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他不僅是畫家,更是詩人,擅畫山水和墨竹,畫風蕭條淡遠曠逸

他不僅是畫家,更是詩人,擅畫山水和墨竹,畫風蕭條淡遠曠逸

眾所周知,元代是文人畫家的舞台,由士大夫和隱士組成的畫家群體主導了繪畫圖式與趣味的革命,「元畫「是一個複雜的組合體,而最能代表「元畫」特定內涵的是元季四家的山水畫,以蕭條淡遠畫風著稱的倪瓚,則將「元畫」的獨特品質推向了極致。

倪瓚(1301-1374),初名倪珽,字泰宇,別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江蘇無錫人,元末明初畫家,詩人。擅畫山水和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洪武七年卒,時年七十四歲。

倪瓚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倪瓚家中富有,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年,散盡家財,浪跡太湖。

存世作品有《漁庄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清閟閣集》。

倪瓚是儒、道、禪三家思想都有,自幼習儒的他,又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三十二歲之後開始學道、「研道」,五十歲之後又參禪。又如他在《良常張先生像贊》中所說「據於儒,依於老,逃於禪」,集儒、道、禪於一身的他,在習儒和參禪方面,他自己在詩中曾經常提及,沒有太多的爭議,而對於倪瓚的「依於老」,大多美術史家認為是倪瓚出於為了求得精神解脫的原因,而有些學者對倪瓚的入道原由也給了不同的詮釋。

陳雨揚先生在《似嫩而蒼——隱士倪瓚》一文中,認為中國古代文人作為一個社會階層,在精神上有著獨特的追求,他們在無法「兼濟天下」的同時,「獨善其身」便成了他們的普遍追求,這也是文人們為了保持內心純潔的高尚情操所做的選擇。倪瓚最後散盡家產,隱居出遊可謂「獨善其身」的代表,這一因素也是導致倪瓚追求精神解脫而入道的原因。

倪瓚繪畫作品賞析——

在元四家中,倪瓚的繪畫作品很有特點,其餘三家的山水「高深迴環,備有一時氣象」,而倪瓚的作品則「所作蕭散閑逸,蓋林木巢石之派也。」他的作品以「一河兩岸,三段式」著稱,即,近景是平坡上枝葉稀落的林木,一座空蕩蕩的茅亭;遠景是渺茫的沙洲岫影;中景大片空白是遼闊平靜的湖水。畫中不見禽鳥、舟楫等,也很少畫人物,看似簡單的三段式構圖中,卻蘊含著無窮的意境。

倪瓚主張「逸氣」之說,逸筆是倪瓚筆墨形式的表現,逸氣是他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他的作品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曠逸。其次就是蕭條淡遠。

結語:

倪瓚的繪畫藝術不僅是元代繪畫史上的個案,同時也是整個中國晚期繪畫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數百年來美術史界對其關注討論從未間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三個生活小故事,折射人生大智慧!善惡有別,重在選擇
網友總結的15個幸福指標,看看你占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