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這3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沒有你?

佛教:這3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沒有你?

佛菩薩在哪裡?我想可能許多人會說在寺廟裡,燒香拜佛需要到寺院裡面對佛菩薩寶像,才能修到功德,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這種思想是狹隘、片面的。有句禪語說的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菩薩不住在寺院,佛菩薩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心中有佛,佛無處不在;心中無佛,偽裝再好也是自欺欺人。

佛菩薩最歡喜的不是我們做多少供養,燒多少香,而是我們的心是否真清凈。佛菩薩從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我們也不要妄想著供養越多、功德就越大,不要帶著功利心揣測佛菩薩心意。《六祖壇經》中說:一切功德,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唯有真誠用心,才能真正感受到佛法的慈悲加持力。

一個人即使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不信佛,但只要他善良,心中存正氣,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就是在踐行菩薩道,這樣的人不用求佛拜佛,卻離佛最近。反之,一個人縱使整日里念佛號不離口,但若心不善、不凈,只做表面功夫,那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只會離佛越來越遠。「常做善事心清凈」,這3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沒有你?

一、深信因果、行善布施之人

修行不是動動嘴皮功夫,而是要真切地去踐行。佛教是最重視因果循環的,佛家有語: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施故,後必得安樂。錢財物質不是恆久不變的,是不斷流轉的,不要看得太重、抓的太緊。人生最大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沒福報。只要你的德行到位了,該你的自會來到你身邊。如果沒有修到那個福德,不配擁有,就是得到也立即會失去。

因此,要想得到,先去布施。佛不是成佛了才去渡眾生,而是先無私地渡眾生,先舍,而後成就的圓滿功德。我們不要認為布施與窮人無關,越是貧窮更要懂得發心利益他人,利益他人就是在救助自己。因果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也絲毫不會有什麼差錯。你所捨出去的福報,終將會以令一種方式得到加倍補償。所以說,願意吃虧的人終究不會虧,這是福報,更是大智慧。

二、孝順父母、知恩報恩之人

「百善孝為先」,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如果不孝父母,則諸事難以順遂,因果報應非常大。如果覺得自己的福報不夠,就去孝順父母,這比任何形式上的燒香拜佛更有功德。佛教是非常重視孝道的,「上報四重恩」,父母恩重難報,欲先報佛恩,先要報父母恩。

生活中許多人顛倒了,只知道一遇到難事了,就想著到寺院里燒香磕頭,卻不知感召惡果正是自己平日里的不善言行,多去孝順父母,比任何「臨時抱佛腳」都管用。沒事的時候,多為父母誦經念佛祈福,或者念念報父母恩咒,多陪伴在父母身邊,祈願父母安康吉祥。這樣孝順的人必有厚報,是佛菩薩最歡喜的人。

三、持戒清凈、忍辱精進之人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持戒並不只是出家修行人需要遵守的,它適用於一切眾生。許多惡業的產生都源於心頭的惡習沒有得到遏制,比如愛嗔恨、貪得無厭、愚痴傲慢、疑神疑鬼,妄造殺業、口業等,唯有持戒修行,人生才能轉逆為順、消業得福。佛陀涅槃前也曾告誡弟子,修行要以法為依、以戒為師,斷惡修善,才是正道。

除此之外,要修「忍辱」的真功夫,忍辱不是軟弱,而是如彌勒佛那樣能容萬物的胸懷和心量,佛門裡說「量大福大」,修福先修心量,心量大了,福報自然厚。《普賢菩薩警眾偈》中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佛教從來都不是消極避世的,而是積極正面的,福報不是坐等來的,要努力精進修學,不退此心。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積的福氣多了,它才會在你最需要時幫你消災解難。以上這3種人有沒有你?願君好運、福慧雙增。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詞贊佛教四大菩薩:大智大悲垂慈相,威贊娑婆照三千
藏傳佛教聖地青海塔爾寺紀念宗喀巴大師圓寂6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