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搬出美國!RISC-V總部遷往中立國瑞士,董事會將引入亞洲、歐洲公司

搬出美國!RISC-V總部遷往中立國瑞士,董事會將引入亞洲、歐洲公司

眾多中國晶元企業押注的開源指令集架構 RISC-V 要搬家了。

RISC-V 基金會於 11 月 25 日正式宣布,總部註冊地將從美國遷往中立國家瑞士,只待瑞士監管機構的最終審核,預計將於 11 月底得到批准。

事實上,自 2019 年初以來,就有媒體多次傳出 RISC-V 決定搬出美國的消息。最近一次是在今年 6 月,但官方只是簡單回應稱「有興趣,但無具體計劃」。如今看來,或許是在有意淡化外界的注意力。

基金會首席執行官 Calista Redmond 表示,這項決定的初衷是確保美國以外的大學、政府和公司能夠繼續協助開發 RISC-V 開源晶元架構技術,最終獲得了董事會的一致批准。雖然是內部公開投票,但她拒絕透露成員的選擇。

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超過 325 家公司和機構加入了 RISC-V 基金會,其中既包括高通、英偉達、三星和谷歌等國際巨頭,也有阿里巴巴、華米、華為、芯原、中天微(阿里旗下)和樂鑫等中國公司的身影。

圖 | RISC-V 會員截圖,阿里巴巴是白金會員(來源:RISC-V)

「我們聽到了來自全球成員的聲音,比如『如果機構不是在美國,我們會感到更舒服』。雖然目前基金會在全球的合作項目沒有受限,但成員對潛在的地緣政治負面影響感到擔憂,」Redmond 強調,「除此之外,董事會現有的七名成員全部是北美公司,搬遷之後將會引入歐洲和亞洲公司。」

由於中美兩國當下在科技領域的摩擦不斷增多,半導體和晶元製造業又屬於其中的核心議題,重中之重。作為近幾年最熱門的晶元開源項目,RISC-V 的這一舉動或許會起到表率作用,引發其他美國企業和機構探索類似的解決辦法。

不過這項決定一經公布,還沒等科技公司發聲,一些美國政客就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數名共和黨議員公開表示,該技術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獲得過五角大樓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資金資助,如果基金會只是為了留住會員,就被別的國家利用來開發半導體和處理器等敏感技術,將有悖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削弱美國對 RISC-V 晶元架構的影響力。

Redmond 對此回應稱,「鑒於 RISC-V 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開源技術,我看不出遷移總部如何有悖於美國利益。」

路透社還就此問題詢問華為,華為發言人表示,「我們支持 RISC-V 基金會將瑞士確定為開源項目的中立場所。對於這個行業來說,讓開源項目儘可能的開放至關重要。」

開源精神是 RISC-V 誕生初衷

RISC-V 基於 1979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David Patterson 教授提出的精簡指令集(RISC),其本質是主張硬體專註於加速常用的程序指令,優點是架構設計簡單,且功耗面積低,非常適合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攜帶型電子產品。

在之後的十年里,Patterson 教授不斷優化和改良 RISC,並在 1988 年推出了第四代 RISC-IV,但隨後因為 ARM 和英特爾 x86 架構的崛起而束之高閣。

直到 2010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想要為新項目選擇一個指令集,結果發現 x86 架構非常封閉,而 ARM 指令集授權費又十分昂貴,於是他們想到了塵封 20 多年的 RISC-IV,找來了 Patterson 教授一同對其改良和升級。

圖 | RSIC-V 的原型晶元(來源:Wiki)

值得一提的是,RISC-V 項目早期使用了五角大樓 DARPA 計劃的經費,這也是部分美國政客打出「國家利益」牌背後的邏輯。

為了秉承科研精神,打破指令集市場的壟斷,RISC-V 自 2013 年誕生起就成為了開源項目,使用 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開源協議。這意味著幾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RISC-V 指令集進行晶元設計和開發,商品化之後也不需要支付授權費用。

超高的自由度吸引了眾多公司和科研機構,三星、美光、阿里、華為和中科院計算所紛紛繳納會員費加入 RISC-V 社區,對指令集進行完善和二次開發。

一些早期成員和董事會於 2015 年決定成立基金會,定位是非營利性組織,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廣 RISC-V,繳納會費的註冊會員可以投票表決改動和使用兼容性商標。

迄今為止,已有超過 325 家公司和機構加入了 RISC-V 基金會,在做出搬遷決定之前,其總部註冊地位於美國特拉華州。

中國芯的「新機遇」

隨著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限制逐漸增多,中興、華為、商湯和曠視等科技公司紛紛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面臨著晶元等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問題。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如何不受制於人,成為了中國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恰逢「萬物聯網」的時代,大家同時開始尋找一個不被高額授權金綁住的處理器指令集架構,雖然目前 ARM 架構仍佔大多數,但尚未統一架構江湖,RISC-V 最大的優勢就是「碎片化」特性,結合象徵自主、可控、創新的形象眾望所歸,儼然成為中國芯的「新機遇」。

2018 年 10 月,中國 RISC-V 產業聯盟正式成立,由上海市大力支持,主要著眼於國內半導體企業的 SoC 設計能力強,但 IP 環節相對弱勢的問題。上海也成為了第一個官方表態支持 RISC-V 架構的城市,明確支持 RISC-V 相關設計和開發的企業,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推動 RISC-V 是非常大的突破和助力。

2018 年下半年起,除了早早入局的華為和阿里,還有有華米、中天微、樂鑫等代表性企業表示支持 RISC-V。

首先,華米科技發布黃山一號晶元,沒有採用傳統的 ARM 架構處理器,成為全球第一款採用 RISC-V 開源指令架構的穿戴式處理器,相比 ARM Cortex-M4 處理器的運算效率高出 38%,凸顯 RISC-V 與低功耗市場的契合。

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天微和平頭哥也雙雙拿出成果。前者宣布推出支持 RISC-V 第三代指令系統架構處理器 CK902,後者在今年推出了運用 12 納米工藝,搭載 16 個核心,號稱「業界最強」的 RISC-V 處理器玄鐵 910。

圖|玄鐵 910(來源:DeepTech)

再者,成立於 2008 年的上海樂鑫公司也基於 RISC-V 指令集架構開發物聯網晶元,致力於研發 WiFi 和藍牙組成的雙模物聯網。此外,還有芯來、君正、芯原和核芯等中國公司也在從事 RISC-V 架構的相關研發。

勢頭正勁的 RISC-V 架構也不是沒有弱點。

相比 ARM 和 x86,它的生態圈較為薄弱,配套服務和應用還不健全,而且各自為戰的廠商很可能不願意分享自己苦心研發的專屬指令集,後果就是不同晶元的兼容度有所下降,不利於整個產業的發展。

儘管如此,受到眾多晶元大廠青睞的 RISC-V 依舊被視為是 x86 和 ARM 的最強挑戰者,還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的希望。

「RISC-V 很符合華為對這個異構而開放的世界的願景,」華為發言人表示。

如今,RISC-V 基金會採取行動試圖避免受到地緣政治氛圍的負面影響,如果真如其所願,那麼對於 RISC-V 和中國晶元廠商來說無疑都是利好消息,只是不知道在美國政客介入之後是否還會出現變數。

同時,還有一些法律人士表示,即使它的總部搬出美國,如果有技術來源於美國,也可能會受到特定美國法律的限制。

不過對於其他企業來說,RISC-V 的決定顯然是一個應對當今國際局勢的很好例子。

「這是對美國政府發出的一個信號。如果你們施加的壓力太大,這樣的事情就會發生。在供應鏈全球化的世界裡,公司有(很多)選擇,其中一個就是搬到國外去,」曾任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的 William Reinsch 如此評價道。

-End-

參考: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china-semiconductors-insight/u-s-based-chip-tech-group-moving-to-switzerland-over-trade-curb-fears-idUSKBN1XZ16L

https://riscv.org/members-at-a-glan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悲觀?樂觀?人工智慧倫理道德問題飽受爭議
「喝茶」就能控制血糖,中國學者開發人工定製化細胞,登上 Science 子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