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迷回憶錄—中國空軍迷茫發展的25年,無力攔截民航班機

軍迷回憶錄—中國空軍迷茫發展的25年,無力攔截民航班機

建國後,蘇俄對我國的幫助是不小,我國也學了不少,三軍裝備的發展基本照抄蘇軍的模式,這其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

例如蘇軍的前線航空兵作戰模式,這種模式起源於歐洲戰場,德國和蘇聯兩家的空軍都以密集機場和大規模作戰飛機配置進行大規模空中作戰。但是,這種前線航空兵模式與我國需要的國土防空作戰並不相適應。密集的機場建設與戰機部署需要非常龐大的投資。我國需要的是要地防空,最大限度的集中資源和力量。而空軍又是一個需要長期建設的軍種,需要大量的資金。在那個時代,空軍遠沒有現在的地位,分得的預算較少,無法完成預想中的部署。即便在已完成的前線機場中,也嚴重缺乏足夠的戰機、地面引導能力和前線維護能力。

自從我國和老大哥鬧翻後,空軍在此後長達25年的時間裡幾乎沒有再正式的接觸過外界先進導航雷達以及導彈技術。到1976年,中國空軍擁有的亞音速戰機是2000架左右的米格15,米格17,殲5系列,超音速飛機是4000架的米格19和殲6系列,先進的米格21F13型晝間戰機和仿製的殲7不足幾十架,具有全天候截擊能力的米格19P及其仿製型殲6甲因為形勢影響直到70年代末才裝備部隊。特別是主力戰機殲6,缺乏足夠的維護加上那個時期的製造質量低劣,空有數千架的數量,真正完全具備戰備能力的不過數百架。

那時候已經進入超音速時代,老大哥的圖22逆火,對我國來說簡直就是噩夢,我國空軍落後二代噴氣式戰機根本無法攔截敵方的超音速轟炸機。

為此,空軍決定採取多批次多地段攔截方式,將全國分為多個防空截擊區,從東北至華南,西南地區的東部建立大量的前線機場,從多個機場發起攻擊,每個機場相距300-600千米,這樣參與進攻的輕型殲擊機即便在燃料不足以返航的情況下也能找到就近的機場降落,通過在航路上不斷的截擊騷擾來瓦解敵方作戰企圖和威脅。

因作戰需要,完善的殲6被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西北空軍只能用殲6甚至是更老的殲5。而在廣袤的西北荒漠,惡劣的環境導致無法大量建立前線機場,只能採取據點式機場建立防空圈。80年代曾多次發生國外民航班機偏離航線進入中國西部空域的記錄,當時空軍曾多次派出殲6升空攔截偏航的外國航班,卻往往因為航程和飛行時速的限制,戰機根本無法及時截住偏航的外國航班。

綜上,本來學習蘇軍的模式就有問題,我們還沒學好就鬧翻了,接下來自己摸索了幾十年,其後果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三哥空軍常把青藏地區當自家花園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軍迷回憶錄:緣起海灣戰爭—國產中華神盾研製的辛酸往事
海自涼波號驅逐艦於6月10日抵達海參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