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只要回到現象界來就全部解決了

只要回到現象界來就全部解決了

我們要告訴各位的是,在禪觀的立場,你一定要回到現象界,才有辦法講修行,假如你是沒有辦法回到現象界,那你再怎麼講都是作人格性的調整,不是你不能修行,你必須先把人格性調整到健全、獨立,不能獨立的不行,什麼事都不能作決定:「師父,你看怎麼做」,這種簡單的事你都還要問,假設你是大寮的話,就不要天天問:「師父,今天吃面,還是吃飯?」你做就好了,你做出來人家就吃了。

要上香了:「師父,要上什麼香?」去跳樓好了,上什麼香還要問嗎,不是什麼都問,既然給你負責就是你來決定,點了不好的香,「啊,對不起,今天買錯香了。」買到臭香,大家就聞一聞吧,買到沉香大家享受吧,那沒辦法,你買的也不是你做的,試試新產品,誰知道它那麼臭。那不管,人格性的健全、獨立跟成熟,你才有辦法認識前三覺,你假如不夠成熟,你不會修行,你再怎麼修也是形式,所以這個部分一定要調好。

第二個條件是善思惟用心,你假如不會善思惟用心,你不可能修行,你就一直停在那地方不能前進,所以跟你講說,你要怎麼用心去鑽研,把它做好,那就是善思惟用心。而這種用心不一定指你的什麼事業大成就,你要懂得用心,要會用心,那就對了!然後第三個就發菩提心,你才有可能追求止於至善的境界。所以這三個條件是我們要求的基本條件,這樣紅塵、涅槃要能夠弄清楚,而這些東西絕對不是知識。

所以我們在談佛法,第一個要告訴你的是,生命是怎麼進入身體的,生命跟身體是二不是一,那現在你的所作所為的事,都在識跟愛之間,為什麼要你跟著善知識學,就是要打破這綜合法塵的作用,因為你的愛直接就找識,你的識直接就找愛,你對於這真正的結構根本就不認識,這是叫作實際,而你不在實際中,你在妄想中,所以是在意識界里,你在實際中,就在現象界里。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是在意識界里,他都用自己想的,因為他有一套邏輯,那套邏輯叫作是非選擇題,都是獨頭意識!他很聰明,他什麼都會,但什麼都連不起來,跟生命根本就連不上關係,他沒有辦法回到現象界里。

所以各位我跟你講,你有很多挫折、困難、煩惱,乃至身體健康的問題,只要回到現象界來就全部解決了。因為在醫院的統計里,所有的病當中,百分之八十是症不是病,是癥狀,不是病!而這個癥狀只要你回到現象界,就全部解決了。你沒辦法,你就要一直要在意識界里,你用種種的方法,都沒用!我們感冒時最喜歡吃維他命C了,對不對,意識界講的啊,多吃維他命C對身體好、皮膚很好,感冒自然就會好了。但吃多了,你感冒是好了,另外一種病就產生了,這個沒有辦法,因為你的知識就這樣告訴你,然後你就活在意識界里,你不知道你的身體要什麼。如果你能回到現象界,身體會告訴你自己要什麼,你不要自己想的,你想的全部都在這個無明的掌控中,沒有辦法回到真實的現象界來,所以在這個現象界里我們叫作實際。

而我們在分析,六根接觸六塵,六塵是物質,六根是物質結構,他們倆個相遇的時候產生的是物理現象,這個在瞬間定里產生的,剛開始瞬間定里是一片空白,然後你重構的時候,慢慢的就會看清楚了,這時候會產生前五識的第一種識跟第六識的第二種識,這個結構是很重要的,而這是很微細的,你要能夠看到這裡,那就已經回到第一種識的範圍了。那五根、五塵相處的時候產生五識,通通是在右腦,右腦經過行蘊,才會轉到左腦,產生六識,五根接觸五塵境界所產生的物理現象,那是根的當體記憶,它在右腦經過行蘊到左腦,才叫作識的當體記憶。這個根的當體記憶跟識的當體記憶對轉,五根、五塵之間的關係是第一種識。在左腦的識的當體記憶它才會累積,這個識的當體記憶累積以後,才會成為法塵。告訴你,每個人的五識的當體記憶累積的狀況不一樣的,所以他的專長也不同。這個累積以後的法塵會跟意根相應,所以它會轉過來,意根相應以後就產生第六識,這個時候第六識的當體記憶還是在右腦,雖然在左腦沖盪,意根的當體記憶還是在右腦,然後意根的當體記憶再經過行蘊到左腦,才產生意根的意識,這個意識才叫第六識。

那麼,第六識跟前五識,就叫六識。六識累積以後,因為有識的累積,第六意識就產生了。所以第六意識是把六識的當體記憶都累積成法塵,這個時候它就是個大倉庫了。這個大倉庫會激動第六分別意識,而它是加工廠,所有的知識都是從第六分別意識產生的。所以你要留意到,無明的參與是很長的,它從行蘊這裡開始介入,到第六分別意識起作用,都是無明在起作用!人類的文明開始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無明就開始進入了人類的舞台,而你要了解到這個生命是怎麼來的跟怎麼用的,你必須從這裡開始。不只是這樣子,這樣子還有第二個東西,那就是五蘊,剛才講的是識食,這個識食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五蘊的運用成熟了。我們會用識食,其實是五蘊在第一個階段,就是識緣名色,緣六入,這個先天性生命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時候你看到的就很清楚,根的當體記憶對轉到識的當體記憶來,這個時候「五蘊為生命入住身體的過程,此為五蘊識;識的累積就開始變成八識識,這是第六意識;此去為知識加工,即是第六分別意識;」這是識的家族產生的狀況,你一定要從這裡看,否則你看不到。而這是識家族的最初源頭。想是根的當體記憶,這個時候不叫識;經過行蘊成為識的當體記憶,這個才是識的家族的起源;而就在這個時候無明進來了,你要把這些弄得很清楚,這個是你生命的結構,對這個東西的認知非常重要,不管你聽懂聽不懂,對你都有好處。如何運用它,那就是十種殊勝智力的智力問題,你留意到這個部分。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緣六入,緣觸,緣受,這在現象界。你從受緣愛,緣取,緣有,緣生;愛、取、有、生,這個生就老死了,第一識產生是六歲以前,六歲以後你就都在這裡(愛、取、有、生),生生世世你都在這裡,因為你不覺,你就一直活在這裡面。現在告訴你,你的人生都活在這意識界裡面,你要覺醒,就是要先回到現象界才能開始。但是你的五大敗筆你會認為這樣活得很好,因為都是你用愛跟識連結的綜合法塵在講,當你不覺的時候,跟你講沒用的,你有一個非常嚴重的招牌:「啊,你都不知道啦,我很厲害耶!」這個就死定了,沒辦法講啊!所以有人常常問說:「師父,這樣的要怎麼救他呢?」就讓他先下十九層地獄以後再講,因為這沒有辦法啊!當他拿那東西來,你怎麼跟他講?他總是說「你不知道啦,只有我自己知道。」他自己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他又不是壞人,他不會打人也不欺負人,只是不聽話而已,那保持他獨特的我執跟法執嘛,你說我執要破、法執要破!他說「你趕快破,破了你才會解脫。」跟他都無關的,完全無關!這種人你會發現到最後你根本就不想跟他講話。

他的關鍵就在於,他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覺啊,這就麻煩了。之前講過的,他不是智能,他是知能,智能是plus,知能是minus,可是他就有一種被虐待狂,我們叫自戀狂,自己愛自己,只有他的對,別人都不對,然後越想越美,我就是觀世音菩薩,你看我這麼美!人家跟你說:觀世音菩薩鬍子長多少,臉上幾條皺紋,你都不知道,他就看了這些美術家所畫的都是美女,自己也以為是美女,弄錯了,他絕不承認!因為他在外面有一個幻象,虛幻的依,依在那裡,你就沒辦法,絕對不覺,然後他會執著在他那個依上面。

這個社會那麼精彩就來自於大家都喜歡生死輪迴,無始劫來生死輪迴啊!他處在這個意識界里,到哪一天他能覺呢,恐怕我們的子孫都成佛了,他才會覺,那時候他自己再來,最後一生開始作修行。那麼在這個修行當中,他會一直活在這種狀況里,修行人這些會有,不是沒有,但是他還有這邊現象界生命存在的狀況,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叫輪迴,他就算來阿僧祗劫的次數,也就算一生,因為他是在現象界里走,知道嗎。假如在現象界直接到實相界里,那就已經出三界了,進入本體界,就在法界了,那是不一樣的,但是現在他已經在現象界了,他不會純粹在這裡受苦而不自知,在這裡他是知道的,他在實際裡頭,在現象界里。今天我們學佛人以後的人生是在現象界里,那在這種狀況中,這是最後一生,也是第一生,知道嗎。這個是從這個地方因為覺了,所以我們開始有這種行法,這個部分要先弄清楚。

擷自《普賢心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賢首五教分析
人是以生活為目的,不是要以競爭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