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足;有毛病的人,卻不知道自己

老子: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足;有毛病的人,卻不知道自己

無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還是春秋戰國的老子,他們的思想,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以前,讀到蘇格拉底的一句話,他說:「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年輕的我,無法理解這句話的邏輯。蘇格拉底是擁有大學問、大智慧的人,他為什麼說自己一無所知呢?如果連他都一無所知,那麼我們普通人不是更無知嗎?

後來讀《道德經》,從第七十一章,我找到了答案,恍然大悟。

老子說:「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足。

上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足;而不知道的人,才是有毛病的人。

聖人知道自己有不足,有毛病,所以聖人沒有毛病。普通人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不知道自己有毛病,所以普通人有毛病。

看起來很繞,其實是真理。以我的親身經歷,在網上寫作多年,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發現的確如老子所言。

2、知道越多的人,越發現自己無知。

反過來,如果你從來沒意識到自己無知,那麼,就說明你知道的很少。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和大多數人一樣,找一份好工作,跳槽,加薪,升職,賺錢,想在高房價的城市裡是買一個小房子……

覺得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如此。大家都是這樣,從來不覺得自己無知。

陰差陽錯,走上寫作的道路。潛心讀書、寫作七、八年,廣泛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讀的書越多,越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這是我的真實感受。

年輕的時候,比較狂傲,雖然說的是事實,但從別人的角度看,是出言不遜。

有些問題,別人跟我爭吵。

我跟他說:「你現在的認知,跟我不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等你讀夠1000本書,再來跟我爭吵。」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自己,極度缺乏智慧。

根本不值得爭吵嘛。每個人的認知世界,都不一樣,在《莊子.逍遙遊》中,燕雀就嘲笑大鵬的志向,因為在麻雀的認知里,飛上大樹,就是最高了,而大鵬卻要飛向南海,這不是吃飽沒事幹嗎?這是它們無法想像的,所以道不同者,不相為謀。

老子《道德經》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道越多的人,就越不會去辯論了。他要對,就讓他對,沒什麼值得爭辯的,那些規律的東西,真理的東西,只能意會,難以言傳。

3、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沒有人是完美的,聖人也不完美,只是聖人知道自己不足,知道自己有毛病,所以不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而普通人,一向自我感覺良好,很輕鬆就能挑出別人的毛病,卻永遠看不見自己的毛病,即使看見了也會逃避,護短,不讓別人說自己不好,而不是想辦法修正自己。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人。

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大智慧。

知道自己不足,才會謙虛,主動去學習別人的優點,向優秀的人看齊。

知道自己不足,才會謀略,發揮自己的優勢,守住自己的短板。而不是用自己的不足,跟別人的長處比較。這是自尋煩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說蓮花 的精彩文章:

《老子》:當一個人不被慾望迷惑本性,則可以洞見天地,明察宇宙
易經:一個人保持虛心,謙卑,才能感受到他人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