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出身梨園世家14歲便登舞台 青年川劇丑角演員萬多:演好戲,奪「梅花」

出身梨園世家14歲便登舞台 青年川劇丑角演員萬多:演好戲,奪「梅花」

01:14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2019年11月,對於四川省川劇院青年演員萬多來說,是個忙碌月。一個月里,除了一天5場商演,他還連續出省演出——11月9日進京參加「2019全國凈行、醜行暨武戲展演」,11月20日赴深圳演出大幕戲《白蛇傳》。作為90後川劇丑角,萬多一直在努力繼承傳統,推廣、創新川劇藝術。

12歲學戲

祖孫三代皆為梨園人

萬多是四川南溪人,出身於梨園世家:祖父萬任豐是川劇老生演員,祖母余新壽是川劇老旦演員,父親萬明剛是樂隊的司鼓。但作為90後,萬多小時候自然是更喜歡現代音樂和舞蹈,從沒想過繼承父輩的川劇藝術,「我小時候天天聽川劇,但就是不喜歡。」那時候,萬多的個子雖然不高,但體育不錯,特別調皮。

萬多

2003年,12歲的萬多在父親的陪同下,來到成都學藝。「當時我特別不願意來學川劇,都21世紀了,網路時代,什麼都新鮮,年輕人肯定不喜歡這種傳統藝術。所以當我爸爸送我去考試的時候,我哭了,一直哭,就是不想學。」

但「胳膊擰不過大腿」,萬多最終被「逼」進藝術學校學川劇。開啟了每天早起練功、吊嗓、學基礎的「枯燥」學藝之路。「以前對戲曲頂多是好奇,但特別不願意學。可一年的壓腿、台步、身段、唱腔基本功練習之後,我的心態慢慢變了,漸漸開始喜歡上了川劇。真正接觸後,我才知道川劇的魅力。」

川劇改變了當年那個調皮的小男孩,「川劇的知識太廣泛了,她的妝容、功夫、身段、唱腔等等,都特別複雜,我覺得這行的辛苦,除了雜技可以相提並論外,沒有任何一行可以比肩。真的要付出很多很多,才能得到回報。」萬多在一眾學員中,算是刻苦的那一個。「我以前在學校特別調皮,但學了川劇之後,突然就『進去』了,不調皮了。」

《跪門》劇照

14歲初登舞台

從事老生行當

對於萬多來講,川劇最大的魅力來自觀眾的鮮花和掌聲,觀眾的認可是他一直努力的動力。回想第一次登台,那是萬多學藝兩年之後,14歲的他演了川劇名段《攔馬》。

該劇為武丑、武旦犯功戲,有翻椅子等表演技巧。別看當時的萬多隻有14歲,但他的唱作念打可圈可點,備受好評。「我的發矇戲就是武丑戲,有武功的小丑。」不過,從開始到畢業後的三年里,萬多並沒有從事醜行,而是主攻老生行當。「我畢業後三年到重慶,演了三年老生。」

川劇老生在表演上講究沉靜肅穆、老當益壯、動作柔軟、步履維艱,而小丑則插科打諢、玩笑戲端、語言詼諧、動作搞笑,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行當。「因為身高限制,再加上基本條件不錯,就有老師勸我轉行當。」

2017年,萬多正式拜著名川劇丑角演員任庭芳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拜師之後,老師就再也不准我演老生戲了。因為這種轉行的過程很長,如果兩行並肩的話,是轉不過來的。所以我老師叫我近五年任何行當都不要碰,就只攻丑角。」

《活捉三郎》劇照

《活捉三郎》劇照

轉行學小丑

期待為醜行奪首朵梅花

轉行當,就得轉表演方式,很多習慣都要改。這種改變一開始非常難,但萬多從未抱怨,因為他享受戲曲舞台。「我不挑角色,不在乎是小丑、花臉還是小生,只要在舞台上,我的一言一行能夠得到觀眾反饋,我就覺得是好的。」現在的萬多,就像一塊海綿,努力吸收老一輩藝術家教給自己的東西。「這幾年認真研究了丑角之後,我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小丑。」

這幾年,萬多已經有了不少醜行代表作,常演《活捉三郎》《贈袍跪門》《奔番》等折子戲,在大幕戲《春草闖堂》中飾演胡進、《打紅台》中飾演老幺、《火焰山》中飾演土地公、《雙八郎》中飾演杜父等。「老師說我特別像他年輕的時候,有功有嗓子。他在我身上寄託了很多希望。」萬多感謝自己的恩師任庭芳,「是任老師的堅持和不變的初心讓我感動,讓我更加堅定的走在這條傳承傳統文化的道路上。」

《金豬拜年》劇照

2019年1月,萬多參加中共中央國務院春節團拜會文藝演出,在8分鐘的戲曲小品《金豬拜年》中扮演豬爺爺。「很自豪,也是對自己的鍛煉。」萬多透露,為了這次演出他在北京排練了18天,「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排練到晚上,甚至有時候會到凌晨一兩點。很辛苦,但回過頭來看,這次經歷對我來說是一種提升。」

除了劇院演出,萬多也會接一些商業,「一天五場,隔天演,一個月有75場演出。」他承認,目前這一行的「付出」和「回報」還不成正比,「最大的堅持就是來自觀眾的鮮花和掌聲。」作為青年川丑,萬多也有自己的「野心」:「川劇有四大名丑,劉成基、陳全波、周裕祥、周企何,他們四位老前輩在當年全國有名,但90年代到現在,川劇丑角逐漸衰落了。希望我們這一代川丑再一次在全國發揚光大。我也想以後為川劇小丑拿個『梅花獎』,現在川劇生旦凈末丑五個行當里,就差小丑沒拿過梅花獎了。」

讓青春力量激蕩,讓青春正氣昂揚。

封面新聞長期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選。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動過你?

快來給我們推薦吧!

【推薦方式】

歡迎通過封面新聞APP的爆料平台,推薦你心目中能夠代表中國力量的新青年;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封面新聞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關稿件下方留言,歡迎向我們推薦。

【推薦標準】

①年輕:14-40周歲②正能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③責任感: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甘於奉獻④創新力:勤於學習,善於創造⑤引領風潮:在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花 的精彩文章:

備受古人稱讚的梅花,你知道它的花語和象徵意義嗎?
梅花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