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老中醫分享治療五更瀉有效方子

老中醫分享治療五更瀉有效方子

中醫學認為,五更瀉與腎陽虛有很大關係。多由於久病之後,腎陽受損;或年老體弱,腎氣不足,因命門火衰,脾失溫煦,運化失職,從而導致泄瀉、腹痛。

清代林佩琴在《類證治裁?泄瀉》中說:「腎中真陽虛而泄瀉者,每於五更時,或天將明時,即洞泄數次。

此由丹田不暖,所以尾間不固,或先腸鳴,或臍下痛,或經月不止,或暫愈復作,此為腎泄。蓋腎為胃關,腎陽衰,則陰寒甚,故於五更後,陽氣未復,即洞泄難忍。」

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泄瀉》指出:「腎為胃之關,開竅於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之所生,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獨盛,故於子丑五更之後,當陽氣未復,延期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這些先賢名醫的觀點翻譯一下,意思是腎開竅於二陰,腎氣控制著大便的排出,在每天凌晨時,人體的陰氣開始向陽氣轉化,此時腎陽氣處於最微弱的時候,對大便的控制能力最差,就會導致五更瀉泄的發生。

後世醫家在臨床實踐中對腎陽虛導致五更瀉的理論進行了發展,認為脾陽虛也同樣重要,現在一般的觀點均認為,這種病與脾腎陽虛有密切關係。

在治療上,則有一個名方可以使用,那就是四神丸。這種葯在藥店里有出售,按藥品說明書服用即可。不過由於利潤小,現在不太容易買得到。

我叫老人家可以考慮自行配製,具體方法:補骨脂15克,肉豆蔻15克,吳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上藥加水煎煮,三碗水煎成一碗水,每天晚上服用一次即可,兩周為一療程。

另外,同時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效果更佳。具體方法:取熟附子、丁香、吳茱萸、胡椒粉、肉桂、小茴香各10克,共研細末,每次8克,用醋調成糊狀,貼敷在腹部的神闕穴(即肚臍)及後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命門穴,上蓋敷料塊,用膠布固定,每天貼敷時間為4~6小時,每天一次。

四神丸方中補骨脂是主葯,善補命門之火,以溫養脾陽,肉豆蔻暖脾澀腸、吳茱萸溫中散寒、五味子斂酸固澀,這幾味葯合用,成為溫腎暖脾、固腸止澀的方劑,用來治療五更瀉,臨床上多次有良效。

再配合敷貼神闕、命門穴,通過以上辛溫藥粉糊貼敷,可滲透藥力刺激以上兩穴,更能調動人體的陽氣,溫煦命門之火,從而溫補腎陽,達到止瀉的目的。

一位多年的五更瀉患者服用上述方子一周後,五更瀉開始減少,雖然仍需要起床上廁所,但大便開始漸漸成形,連服三周,五更瀉消失,人也精神了不少。有此病症的朋友,不妨試試這個方子,會得到不錯的療效。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關於更多健康方面的資訊,請關注」康盛好方「公眾號。由於留言區受限,有需要諮詢或留言互動的,可以在公眾號後台留言,我們看到後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盛好方 的精彩文章:

每天抓一把決明子泡水喝,對身體好還是壞?答案萬萬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