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韓國導演抵制《冰雪奇緣2》排片壟斷!無理取鬧,還是正義表達?

韓國導演抵制《冰雪奇緣2》排片壟斷!無理取鬧,還是正義表達?

隨著迪士尼年度最重磅動畫《冰雪奇緣2》的上映,全球各地又再度掀起了一股「艾莎熱潮」。

是的,有不少朋友在看完電影后都表達了自己對「劇情單調」的吐槽,而其目前在豆瓣的7.3評分,也著實羸弱了第一部足足1分之多(相當於一個量級了)。

但即便如此,各位網友也都存有如此一個認識:在艾莎公主面前,其餘所有的二次元老婆都黯然失色了。

今天這期內容我不再去探討劇情的內涵與否以及動漫迷的看懂沒看懂,我們來看些真香的事情---

《冰雪奇緣2》在國內上映也就5天而已,但如今的票房已然超過了4.2億,完成了對前作於國內票房的超越,而其在世界票房維度也收穫了近4億美金的佳績。

也就是說甭管《冰雪2》爛不爛,它在商業上都將會是極為成功的,並且在強勢的票房走向之下,衝擊十億美金紀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俗話有說:「人怕壯,豬怕胖」,當一樣事物汲取了過多的關注度,那不可避免的也就會帶來負面非議---

「韓國導演聯合抵制《冰雪奇緣2》拍片壟斷」

這是一件發生在11月22日上午的事情,闡述韓國電影振興委員在首爾置辦了新聞發布會,並以宣誓的形式對剛上映的《冰雪2》的超60%排片率發聲吐槽,認為這是對本土電影的傷害,將會促使韓國電影不再具備生存空間。

如果你長年累月有留意影視資訊,那想來看到此等事端後也不難關聯起前些時間好萊塢名導「馬丁斯科塞斯」對漫威電影的吐槽:直言不諱漫威電影不是電影,並認為爆米花的盛行將會摧毀整個好萊塢。

那麼好了,兩者結合來看,他們都真的是在為某些「大義」的事情吶喊發聲嗎?他們的行為真的都值得鼓勵和尊敬嗎?

下面是我給出的一些愚見,我希望大家在價值評判之前一定要細化去分析其中的特徵點以及明白某些現象形成的本質原因,不要輕易被帶節奏了---

由來已久的國產電影保護

對於國產電影的保護,韓國也並非是在此次被《冰雪2》壟斷排片後才被提議出來的。

事實上遠在半個世紀前的1966年,韓國政府便通過《電影法第一修正案》對院線屏幕實行配額制,限制了海外大片的播放頻次。

而同樣的事情我們也不難聯想到中國內地實行的「國產電影保護月」措施,在每年的幾個熱門檔期內都會對海外電影設立引進限制,確保國產電影能有亮眼的票房收益。

經歷過「國產電影保護時代」的你我,相信也不難體會到「海外佳作延期數月乃至一年方才到來」的辛酸。這無疑是一種以犧牲觀影者體驗來換取國產電影發展的資源配置舉措。

當然,是否真能夠促進國產電影的發展,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有人說溫室里是養不大娃的)。我們就用一種不太理性的判斷方式,默認它是有用的,且是導致韓國和中國如今佳作頻出的關鍵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導致這場「抵制壟斷排片」活動的原因,除了《冰雪2》的超高排片量之外,也少不了同期熱映的韓國電影《黑錢》票房的斷崖式下降:自11月13日上映後就一直位列票房榜單首位,但在《冰雪2》上映當天其觀影人數卻從90萬瞬間下降到30萬,如同尖刀插到了製作人們的心臟。

那如此說來,導演們聯合抵制《冰雪2》的排片壟斷就是正義的咯?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我的依據當屬下面這個---

無差別的攻擊

如果韓國導演們的槍口集體對外的話,那這個事情著實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實不是幻想,它總會內含著無比複雜的因素在裡頭。

2017年年中,韓國院線上映了一部名為《軍艦島》的電影。這是一部以戰爭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有內涵有現實意義),也在17年第38屆韓國電影青龍獎獲得了包括最佳美術,最佳技術,最佳攝影,最優秀女配角等等獎項和提名。

但有意思的是,這部作品在上映不久就遭到了韓國電影人的不滿吐槽,認為它以過分的影院排片排擠了其他創作者的生計。

《軍艦島》之所以大獲排片成功,除了影片本身的質量優異之外也少不了導演柳承莞自帶的流量光環。柳承莞導演曾在15年的時候就憑藉《老手》這部作品大獲成功,票房擠進了影史前三,妥妥地成為了國民級作品。

隨後在《老手》如此耀眼的成績之下,其於兩年後帶來的《軍艦島》也就理所當然的被寄予了厚望,席捲了整個市場的排片,蠶食了同時期的絕大部分票房。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到,驅使韓國電影從業者做出抵制排片壟斷行動的原因並非「振興韓國電影產業」而是為了「讓自家的電影能夠更好生存」,前者可以被稱為民族大義,但後者也只是普通的逐利行為而已。

當然,市場經濟之父亞當斯密在200多年前就通過《國富論》告訴我們了:唯利是圖是沒關係的,這個社會始終會存在一隻無形的手,將個人的逐利行為轉化成推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那韓國導演們的逐利行為真的無可厚非嗎?

排片量決定影片的興衰?

每當院線市場出現一部票房爆炸的作品,我們就總能聽到同行電影人的吐槽---

比方說在今年年中《復仇者聯盟4》上映的時候,知名導演王家衛便因自家參與制作的《撞死了一隻羊》獲得的超低排片(首日2.2%)而怒噴漫威電影的不是。

而作為剛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獲影帝的中國演員王景春,也因為主演作品《地久天長》遭到《復聯4》的排片碾壓,故而在微博道出了:「必須100%排片啊」的不忿之詞。

不僅如此,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算是國產電影開山祖師爺級別的名導了)遺作的《百鳥朝鳳》其在16年上映的時候也因為得到了超低排片而引發了相關製作人的哭訴。最終因為方勵的一次「直播下跪」,成功挽回了優良的排片量,並讓這部原本上映6天只有300 萬的佳作起死回生,在隨後整一個播放周期中成功攫取到超8000萬的佳績。

從名導和實力派演員以及佳作的票房反彈反饋,都似乎印證了「排片對一部作品的興衰影響」,那這就代表著他們的行為都是理智的?

不好意思,我的答案同樣是否定的,而我的依據當屬屢見不鮮的「反面案例」---

長久以來吳京都是全行業公認的「票房收割者」,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無不能夠席捲駭人驚悚的票房收益。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國慶檔爭霸戰中,原本最倍具厚望的經由吳京主演的《攀登者》卻很快就掉出了第一梯隊,最終只能以勉強破10億的佳績,仰望《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遠甩自己幾個數量級。

毫無疑問,《攀登者》在開映前擁有了絕對皇牌的關注度,以及開映初期絕對不羸弱的排片數額,但最終它還是失敗了。

當然,如果你們覺得10億也算成功,那不妨看看《終結者6》《雙子殺手》《X戰警》這三部好萊塢大作的表現。

它們均在首映日收穫到了絕不羸弱的排片成績,也都是妥妥地好萊塢爆米花形式(代表受眾範圍大),但遺憾的是,它們最後都慘敗了,全球營收的慘淡也直接讓投資人損失了至少數千萬美金。

這代表什麼?是的,如果院線方真的能夠持續將高額的排片量讓渡給它們(隨著觀眾熱情的消散,影院是會減少排片量的),那著實能夠再增益一部分票房。

但那究竟能有多少呢?可真能將投資從虧損轉變成盈利嗎?還是說會直接導致電影院普遍出現「1人包場」的資源耗散的境況呢?

萬物皆需求,萬物皆營銷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衡量,一根筋的認為「只要排片量足夠高,就能獲得足夠豐厚的票房回報」這妥妥地就是一種「成本決定論」的思維方式。

放到百年前那就是認為「只要往某種商品上堆砌足夠高額的原材料,那就能夠發家致富」,而如今只是轉變成「排片量高低」而已。但事實上這都是罔顧了一切生產都應該從需求端來著手思考的社會現實所扭曲導致的。

那現階段的觀影者需要什麼?

從目前國內的年度票房榜單可以看到,前十位都被《哪吒》《流浪地球》《復聯4》《中國機長》《速度與激情》等等作品擠佔了,而這些作品都具備著諸如「合家歡」,「民族自豪」,「特效」,「爆米花」,「人氣續作」等等標籤。

這代表著現階段的中國影迷並不太過熱衷於所謂的內涵電影,如今這個時代的電影媒介更多就是作為業餘消遣而非思考人生的工具。

那為什麼方勵的一跪卻能換來《百鳥朝鳳》的成功呢?於我看來,這就是「營銷」的力量。

我需要強調我不是質疑方勵行為的功利性,我相信他是真心的,乃至讓他拿出全部財產來托盤他也會無怨無悔。

但現實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方勵用了自己在行業內積累多年的名聲,以及如此出人意料的下跪直播的行動成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從而也就導致了滿懷好奇心的用戶的支持,最終使得票房成功逆襲。

其實較真來說萬物也都是營銷的產物,如果《哪吒》《流浪地球》都不是國產電影,喚起不了國人對「國漫崛起」和「打開中國科幻元年」的自豪感,你們覺得還能有如今的高額票房嗎?

了解了這一系列事情,我們在回到韓國導演們抵制《冰雪奇緣2》的事件上。

首先從宏觀來說韓國人的影視品味是要比中國觀眾好上不少的,比方說去年前十票房的電影就涵蓋有《完美的他人》《波西米亞狂想曲》等等劇情片,而今年推出的《寄生蟲》也能夠掀起現象級的觀影浪潮。

所以在一定程度來說,韓國影迷更具備對佳作的審美能力,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非糊裡糊塗的隨大流購票。

但即便如此,好萊塢爆米花和合家歡大作仍舊風行,那不就更能代表著民眾對於此類作品的必須性嗎?與其花這些時間來換取或許只能夠起到杯水車薪功效的排片量,亦或者說通過抵制來達到宣傳的目的,還不如多聚焦影迷的喜好,生產他們喜歡看的作品吧---如果所有製作人都扎堆本地題材,拿出來的不是劇情,動作,就是懸疑,那觀眾不會產生審美疲勞嗎?

馬丁斯科塞斯的不同凡響

吐槽了韓國導演們的無理取鬧之後,我們在看到文初提到的好萊塢導演的行動。

是的,馬丁確實怒噴了漫威電影,也確實帶有自利目的。但需要強調的是,馬丁導演此舉是帶有更大的公義性的---

「為了讓好萊塢電影持續繁榮」

以漫威電影為首的爆米花特效大作在最近10來年逐漸成為了好萊塢影業的標配模式,以至於才華電影人不能夠在有內涵價值的作品上獲得足夠的製作資金。

如果事情僅僅來到這個維度,那和韓國導演們的哭訴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但事實上在馬丁的言論中還保有一句:「如今也就只有網飛肯給我1億美金製作《愛爾蘭人》了」。

這代表著以網飛為代表的新興流媒體視頻巨頭在和傳統的好萊塢影業的人才爭奪,而隨著此等寶貴資源的流失加重,好萊塢還會是原來的好萊塢嗎?還能夠持續產出有價值的電影,還能夠依仗所謂的IP宇宙躺賺全世界的票房嗎?

這個事情沒有人能夠準確回答,但馬丁斯科塞斯卻提前為整個行業抱以憂慮了,而這也是他不同於韓國導演們的本質原因。

不過歸結來說,《冰雪奇緣2》能夠在韓國掀起如此荒誕的「抵制排片壟斷」的行動,這其實也從側面印證了這部迪士尼動畫的品質---在內涵和娛樂大眾這兩個維度的平衡上取得了飽滿的成功。

所以,如果你還未去支持,那不妨趁它仍在檔期,捎上全家老少一同去欣賞欣賞吧。

今天內容就到這裡,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你們的看法。

請收藏和轉發,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隔夜說動漫 的精彩文章:

過分了,上映十天還能1天3億,《哪吒》票房即將超越《復聯3》
尾田:《海賊王》倒計時5年,結局的「爽度」會遠超《狂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