以後已有變化,逐漸與皇宮大門相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了。

壇廟闕:位於大型的壇廟大門左右,現存實物有著名的嵩山三闕,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嵩山之麓,即太室廟闕、少室廟闕、啟母廟闕,公元二世紀初東漢時期所建。(壇廟: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常見分類: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廟、太廟(皇帝祖廟)、宗廟、文廟、武廟、泰山岱嶽廟、嵩山嵩岳廟。)

墓祠(陵墓)闕:陵墓闕是現存漢闕中保存得最多的類型。它們均位於陵墓之前,兩相對稱,中闕為道,為陵墓神道的入口大門。

城闕:古時候,常常在城門的兩旁建立雙闕,以為守望,稱作城闕。《詩經·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白居易《長恨歌》「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國門闕:只是一種想像,並無實物建築。

帛本」中的「」,可以理解為宮闕廟闕,兩種理解都解釋的通。但我個人認為,依據周公的思想和《詩經》中大雅周頌的詩篇,周公本義應為西周的廟闕,供奉后稷、公劉、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的太廟。

帛本」中的「」,理解為宮闕的話,宮闕是周王之所居,故帛本」中的「」代指「周王」,與「今本」中的「」相同。「闕復交如」與「厥孚交如」的理解、解釋則完全相同,此處不再做贅述。

委如,終吉。」:

」:順從跟隨,《說文解字》「委,委隨也。」。

: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PS:「今本」中「」在「帛本」中寫作「」或「」。在「帛本」中「」為「最終、最後」之義;「帛本」中「」為「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之義。)

委如,終吉。」的對象是公卿、諸侯、朝臣等周王所轄之臣。

闕復交如,委如,終吉。」講說的是周王受命於天,有天庇佑。群臣(尚書中的「多方」、「多士」)需順天應命,順從跟隨周王,服從西周、周王的統治,只有如此才能自始至終,始終得吉,故言「終吉」。

尚書·周書·多士》「我有周佑命,將天明威,致王罰,敕殷命終於帝。今朕作大邑於茲洛,予惟四方罔攸賓,亦惟爾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遜。爾乃尚有爾土,爾用尚寧干止,爾克敬,天惟畀矜爾;爾不克敬,爾不啻不有爾土,予亦致天之罰於爾躬!今爾惟時宅爾邑,繼爾居;爾厥有干有年於茲洛。爾小子乃興,從爾遷。」」(我們周國佑助上天行使命令,奉行上天聖明威嚴的意旨,用王者的誅罰,命令你們殷王終止帝業。現在我在這洛地建造了一座大城,是因為四方諸侯沒有地方朝貢,也是為了你們服務王事、奔走效勞的方便。你們要順從的臣服我們。你們仍有你們的土地,你們也有安定的從事勞作和休息的生活。只要你們能夠敬事我周國,上天便會給你們以憐憫。如果你們不敬事我周國,你們不但會失去你們的土地,我還將會把上天的懲罰降到你們身上。現在你們要安居於你們的城邑,繼續你們的勞作,這樣你們就能夠在洛邑長久地進行生產並得到豐收。從你們遷來洛邑開始,你們的後代子孫也將興旺起來。);

尚書·周書·多方》「惟我周王靈承於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簡畀殷命,尹爾多方。爾乃自時洛邑,尚永力畋爾田,天惟畀矜爾,我有周惟其大介賚爾,迪簡在王庭。尚爾事,有服在大僚。多士,爾不克勸忱我命,爾亦則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爾乃惟逸惟頗,大遠王命,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我則致天之罰,離逖爾土。時惟爾初,不克敬於和,則無我怨。」(只有我們的周王秉承著上帝的旨意,能夠廣布德教,以德教主持上天所賜予的大命。因此,上天經過選擇,把原來殷商的那美好的大命轉賜給我們,讓我們根據上天的命令來治理你們四方諸侯。如果你們能夠樂於服從我們周國,能夠永遠努力的耕作好你們的田地,上天就會憐憫你們,我們周國也會因此大大地賞賜你們,把你們選拔到朝廷中來,加給你們以職事,讓你們擔任重要的官職。諸位諸侯,如果你們不努力信從我的命令,那麼你們就沒有資格貢享現有的祿位,你們的臣民也將認為你們不能貢享現有的祿位。如果你們一味貪圖享受,一味胡作非為,大大地遠離、違抗王命,妄圖試探上天的威嚴,我就要把上天的懲罰用在你們身上,使你們離開你們的土地,並剝奪你們的土地。我們是想著從頭就跟你們和睦相處,假如你們不能尊重上帝的命令,我便要把上天的懲罰降給你們,到時你們就不要對我有所怨恨。)

我個人認為「帛本」中的「」指的是廟闕,而非宮闕的原因有三:1、縱觀周易,五爻所講的對象是一致的,針對的天子、大人。但理解為宮闕的話,「闕復交如」的對象是「天子」,「委如,終吉」所講的對象卻是「諸侯、群臣」,前後所言對象不一致。

2、依據《尚書·周書》中的內容「宮闕」是詮釋的通,但「多士」、「多方」是在西周滅商不久,天下未安,且在平定三監之亂後,周公發布的命令,這一時期是在周公「制禮」前,西周主要還是以「」來威服天下。這一時期,周公還沒有把西周永久統治天下的指導思想(即周禮)推行天下。

3、周公「制禮」後,周公認為「德」是西周統治者永久統治天下的政治基礎和原則,確立「」治,明言後世子孫應效法「文王之德」,才可「永言配命」,「於萬斯年,受天之祜。」,這一思想在《詩經》的大雅、周頌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綜上:我個人認為,依據周公的思想和《詩經》中大雅周頌的詩篇,「帛本」中的「」理解為廟闕應該是周公的本義。

帛本」中的「」,理解為廟闕太廟是天子祭拜祖先的地方。周公時期,太廟主要是供奉文王、武王。(PS:太廟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文獻記載,古代天子宗廟,是每廟一主:夏朝五廟,殷商七廟,周朝亦七廟;漢朝時期則不僅京城立廟,各郡國同時立廟,其數達一百七十六所。魏晉時期及之後形成天子宗廟僅太廟一處的形制,每廟一主變為一廟多室、每室一主。《尚書·商書·咸有一德》「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闕復交如,委如,終吉。」講的是文王所居的「太廟」與「上天」相交,是「天命」傳達之所。後嗣子孫委隨「儀刑文王」,則可「永言配命」,西周便可永保萬年「子孫保之」、「於萬斯年,受天之祜」。(PS:這個類似自北宋以來,中國各朝代提倡的「祖宗之法」。「祖宗之法」,也叫「祖宗家法」、「祖宗法」、「祖宗之制」、「祖宗法度」、「祖宗典制」、「祖宗故事」等等。後世帝王對其開國祖宗,一般都持有祗畏敬奉的心態,也力圖總結並繼承他們的治道家法。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力主變法,他針對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提出的「祖宗之法不可變」,提出著名的「三不足」論斷,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自宋以降,人們常引用這句話來表達一種不斷革新的精神。)

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於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講說文王神靈升上天庭,伴隨在上帝身邊。「文王陟降」:為上升至天庭,為下居太廟。文王的神靈不管升與降,無時不在天帝旁,體現傳達天命。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萬國敬仰,則天下長治久安。

詩經·大雅·下武》「三後在天,王配於京。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講的是三後(太王、王季、文王)神靈在天、伴帝左右,繼承祖德,遵循祖先的足跡,便可天賜洪福,基業長達千萬年。還有《詩經·周頌·維天之命》「文王之德之純。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詩經·周頌·我將》「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等,無一不言遵循文王、武王之德,以配天命,永保基業。

《姤》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

(今本)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

(帛本)初六:毄於金梯,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豨復適屬。

釋義:理解這一爻辭,重點在於弄清楚「羸豕/羸豨」、「蹢躅/適屬」的義涵。

」:léi,本義:瘦弱。羸還有疲睏、 貧弱 、低劣等意思;另「羸」,通「纍」(累),纏繞、困住之義。「」在今本中出現四次:羸其角,藩決不羸,羸豕孚蹢躅,羸其瓶;帛本中分別寫作:羸其角,藩塊不羸,羸豨復適屬,纍其刑垪。「」在帛本中寫作「羸」時為「困住」之義;寫作「纍」時為「纏繞」之義。

羸豕/羸豨:困豬,被困住的豬。現今各種家畜的祖先都是野生動物,古人最早的積蓄是把野外獵獲的動物拘禁起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拘獸以為畜」,同樣的動物 「在家曰畜,在野曰獸」,獸與畜音義相通。《周禮·天官·獸醫》「獸醫掌療獸病,療獸傷。」,賈公彥疏:「此醫唯療家畜,不療野獸。但畜、獸義通。」。直到今天,我們還把給家畜、家禽治病的醫生稱為獸醫。「畜」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田畜」,「田」指田獵,「田畜」指經田獵所獲取的家畜;「畜」字上部從糸(mì),是一束絲,下部從田,是田野,那些被拘系起來的田野上的禽獸就是「畜」。爻辭中的「羸豕/羸豨」便是拘系起來「」。

蹢躅:現今解釋為「徘徊不前」,但本人並不認同。:[dí /zhí],獸蹄之義;《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zhuó/zhú],足跡之義;《說文解字》「躅,鉦躅也。從足,蜀聲。」,是「按,跡」之義。蹢躅:應該解釋為「獸蹄的足跡」。

適屬(適):往,到;《爾雅》「適,往也。」。(屬):類,族;種類,亦特指牲類。《左傳·庄公十年》「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適屬:應該解釋為「前往其同類之處」。

羸豕孚蹢躅/羸豨復適屬:講的是被困的豬(野豬),拘系起來的豬/「」,如果脫困一定會循著自己曾經的足跡(蹢躅),前往回到自己的同伴/族群中去(適屬)。

繫於金柅/毄於金梯繫/毄:(系),有「拴、綁、束縛、約束、羈絆、拘禁、拘囚」之義。:[nǐ],置於車下阻止車子行進的木頭。有「阻塞、遏止」之義。:形狀像梯的分級的東西,指的是圍欄/養家畜的圈(juàn )。欄:由扶手和支柱構成的柵桿護圍;《玉篇》「欄,木欄也,謂階際木句欄。」。

初六爻辭的解釋為:豬(野豬)要用金柅/金梯/圍欄拘禁起來(拘獸以為畜),維持拘禁的狀態吉利;如果不拘囚,任其自由活動、前往,會出現兇險(見,同「現」),因為豬(野豬)一定會循著自己曾經的足跡(蹢躅),前往回到自己的同伴/族群中去(適屬)。見凶:講說的是如果不用金柅/金梯/圍欄拘禁起來,豬(野豬)一定會逃跑,人如果去阻攔的話,豬(野豬)一定會衝撞人,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命,此為「(現)」。

現今的豬是經過長久地馴化、淘汰選擇,性情溫順。即使這樣,剛生育後的母豬,公豬性情還是比較暴躁,發起狠來,也是非常使人害怕。西周時期的豬性情應該要比現今的野性大,同時個人認為爻辭中的「羸豕」應該指的是野外田獵所獲的野豬。野豬機靈兇猛,奔跑快速,警惕性很強,當受到威脅時,公豬會用獠牙來保護自己,沒有獠牙的母豬會咬對方。雖然並非致命,但這樣的攻擊會導致嚴重創傷。

PS:「」在帛本中寫作「狗」。狗見人就吠,大聲吼叫,有不禮貌、不懂規矩的意涵。

姤卦卦辭講「女壯,勿用取女」;壯,通「撞」。女壯:義為女子性情衝動或女子不知禮、不懂規矩,容易衝撞,易觸犯禮法,不守婦德。故言「勿用取(娶)女」。結合卦辭的意涵更易理解初六爻的意涵。

3、(帛書:言 孚)

《兌》:九二:孚兌,吉,悔亡。

(今本)九二:孚兌,吉,悔亡。

(帛本)九二:吉,悔亡。

釋義:「孚」為誠信、信任、被人所信服,故「吉,無悔」。

綜上:《周易》中的「孚」應統一解釋為「信」也。「孚」:「信」也;「信」為誠信、信服、為人所信服之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梓歸 的精彩文章:

《比卦》卦辭「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解析
《比卦》卦八?水地比「卦名&卦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