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古人禿頭怎麼辦?王莽用手帕遮掩,還有人因秀髮而喪命

古人禿頭怎麼辦?王莽用手帕遮掩,還有人因秀髮而喪命

說起頭禿,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問題,曾經和中年油膩大叔關聯的頭禿已經漸漸走進了年輕人的世界。頭禿絕對是一個令人頭禿的問題,生髮液,生薑,植髮……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不擁有一個發光的腦袋。

?

不僅是男生,女生也面臨著頭禿的問題,對於愛美的長髮妹子們更是一個暴擊,男生退一萬步選擇板寸或者光頭還算是常規造型,如果一個妹子光頭穿裙子,估計是有點齣戲(僅從審美角度)。現代人頭禿的原因很多,壓力大,熬夜,飲食,還有專業問題,程序員和博士們慘遭荼毒。

我們印象中的古人都是一頭飄逸的長髮,無論男女都不剪頭髮,因此濃密的頭髮應該是常態,電視劇上帥氣的大俠長發飄飄,劍花一挽俘獲無數少女芳心。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雖然古人不剪頭,但是依然不能阻止禿頭的折磨,比如杜甫,一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道盡了老年不得志的艱辛,而一把一把往下掉的頭髮更是襯得杜甫晚景凄涼。杜甫因為年老而脫髮尚可理解,白居易也曾寫過「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這裡提到了古人的一個操作,叫做束髮。

古人有及冠一說,意思和當今的成年差不多,古人二十及冠,在這時候要舉行冠禮,相當於成年禮,對於男子來說是人生的新起點。《禮記》曰:「冠者禮之始也。」,可見古人對冠禮的重視。

?那麼所謂冠,狹義的來講就是首服,也就是束髮一類的東西。富人用發冠,比如賈寶玉,就有「束髮紫金冠」;如果是窮人用不起發冠,也可以選擇頭巾或者簪子,把頭髮束起來。白居易說自己脫髮到發冠都要掉了,杜甫則是簪子都束不住,可謂重度脫髮實景寫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著名脫髮選手,是王莽。


《蔡邕·獨斷》中:「幘,古者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羣臣皆隨焉。然尚無巾,至王莽內加巾,故言王莽禿幘施屋。」;

?幘是頭巾的意思,所以這個記載就是說以前幘就是幘,沒有巾,但是因為王莽他頭禿想遮掩,所以從王莽開始,幘上加了個巾帕,和現在戴帽子安慰自己看不見就不禿了同理。可見物理遮掩從古至今都是頭禿人群的第一選擇。

在春秋戰國就有關於頭禿的說法,比如《莊子·外篇·天地》中記載:


「天下均治之為願,而何計以有虞氏為!有虞氏之葯瘍也,禿而施髢,病而求醫。孝子操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聖人羞之。」

?這個說法裡面實際上是把有虞氏治國比作治療頭瘡的,但是也體現了,在戰國時期就有禿頭人群且尋求治療了。而且禿了還可以選擇戴假髮,「」[dí]就是假髮。《詩經》也有「鬒髮如雲,不屑髢[dí]也」這種大號flag的句子,意思是自己一頭秀髮如雲,根本不屑於假髮這種表面的東西。

希望說出這句話的人,後來還依然有濃密的秀髮……

春秋戰國時期還有關於假髮的記載,是在《左傳·哀公十七年》里,說的是衛庄公為了給寵妃只做喜歡的假髮,把擁有秀髮的女子殺死,剃下頭髮做成假髮:


「初,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髡之,以為呂姜髢。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與女璧。"己氏曰:"殺女,璧其焉往?"遂殺之,而取其璧。」

不過這個故事最後衛庄公也沒有逃過報應,內亂時逃走遇到了那位女子的丈夫,被報仇殺死。從這個血腥暴力的故事裡可見春秋時期假髮是很盛行的,一部分是因為禿,另一部分是因為當時女子流行假髮。

?之前提到過的禿頭代表白居易在《因沐感發·寄郎上人上二首》中寫道:「乃至頭上發,經年方一沐。沐稀發苦落,一沐仍半禿。」大概就是當代禿頭黨們洗頭髮時的驚恐,一梳一大把可謂人生噩夢。

以上的詩句和故事可以看出,禿頭自古以有,古人束髮加冠,還可以遮一遮,不禿到白居易這個程度都還說得過去,真禿了還可以戴假髮,和現代人操作差距不大。現代還可以科學生髮植髮,如果白居易生在當代,估計會毫不猶豫的來全套,以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髮際線。

文/特約作者 元氣爆破少女乖醬

圖/網路

參考資料/《蔡邕·獨斷》、《左傳·哀公十七年》、《禮記》、《論語》、《因沐感發·寄郎上人上二首》、《莊子·外篇·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禿頭症 的精彩文章:

26歲就禿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寶寶枕禿、頭髮稀疏到底要不要補鈣?警惕這兩種禿頭症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