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班牙的逆襲,文藝復興時期的火炮戰爭

西班牙的逆襲,文藝復興時期的火炮戰爭

著:史蒂芬·特恩布爾[英]譯:李達

1481—1492年的格拉納達戰役,是西班牙從中世紀歐洲一個無足輕重的荒僻國度,走向世界級大帝國的開端。西班牙能獲得這一成就,既來自政治權謀,也來自軍事勝利,而這一切都始於這場至關重要的對格拉納達王國長達10年的征服運動。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前哨——摩爾人的格拉納達王國,在新戰術與新技術的打擊之下滅亡,為西班牙未來的輝煌開闢了道路。

格拉納達戰役在軍事史上意義重大。這場在多山地形中進行的戰役,自然而然地演變為了以圍攻戰為主,而非以騎士為主的野戰,攻方的戰略是逐個攻破周圍據點。負責這一重要任務的步兵,也因此得以發展成西班牙軍隊的核心,此後,他們還被派往義大利與新大陸作戰。在訓練與實戰中,他們不斷忍受暑熱、嚴寒與各種艱難困苦,積累下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指揮他們的軍官,如「偉大指揮官」(El GranCapitán)貢薩洛·費爾南德斯·德·科爾多瓦(Gonzalo Fernández de Córdoba),同樣在格拉納達戰役中積累到了海量的作戰經驗。最終,這一戰相當程度上發展成了炮兵戰,火炮成為圍攻戰中的主要武器。因此,西班牙贏得格拉納達戰役的勝利也標誌著火炮徹底取代投石機,火炮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

蝸居半島南部的穆斯林勢力

1485年初,老埃米爾阿布哈桑·阿里中風癱倒,「英勇者」穆罕默德接管了政權。此時,西班牙人和摩爾人之間在軍事上的平衡尚未被打破,直到費爾南多開始圍攻納斯爾家族的重鎮龍達(Ronda)。位於戰略要地的龍達建築在懸崖峭壁之上,懸崖下則是陡峭而極為狹窄的峽谷。而今跨越這座峽谷的橋樑,1485年時尚未建造,因此守軍可以充分利用峭壁進行守衛。龍達現在被稱為老城的部分被堅固的城牆包圍,城牆一直延伸到了峭壁的邊緣。依靠奴隸建造的數百級石台階,讓城中人能夠出城到河中取水,守軍嚴密防守著這條道路,畢竟佔據不遠處岩壁的敵人很可能從這裡通過。因此,人們認為龍達是堅不可摧的,這並不奇怪。

為了奪取龍達,費爾南多和伊莎貝爾有效利用了他們在火炮上的優勢。開戰之後,西班牙一直在積累火器方面的優勢。自1482年起,火器便偶有使用,但數量仍遠遠不足。1484年,費爾南多在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設立了王國軍械廠,大批外來的火炮專家前來為他服務。一個數據足以說明火炮技術進步之迅速:1479年,西班牙君主治下只有4名火器技師,而1485年,已經有91人了。5月8日至22日,費爾南多國王的火炮從各個方向轟擊龍達,而圍攻龍達也幾乎是歐洲戰爭史上第一次縝密考慮火炮的布置、射程以及打開缺口需要的彈藥量。

圍攻君士坦丁堡已經證明,15世紀的火炮想要取得戰果,就必須要承擔近距離布置火炮的風險。在龍達圍攻戰中,近距離炮火轟擊成了特色,但更傳統的攻城武器仍舊投入了使用。數以千計的士兵在雲梯旁邊等待著,因為即使火炮能夠更快地打開缺口,城市依然需要士兵來登上廢墟,並實質佔據。火炮只是個開始,編年史作家如此描述對龍達的轟擊:

猛烈的炮火轟擊接連不斷,以致摩爾人的哨兵幾乎無法靠喊話交流。他們無法安眠,也不知道哪裡需要支援,因為這邊的城牆被火炮轟塌時,那邊的房屋又被攻城機械和一種名為「quartao」的火炮摧毀,就算他們嘗試修復被火炮轟塌的城牆,他們也不可能成功,因為接連不斷的小型武器投射阻止他們進行修復,也殺死了城上所有露頭的守軍。

「quartao」是一種大口徑的短管炮。這一段記述清晰描述了在圍攻戰中,火器使用的兩個方式,其一是使用火炮毀壞防禦工事,其二則是使用火槍射擊試圖修復城牆的守軍。這一戰術在接下來的16世紀成了歐洲攻城戰的慣例。

然而,在龍達圍攻戰中,決定性的一擊卻是來自投石機,落入城市中央的燃燒物引發了一場大火。與此同時,一批西班牙士兵以舊派的格鬥方式,突入城下的峽谷,奪取了通向河流與水源的階梯。不久之後,龍達守軍便在敵人火炮與步兵的聯合進攻下決定投降。1486年5月,費爾南多國王返回洛哈,這個他曾經受辱的地方。洛哈遭受了一個星期的轟擊之後,英勇的西班牙步兵最終攀上了火炮打開的缺口。

在格拉納達戰役中,西班牙炮兵表現最出色的一戰,是1487年的馬拉加圍城戰。作為格拉納達王國的主港,馬拉加擁有一套雄偉的城防體系,其中相當一部分存留至今。山腳下的阿爾卡薩瓦(Alcazaba)可以充當堡壘,而沿山脊建造的兩道城牆將這裡與更加堅實的防禦工事,即所謂的「希夫拉爾法羅城堡」(Gibralfaro),連接在了一起。

圍攻馬拉加之初,攻城者首先要依靠近戰肉搏為炮兵奪取適宜的陣地。城堡的位置意味著火炮必須以高仰角射擊,這對15世紀的火炮而言是極大的挑戰。正因如此,1487年夏季的戰鬥以爭奪炮兵陣地為主。摩爾人守軍同樣使用火炮反擊,這似乎有些出乎圍城者的意料,隨後雙方為爭奪希夫拉爾法羅進行了一系列炮戰。摩爾人的火炮射程頗遠,一發炮彈甚至擊中了費爾南多顯眼的營帳。西班牙人似乎很快耗盡了彈藥,以至於要向西西里和佛蘭德斯送信請求提供補給。格拉納達戰役中似乎沒有使用鐵炮彈,雙方都完全依靠石彈。一個半世紀之前,為阿爾赫西拉斯(Algeciras)圍城戰時的投石機準備的石彈,如今再度派上了用場。

雙方的境況愈發艱難之時,摩爾人派出刺客來到西班牙人的營地。此人宣稱自己有事要密報國王本人,而衛兵甚至沒有搜身,便放他來到國王的營帳。見到一個衣著華貴的貴族,刺客以為他就是費爾南多國王,立即用匕首將他刺死。衛兵立即一擁而上將刺客殺死,他的屍體被切成幾段,用投石機扔進城中,作為警告。守城者認出了他的遺骸,用絲線將屍體縫好,以英雄的方式下葬。作為報復,他們殺死了一名地位較高的俘虜,並將他的屍體綁在驢子上送往西班牙人的營地。而這似乎是投石機在西歐歷史中最後一次被使用。

與此同時,圍攻繼續進行,挖掘地道的工兵、使用雲梯的突擊隊與火炮配合行動。幾乎伴隨每一次長期圍攻而來的飢餓也開始發揮威力,馬拉加的居民只得殺死馱畜和狗,採摘樹葉充饑。最終,火藥,而非炮彈,完成了決定性的一擊:工兵們把地道挖到了一座重要的塔樓之下,隨後引爆埋在地道中的炸藥,將塔樓炸塌。馬拉加的居民認為大勢已去,守軍很可能也清楚這一點,隨即派出代表前來請降。當幾乎全城人都被賣為奴隸時,投降的人或許又要後悔沒有死戰到底了。

本文摘自《文藝復興時期的戰爭藝術:從君士坦丁堡陷落到三十年戰爭爆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與魔鬼同行,送到誇賈林島上的俘虜都會被斬首!
決戰中途島,這也許是對馬海戰以來最具決定意義的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