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輸液「好得快」?別讓這種觀念害了孩子

輸液「好得快」?別讓這種觀念害了孩子

一根根長長的輸液架、一排排坐著的孩子,這是很多兒科醫院和診所的常見場景。

孩子感冒?輸液吧!

孩子發燒?輸液吧!

孩子咳嗽?輸液吧!

孩子輸液好得快,仍然是很多家長和部分醫生所信奉的「真理」。

殊不知,這樣會給孩子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

今天,我們請來了梁世佳醫生來說說,靜脈輸液的那些是與非。

濫用輸液的高風險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知道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靜脈輸液是直接通過血液進入人體,當孩子不能口服藥物或者不能耐受口服,以及感染嚴重、疾病進展迅速、需要給予緊急治療的小部分情況,靜脈輸液可以達到比較直接的效果。

但對於孩子的大部分病症來說,靜脈輸液不僅沒有用,還會給孩子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

1. 更容易引起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腹瀉。尤其對於嬰幼兒來說,過度靜脈輸液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降低身體抵抗力,增加孩子真菌感染的幾率,比如鵝口瘡。

2018年,葯監局公布的兒童藥品不良反應 / 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就佔了 83.5%,遠遠超出口服和其他製劑。

圖片來源:國家葯監局

2. 更容易導致孩子過敏

靜脈輸液容易導致皮疹、瘙癢、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還會引起局部皮膚紅腫疼痛,甚至組織壞死。在臨床上,也曾出現過孩子輸液致死的案例。

圖片來源:網路

3. 過度輸液可導致細菌耐葯

除了口服抗生素,兒童輸液中使用最多的是抗菌藥物,這也會導致細菌耐葯。抗生素是救人類於水火的一種好葯,但前提是合理使用。持續濫用抗生素,會催生出一種可怕的怪物——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是指具有多重抗藥性的病原體,即使用了很多種抗生素,也無法把它們殺死。

簡單說,感染上了超級細菌,就接近於「無葯可醫」。

2015 年,湖北一個 3 歲男孩因為肚子痛被送進醫院,檢查發現,他感染上了一種超級細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最終多器官衰竭死亡。

圖片來源:荊楚網

2016 年《全球抗生素耐葯回歸:報告及建議》的數據顯示,目前每年有70 萬人死於抗生素耐葯。這個數字真可謂是觸目驚心!

孩子的大多常見病

一般都不需要輸液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靜脈注射不僅風險大,在大部分的實際情況中,也是多此一舉。

1.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可以自愈,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更別說輸液了。

2. 流感

單純流感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輸液,目前國內對於兒童流感,首選口服抗流感病毒藥物——磷酸奧司他韋,比如達菲。

3. 輕度的肺炎

輕度肺炎主要表現為精神狀態良好,呼吸平穩,沒有意識障礙,沒有呼吸困難,孩子能照舊飲食,也沒有脫水的癥狀等等。

最新的第九版兒科學明確提出,只有重症肺炎或因嘔吐等導致難以口服吸收的孩子,才需要考慮靜脈輸液治療。

4. 腹瀉病

大多數的兒童腹瀉,都不用靜脈輸液,使用補液鹽防脫水就好。即便真的要用到抗生素,那麼也可以口服。除非孩子不能耐受口服,或者脫水嚴重的才考慮輸液補液。

圖片來源:網路

5. 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通常是病毒導致。如果咳出了黃綠色痰液,也不意味著合併細菌感染,當然也就沒必要使用抗生素甚至靜脈輸液。

以上的情況,只要孩子能順利吃藥、能正常攝入水分和飲食,都沒有必要給孩子輸液。

盲目追求好得快

靜脈輸液濫用成災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2009 年我國醫療輸液達 104 億瓶,相當於 13 億人口每人輸了 8 瓶,遠高於國際上 2.5~3.3 瓶的水平,每年還以近 20% 的速度在增長,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輸液大國」。

1. 家長覺得輸液好得快

很多家長覺得不輸液、不開藥、不化驗、就等於沒看病,總擔心孩子那麼小能抗過去嗎?病情加重了怎麼辦?特別是在一些老人的觀念中,孩子病了,只要輸液就萬事大吉。

圖片來源:讀者留言

作為一個兒科醫生,我也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強行讓醫生開輸液單,你不開還可能會被投訴,很多醫生也是迫於這種壓力,只能滿足家長的要求。

圖片來源:讀者留言

2. 部分醫院輸液療法泛濫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抗生素在醫院的使用率為 30%,而在我國,兒科住院患兒的抗生素使用中位數為 79%,是世界推薦使用率的兩倍多。

圖片來源:《兒童醫院感染性狀和抗生素合理應用》

很多家長帶孩子去醫院看病,醫生動輒就是給輸液,不管是感冒發燒還是咳嗽肺炎,流水線般的治療方式也讓眾多家長深感無奈。這個和部分醫生的知識體系沒有更新,以及醫院的風氣都有關。

大環境的小改變

靜脈輸液逐漸被管制

正因為對靜脈輸液的高風險以及被濫用現狀的重視,近年來,政府也出台了多項措施來進行管控。

2007 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藥參考目錄》提出:兒科用藥首選口服製劑進行治療、盡量減少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

2018 年,《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說到,要減少不合理的預防使用和靜脈輸注抗菌藥物。

江蘇、廣東、廣西等各省市級衛生行政部門也相繼出台了停止門診輸液的專項措施。

圖片來源:廣西衛計委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政府對於「規範靜脈注射」的決心。

但靜脈輸液早已根植於許多人的心靈深處,在一些地級市的醫院、小診所,輸液療法依舊「大行其道」。

作為家長,我們除了自己認清誤區,不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之外,在面對給孩子輸液的醫生時,也可以先問問:

一定要輸液嗎?

能不能先口服藥物?

如果醫生說得有理有據,那麼就聽醫生的;如果醫生拒絕回答,或者解釋不清楚,那麼建議換一個醫生。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

在現有的大醫療環境下,家長能做的確實有限。但至少,我們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向醫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慮,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排斥。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本文經由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藥師 藥理學碩士 劉子琦 審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關於濕疹,寶媽們最關心的十個問題,答案都在這裡了
穿山甲真的能催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