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了?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了?

作者:廖俊棋

編輯:Yuki

相信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對迅猛龍都印象深刻。電影中的迅猛龍是一種兇猛、狡詰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Velociraptor)」,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

大家心目中熟悉的迅猛龍|《侏羅紀世界》

不過,就在本月,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及其合作團隊,在《白堊紀研究》發表了一種全新的恐龍,並將大家耳熟能詳的「迅猛龍」為之名給了它[1],但這裡所說的迅猛龍其實屬於美頜龍家族,和大家印象里的迅猛龍其實是「兩家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美頜龍的辛酸家族史吧。

美頜龍乃何許龍也?

美頜龍類(compsognathid)恐龍對許多並非專業恐龍迷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但人家其實大有來頭,而且跟迅猛龍一樣都曾加入過《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演出。不過電影中的設定其實是來自「三疊原美頜龍」(Procompsognathus triassicus),這是一種來自德國三疊紀的古老恐龍,以前認為它們是美頜龍類的祖先,但後來研究才表明它們和美頜龍沒有直接的祖裔關係,只是長得像而已。

躲在玩具之間的美頜龍|《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

而這類恐龍的關係被誤會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大名鼎鼎的始祖鳥標本中,也曾經有件化石因為沒有保存羽毛,而被當成了美頜龍的化石。聽到這裡你可能有點暈了,這種恐龍究竟多沒特色,三番五次被人們認錯?

其實你的這種感受是對的,因為美頜龍類的分類位置其實至今仍有許多爭議。目前普遍將其分到原始的虛骨龍類中,這個類群包含許多極具特色的恐龍,例如知名度最高的霸王龍類、尖嘴猴腮被人誤會成小偷的竊蛋龍、又胖又懶還有大長爪的怪異素食者鐮刀龍、手上只有一根小手指的阿爾瓦雷斯龍類、腳上有著恐怖第二趾的恐爪龍類、以及至今稱霸藍天的鳥類等等,可說是個個身懷絕技。

虛骨龍類中有許多極具識別度的恐龍類群|picbear.org

但是說到美頜龍類,卻會發現他們沒有什麼明確的特徵,與其說是一個類群,它們其實更像是一個分類垃圾桶,只要歸不到其他虛骨龍類的小型恐龍都往裡面塞

美頜龍家族和人類體型比較,可以看出這個類群都是些小傢伙。1.中華龍鳥、2.中華麗羽龍、3.侏羅獵龍、4.華夏頜龍、5.美頜龍|Wikimedia Commons

目前這個類群中知名度最靠前的就是美頜龍(Compsognathus),這種恐龍發現的很早,跟始祖鳥一樣都來自德國的索羅霍芬1億5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層,因此第一個標本發表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了[2]。這個標本保存完好,甚至在肚子的胃容物還顯示其會以蜥蜴為食[3],而因為其頜部纖長秀麗,因此被命名為美頜龍。除了德國外在法國也有發現比較大的個體,被認為是成體,不過體長也僅有1.25米左右。

美頜龍的德國標本|Wikimedia Commons

從發現以來,這個類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頜龍一個屬種,直到近年在中國、歐洲及南美洲又發現更多類群,才逐漸形成一個家族。其他還包含了如中國的華夏頜龍(Huaxiagnathus)、中華麗羽龍(Sinocalliopteryx)、德國的侏羅獵龍(Juravenator)等,甚至熱河生物群發現的第一個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現在也都被歸在這個類群之中。中華龍鳥羽毛的發現不只證明美頜龍類可能身上覆蓋有羽毛,更是證明鳥類和恐龍演化關係的重要環節

中華龍鳥生態復原圖|Wikimedia Commons

串了門的「迅猛龍」

這次邢立達等學者報道的美頜龍類新種,發現於中國河北豐寧地區,中文全名為英良迅猛龍(Xunmenglong yingliangis)。屬名是用迅猛龍的拼音,代表這種恐龍行動迅速且兇猛,種名則是向提供化石材料的英良自然歷史博物館致敬[1]。

英良迅猛龍復原圖|劉毅

為什麼要給一隻美頜龍類取一個聽上去像恐爪龍或馳龍類的名字呢?作者解釋道,伶盜龍(Velociraptor)如果被翻譯成迅猛龍的話,只能體現出「Veloci-」這個代表敏捷伶俐的意思,而忽略了「-raptor」這個「盜賊」的意思,因此伶盜龍才是最好的譯名,目前也得到普遍認可(但其實rpator字面上也有「猛禽」的意思,譯為迅猛龍也不足為過,所以隨著《侏羅紀公園》的上映而在中國廣為流傳)。而原本的迅猛龍就變成「無龍認領」的名稱,而且這次用的是拼音「Xunmenglong」,與原來迅猛龍的拉丁名不衝突,也不與其他現存類群重複,符合命名法規。所以,這隻美頜龍最終「抱得美名歸」(不知道從前的迅猛龍迷們聽到這個消息會不會跌眼鏡)。

英良迅猛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化石保存並不完整,主要保存後肢、腰帶(骨盆)、以及相關的脊椎部分。從化石以及和相關類群的比對可以推測出這種恐龍的體型非常嬌小,僅有30厘米左右,即便在小型的美頜龍類中都還是最小的[1],怎麼都感覺「萌萌噠」,好像完全沒什麼兇猛的殺傷力呢。

那為什麼說它迅猛呢?

英良迅猛龍化石標本|參考文獻[1]

因為從它後肢的比例可以發現,脛骨(小腿部分)明顯比股骨(大腿骨)長,代表這種恐龍擅於奔跑。由於化石中雖然缺乏上半身的保存,只能從其他美頜龍類的特徵推測,英良迅猛龍應該也有長長的脖子、輕巧的頭骨、銳利的目光和小巧尖銳的牙齒,再加上其迅速地奔跑速度,捕獵一些小型獵物應該是所向披靡。但目前這些還只是猜測,需要更多確鑿證據來證明。

根據地層信息可以知道英良迅猛龍雖然同樣也生活在白堊紀早期,但比遼西的義縣組還要古老,是目前亞洲發現最早的美頜龍類,並且正好在發現第一個美頜龍的德國索羅霍芬之後。因此,這隻恐龍的發現讓我們了解到這個類群在該時期有著更廣泛的分布以及在大陸內部移動的關係。此外,它還是該類群中體型最小的,加上一些獨特的骨骼特徵,也讓我們對美頜龍類的相關演化趨勢有進一步了解。但由於美頜龍類群在分類以及相關特徵上還有許多不明確的部分,因此後續還有很多工作等著古生物學家們來努力發掘並解析。

對於中國的恐龍迷們來說,「迅猛龍」三個字從今往後已不再是電影里伶盜龍的別稱,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此龍非彼龍」了。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題圖來源:劉毅

參考文獻:

[1] Xing, L., et al., 2019. A new compsognathid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oldest assemblage of the Jehol Biota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Huajiying Formation, northeastern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107 (2020) 104285

[2] Wagner, A. Neue Beitr?ge zur Kenntnis der urweltlichen Fauna des lithographischen Schiefers; V. Compsognathus longipes Wagner.. Abhandlungen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861, 9: 30–38.

[3] Nopsca, Baron F. Neues ueber Compsognathus. Neues Jahrbuch fur Mineralogie, Geologie und Palaeontologie (Stuttgart). 1903, 16: 476–494.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的精彩文章:

你有一本《人類起源的故事》待領取
天生容易胖?堅持這幾項運動,減肥依舊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