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果要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做二選一,怎麼選?

如果要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做二選一,怎麼選?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會說「我全都要」。

鹽鹼地更適合收穫??

隨著多地監管部門清理整頓的開展,區塊鏈和虛擬貨幣又再一次被架擱在焦點的位置。關於藉助區塊鏈概念的虛擬貨幣炒作,自「區塊鏈技術」熱度以來似乎從未停止過。關於虛擬貨幣的話題,自然而然的就會被冠以區塊鏈技術噱頭的修飾。

項目方會說,穩定收益互惠利,火力全開沖百億;行業大咖會說,未來已至,把握機會;專業媒體會說,權威認證,值得信賴。仔細讀,難免會讓人想起某遊戲的經典台詞「是兄弟就來砍我呀。」

區塊鏈究竟是洪水猛獸還是未來技術,虛擬貨幣究竟是牟利機器還是信用憑證?任何事物在其熱度達到一個峰值的時候,都會營造一個看似舒適的升值空間。人們會蜂擁而至,但任何價值空間都會存在上限。鹽鹼地的形成是因為受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在雨季出現季節性脫鹽,在旱季形成土壤積鹽,最終導致植物無法正常種植。區塊鏈以及虛擬貨幣能否正常生長,終究還是考驗當下的生存環境。

2008年,中本村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2009年1月比特幣誕生。從那時開始至今,無論是區塊鏈亦或虛擬貨幣,都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追捧和爭議。

第一次美元兌比特幣匯率為1美元=1309.03比特幣,在數年間,比特幣最高曾到達20000美元,也到過回至千餘的價格波動。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散式記賬等技術特性被各行業逐漸重視並開始付諸於各自的產業結構變革,同樣某些貼有區塊鏈技術標籤的項目也在一夜間嚴重打擊著市場的信心。

說到底,無論是區塊鏈還是虛擬貨幣,其熱度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價值。區塊鏈的價值不單單體現在金融行業,包括醫療、保險、能源等等都可以依靠區塊鏈的技術特性提高效率,進行產業升級,完成行業變革。而虛擬貨幣的價值在於形成一種共識價值,能夠促進資源共享和產業合作,從而產生更深遠的價值。

但價值並不等同於價格。

我們所說的行業亂象,是否正是價格與價值之間被劃以了等號,甚者基於炒作的發酵而高於了其自身的價值。價值的延續是產業、行業的發展,而價格的追捧也是投機的開始。有人說,機會是等出來的,賠率是跌出來。那麼所謂市場的投資,是否從一開始就是在追求「N 1」次概率事件的過程。為什麼是「N 1」一次,大概這就是區塊鏈以及虛擬貨幣所面臨的現狀問題,利益驅使下的受益更多佔據了技術發展的所需資本。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相關監管部門一共關閉境內新發現虛擬貨幣交易平台6家,分7批技術處置「出海」虛擬貨幣交易平台203家。兩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微信和支付寶共關閉支付賬戶近萬個。

如果我們把當前的發展環境看作無法生長的鹽鹼地,那經過治理的土地是否會收穫更加肥碩的果實。如何治理,是關鍵。

各大科技公司,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均在區塊鏈領域收穫了自己的果實。其中,騰訊更是以超過1000項專利在賽道領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和產業將布局放在了區塊鏈上。

那麼對於區塊鏈的長遠發展來說,虛擬貨幣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影響?

雞與蛋有啥可爭辯的??

在某篇關於區塊鏈與虛擬貨幣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區塊鏈生於數字貨幣,亡於數字貨幣。有人會問,如果沒有最初的比特幣,會有區塊鏈嗎?

答案是肯定的。

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回看這個問題,這確實是個很無聊的問題。或許這就是將簡單易懂問題複雜表達的最高境界。那麼正解是?

生產與流通。

區塊鏈作為虛擬貨幣的底層技術,孕育了虛擬貨幣的誕生。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也是流通的產物,是技術和思想流通的產物。1974年,TCP/IP協議正式出台,實現了不同網路之間的信息交互;1984年,思科路由技術,每台路由都保存完成的互聯網設備地址表,確保每台路由器都能計算最短最快的路徑;此外,包括萬維網的B/S架構、對等網路以及哈希演算法都為區塊鏈技術最後的呈現產生了影響。

時代發展齒輪的轉動必然是歷史進程堆積的結果。即使是2008年沒有中本聰發布《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區塊鏈技術的誕生也必然會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應運而生。

從本質來看,區塊鏈的本質是資料庫共享。虛擬貨幣更像是「信用激勵回報載體」。虛擬貨幣推動了區塊鏈技術的流通。以比特幣為例,由於比特幣的應用場景,讓區塊鏈變得更容易被接受。這也就是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利益的追求產生繁榮,繁榮導致市場現狀發生變化,飽和程度決定繁榮的時間,市場領先者影響繁榮上限。而維持則需要對現狀的準確判斷以及正確處理,而這也就意味著准入門檻。

無論是區塊鏈技術亦或是虛擬貨幣,都對新興產業的衍生和發展產生了影響。這些出現在行業初期的亂象,對於行業自身來說,是推力也是阻力。虛擬貨幣的市場出現的諸多亂象,一定程度對市場的信心產生了影響,造成了利益的損失。但反觀行業發展的進程,監管正在被進一步規範,技術在不斷被完善,人們對於行業發展的共識也在逐漸提升,當兩種力產生相互作用時,更者取勝。

那麼,雞和蛋還有辯論的必要嗎?

生存還是死亡?

二選一,是個深刻的問題。

區塊鏈還是虛擬貨幣,卻並不是,正如所言,這從來都是個生存遊戲。

(作者:奔跑財經,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得得APP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歷史上的建軍節——比特幣首次硬分叉
幣安擬打造「區域版Libra」,啟動「啟明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