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抖音5分鐘,人間1小時:為什麼你看短視頻會上癮?

抖音5分鐘,人間1小時:為什麼你看短視頻會上癮?

你刷短視頻,上癮嗎?

有不少人沉迷短視頻中無法自拔,深度發燒友甚至樂此不疲的刷個通宵還意猶未盡。而有人為了抵抗短視頻的誘惑,直接的做法就是立馬刪除了相關軟體,回歸自我。

目前,我國網路短視頻用戶規模為6.48億,佔網民整體的75.8%。短視頻正值風口浪尖,並被預估因2020年5G的商用普及將呈現出不可避免的井噴之勢。

短視頻沉迷作為越來越顯見的現象,為社會帶來了新的焦慮。

短視頻沉迷現象

短視頻沉迷對未成年人的傷害屢見於報端。武漢的一位家長發現9歲的女兒沉迷抖音,「濃妝艷抹、翹著蘭花指」「對著手機拋媚眼」「成人化的動作與稚嫩的臉龐十分違和」。

2019年一項針對1974名受訪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92.1%的受訪家長認為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現象普遍,70.6%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短視頻會對學習生活提不起興趣,66.3%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模仿短視頻的不良內容。

短視頻也讓一些成年人表現瘋狂。2019年跨年夜,江蘇江寧有男女4人,駕駛2輛小型轎車,在機動車道路中間刷抖音,以交通事故為情節導演搞笑視頻,結果引發一輛大型貨車與道具車碰撞,2人受傷、3車受損。

科學技術發展創造生產力,其所顯示的偉大力量和美好願景,使人們讚美科技、崇拜科技。這也是包括短視頻在內、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新技術產品令人心醉的根本原因。然而,新科技所喚起的衝動也會驅使人們忽視對意義與價值的追問,以至於因寵愛過度而導致人文環境惡化與思想深刻性的衰退。

當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離不開短視頻這樣的科技產品,習慣性融入互聯網技術系統的某個環節或埠,人便自動被帶入一種機械化境地,面臨被物化的風險。

短視頻沉迷的存在再次投射出技術駕馭人性的殘酷現實:技術光耀吸引力壓制人、統治了沉迷者,使其自由被異己的力量所剝奪,沉迷者從屬於它,成為它的附庸。

為什麼我們容易沉迷短視頻無法自拔呢?

望生產打開短視頻「潘多拉的盒子」

虛擬生活的幻妙感及基於自我的成就感,使沉迷者無法擺脫慾望需求,無休止的慾望生產打開了短視頻「潘多拉的盒子」。

在虛擬網路中,短視頻的多樣性使感官上快感的釋放有了更多的渠道和表現機會。壓抑的慾望得到宣洩,新的慾望在他人表演刺激下激生,不論大事小事、順境逆境,不管有無顏值聲譽,人人皆可成為紅人達人,展示自我隨性而動。

只要慾望所指行動可及,日常生活的每個時刻都可能在短視頻平台上演、演繹,供自我欣賞或他人「觀賞」,並期待引發轟動與流行,像「社會搖」「C哩C哩」受到年輕人的熱情追捧。在抖音的統計中,2018年一年的時間便見證了365萬次相聚、204萬次脫單、235萬次畢業的快樂,記錄了1024萬次離別、200萬次失戀。

短視頻慾望生產的無限性與創造性,源於滿足平庸的優越感與自我價值實現的心理需要。心理學家凱恩斯將人的慾望結構細分為兩類:一類是發源於生物性不可或缺的絕對需要,一類是超過他人建立自尊與優越感的精神需要。

研究表明,目標匱乏感會進而激發一種行為傾向,即對那些看來擁有此種目標價值的人或對象加以渲染、想像、摹仿。短視頻沉迷的表現,除了不眠不休的使用症,也包括一些人慾罷不能的模仿和狂熱訓練。通過鬼畜、尬舞等誇張表演,一個個鮮活個體不為人知的隱秘需要得以展現,或引發關注和追捧模仿。

圈群歸屬導致個體淪陷於短視頻的溫柔境地

在短視頻補足慾望缺失與收穫滿足的過程中,個體親歷短視頻社區人群最有力的點贊與支持,文化歸屬感也有了溫暖的棲息之地。

短視頻圈群雖未必是傳統意義上的有形社區,但互動人群因為共同關注,便可產生長期、穩定的凝聚效應,使虛擬存在發揮了聚集、對話、規範的社區功能,甚至直接影響現實。

短視頻社區主要聚集在以下幾個領域:

一是看點圈群。通過隔屏互動能夠將成千上萬人組織成聲勢浩大的視頻虛擬社區,號主與號主、號主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圍繞話題與內容的交流產生真實互動效果。

二是評點圈群。圍繞話題的共同評論也是短視頻自發社區形成的一種方式。抖音評論中存在著過山車大隊、李雲龍隊伍等多種組織,分類結構清晰,帶有鮮明的團隊身份標籤。

三是散點圈群。短視頻散在的號主,傾向於在群體關注中聯合行動,如在號主的帶領下萬人同時異地同跳海草舞。「抖友出征,寸草不生」的集結語在網路愛國事件中成為一種觀點宣誓和身份認同。為達成一致的需求目標,這類圈群社區表達了群體的文化主張,也活躍了短視頻生態。

以文化研究角度觀察,短視頻社區帶有鮮明的亞文化特徵,使用者基於「共同的興趣結合」,依賴於「共同的感覺」,顯示了特色鮮明的互動、話語方式,傳遞其認同的價值觀,追求個性風格,並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凝聚力。社區建立在自願自覺的認同基礎之上,這使它更可觸及使用者心靈。

但基於同樣的原因,短視頻亞文化社區也構築起新的文化城牆,同好者社區趨於閉塞,提升了人們陷入信息繭房的風險——默默地扎堆在一起的人群,淪陷於亞文化的溫柔境地,排開他人與現實,也為現實與生活所對立。

如何跳出短視頻沉迷困境?

短視頻沉迷所反映的科技悖論再次提醒人們,重拾理性十分必要,需據此建立起互動潤滑的社會組織機制和行動機制。

首先是理性共識的尋求。企業、媒體、家庭、學校和管理部門,要在理解和接納短視頻使用興趣愛好及人們正常慾望需求的基礎上,客觀、負責任地傳播理性知識,揭示科技與人的發展關係以及科技應用中的潛在風險,強化法治規範體系認同,實現社會倫理規範效能,網路素養教育的介入亦不可或缺。

其次是理性管理機制的完善。當前,互聯網「硬治理」方式多樣效果明顯,更好地約束經營主體自律,減少了短視頻沉迷的外源性動因。但對於大多數並未違法違紀的短視頻沉迷者來說,強力干預或難完全喚起個人內源性戒除動力,還需進一步兼顧軟硬治理方式的平衡,進一步完善剛柔並濟的治理機制。

最後是理性的文化導流。短視頻沉迷源於網民對娛樂的慾望需要,也是他們文化生活匱乏、文化養分缺失的一種反映。解決沉迷問題,還需深挖優秀文化資源,推出更多的優秀文化作品,豐富高質量網路短視頻內容供給,通過多種方式引入主流價值觀傳遞、形成文化理性的導流,打造綠色、精品短視頻內容產業鏈和生態圈,從根本上提升短視頻沉迷的治理效力。

來源:網路

我知道你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王菲女兒畫作拍賣百萬,清華19歲考生烈日搬磚……
了解了這些,你還做瑜伽教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