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中藥材鑒別之——山慈菇

中藥材鑒別之——山慈菇

中藥材鑒別之——山慈菇

【來源】

本品為蘭科植物杜鵑蘭G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雲南獨蒜蘭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乾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夏、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乾燥。

【性狀】

毛慈菇 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鬚根痕。長1.8~3cm,膨大部直徑1~2cm。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節,節上有鱗片葉乾枯腐爛後留下的絲狀纖維。質堅硬,難折斷,斷麵灰白色或黃白色,略呈角質。氣微,味淡,帶黏性。

冰球子 呈圓錐形,瓶頸狀或不規則團塊,直徑1~2cm,高1.5~2.5cm。頂端漸尖,尖端斷頭處呈盤狀,基部膨大且圓平,中央凹入,有1~2條環節,多偏向一側。撞去外皮者表面黃白色,帶表皮者淺棕色,光滑,有不規則皺紋。斷面淺黃色,角質半透明。

【劣葯 不適時期採收】

為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不適時期採收的乾燥假鱗莖。

本品與冰球子的主要區別:假鱗莖瘦癟,表面顏色大多較深。

【偽品 光慈姑】

為百合科植物老鴉瓣 Tulipa edulis (Miq.) Baker 的乾燥鱗莖。

本品與山慈菇的主要區別:呈類圓錐形,表面類白色、黃白色或淺棕色,光滑,頂端尖,基部圓平而凹陷,一側有縱溝,自基部伸向頂部。質硬而脆,斷面白色,富粉性,內有一圓錐形心芽。

【偽品 小白及】

為蘭科植物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的乾燥塊莖

本品與山慈菇的主要區別:多有2——3個爪狀分枝,長1.3——2.5cm。表面淡黃棕色,上面有突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迹。氣微,味苦,嚼之友黏性。

【偽品 黃花白及】

為蘭科植物黃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的乾燥塊莖。

本品與山慈菇的主要區別:不規則扁圓形,多有2——3個爪狀分叉。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具1——4個環節,環節處具棕色點狀鬚根痕,頂部有一歪斜突起的莖痕,底部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姑 的精彩文章:

4月種植慈姑,一定要注意這幾點,老農提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