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昨天下班,跟同事一起坐班車回家路上,同事講了她家孩子最近鬧心的事情:

同事家是男孩,叫冉冉,已經兩歲10個月了,最近發現他越來越不聽話了,大人說不可以的事情他偏要做。

比如,告訴他不能吃太多涼的東西,會拉肚子,可他鬧著就要吃;

比如,陽台上種的花不讓他摘,可他偏要過去揪下來幾朵……

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一天晚上,該吃晚飯了,讓冉冉去洗手。然而,等了大半天,冉冉還在衛生間里沒有出來。走過去一看,他正拿著一隻玩具小鴨子玩水呢。

同事一邊說著要吃飯不能再玩了,一邊拿出毛巾給他擦手。冉冉仍然抓著小鴨子不放,也不讓給他擦手。

可是再不吃飯菜就要涼了,最後,同事連哄帶騙地他把拉到了飯桌上。開始吃飯了,冉冉面前是一碗蘑菇湯,他並不正兒八經地喝,一不小心,湯灑到了他的手上,還好湯已經不燙了,沒有傷到他。這時,冉冉居然創造性地用手把湯往自己的臉上抹,他發現這樣做很好玩,就又抹了幾下。

同事看到了,就訓斥他,冉冉不僅不聽還笑眯眯地繼續肆無忌憚地抹。爸爸也生氣地批評他了,以為這樣他就會停止,沒想到他反而更加變本加厲了,臉上、鼻子上、額頭上抹得到處都是,勸也不行,發火也沒用。

唉!同事說太令人苦惱了,冉冉每天都會這樣搗亂,越不讓他做的事情,他越喜歡做。

很多媽媽都發現,自家寶寶到了兩歲左右的時候,一下子變得不聽話了,分分鐘從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天使」變成一個恨不得朝他屁股拍兩巴掌的「小惡魔」。

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進入一個自我意識的特殊時期,我們稱之為「發展危機」,這個時候的孩子,會表現出「跟成人對著干」。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孩子說「不」,並不是意味著叛逆

就好像我們大人說不一樣,他們是表達自己的態度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最渴望的事應該就是「自己做主」


瑞士兒童心理專家讓.皮亞傑經過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

0~6歲的兒童,幾乎將他們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構中。
恰恰是因為有了這種激情和全部投入,嬰兒才能形成自我、走出自我,才會塑造出我們所期望的創造力、幸福感、獨立性、意志力。
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就會非常堅持自我,這表明他們的意志在形成,他在表示我和你是有差別的。孩子逐漸發現自己和世界是分離的,於是悄悄有了自我意識。

很多父母總是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總是指揮控制孩子的行為。

孩子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會討厭父母的說教從而拒絕指令,甚至和父母對著干

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一個小男孩在蹣跚學步,父母在後面喊「這個不能碰」,孩子就去碰一下;「前面有水不要踩」,孩子就故意去踩一下。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是自我探索、拒絕指令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孩子喜歡與大人對著干,要注意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2~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這時的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想探索周圍的世界,發現和施展自己的能力。就像同事家孩子所經歷的這個階段,無論做什麼,孩子總是否定大人的要求,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麼一段時期,這很正常。

父母不要誤以為孩子這樣做是在挑戰父母的權威,而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正在發展,試圖用反抗來證明自我。一方面,孩子是想引起他人的關注。另一方面,就是父母越是強調這件事情不可以去做,孩子就越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去做。

所以,父母不要一味地埋怨孩子不聽話,而應該去理解他、尊重他,加以巧妙地引導,事情才會順利解決。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飛鏢效應」,又叫「飛去來器效應」,說的是行為反應的結果與預期的目標完全相反。

在古代,「飛鏢」原是一種捕獵武器,當獵人將其用力擲出後,它會沿著一條弧線飛出去,又繼續沿著弧線折回來,重新回到獵人手中。而飛鏢出發與返回的飛行軌跡剛好相反。

在教育心理學方面,這個理論同樣適用。

比如,父母本來不希望孩子做某些事情,但批評和阻止的結果卻是越不讓做孩子越喜歡做。因此,教育孩子時,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總是想方設法阻止他的行為,以盡量避免此效應的發生。

孩子的運動能力在逐漸發展,他渴望擴大自己的活動空間,因此不斷地去獨立嘗試新事物。這時,父母出於各方面考慮,就會監視著孩子,並且對他的「不當」行為加以阻攔和限制,殊不知這樣做只會激發孩子更強的好奇心,一旦有機會他就會再去嘗試。

因此,在孩子最初要自己做些什麼的時候,尤其是在他的能力範圍內可以解決的事情,不妨滿足他的合理要求,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就可以了。這樣做會使孩子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也能避免逆反行為的產生。當然,為了安全起見,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其他的物品來替代危險的東西,在確保孩子遠離危險品的情況下給他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同時,也要給他設立一定的規則,對他的探索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面對叛逆期孩子的「對著干」,聰明父母這樣做

父母要正確看待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變化,第一叛逆期是每位小孩都會經歷的,這是他們獨立意識發展的表現。

我們應該充分地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意願,同時盡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嘗試獨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千萬不能過分放縱,要把握好「度」。

● 方法1: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盡情探索

2~3歲的孩子擁有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堅持自己做事情是他急於探索事物的表現。對此,父母盡量不要經常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鼓勵他盡情探索。

我女兒3歲的時候,看到我做什麼,她也要跟著一起做。

有些事情她可以做,但是有些事情她根本不會做,也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我如果不讓她做,她就會吵著非要做。

記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廚房裡做飯,女兒也走了進來,看到我正在切菜,她就拽著我的衣角,說:「我也要切菜。」

我告訴她:「你太小,還不會切菜,等你長大了,再幫媽媽。」

「不,不,我要切菜。」女兒仍然不依不饒地請求。這可怎麼辦呢?

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切生日蛋糕時用的塑料小刀還沒丟掉,便找出來,又遞給她幾片菜葉,讓她在旁邊的桌子上隨便切。

我一邊做飯,一邊和女兒聊天:「寶貝,你想做什麼菜?」

女兒頭也不抬地說:「好吃的。」

「除了切菜,還得放些什麼才能做成好吃的?」我接著問。

女兒想了想,說:「放點鹽。」

「哦,真聰明,都知道往菜里加入調味料了。」

不一會兒,女兒放下手中的刀,自言自語地說:「切好了。」之後,她就跑到外面去玩了。

幾次過後,女兒對切菜失去了興趣,再也不嚷嚷著要我手裡的菜刀了。

在女兒想要菜刀切菜時,我的做法既在安全的範圍內滿足了孩子的探索需求,也擴大了她想像的空間。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所作所為,盡量別用禁止性的或者否定性的語言,避免孩子喪失自信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 方法2:讓孩子親身去體驗一下接觸某些危險物品的結果

許多父母都會明令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電源插座不能玩,窗檯不能爬,廚房的煤氣不能動……

可是,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並不明白這些事情為什麼不能做,好奇心會驅使他非要去試試不可。

這時,父母不妨讓孩子去體驗一下接觸某些危險物品的結果,有了親身感受,孩子就不會再輕易地去碰觸不讓他動的物品了。

表妹家霖霖是個活潑調皮的小傢伙,現在兩歲半,家裡的一些東西,比如插座、暖水瓶等,大人不讓他動,可他總會趁家裡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拿過來玩一玩。

有一次周末帶女兒去他家玩,霖霖在客廳桌子的抽屜里發現了一隻打火機,就拿在手裡把玩。只聽見「啪」的一聲,霖霖將打火機打著了,他看到一閃一閃的火光很興奮,一直摁著打火機的開關不鬆手。

我看到後,趕緊將火吹滅了,並且一把將打火機奪了過來。霖霖哭著鬧著非要打火機。

我把打火機放到高處,告訴霖霖:「打火機是很危險的,小孩子不能玩。」可霖霖根本不聽,一個勁兒地纏著要打火機。怎麼辦呢?

於是我倒了一杯開水,拉著霖霖的手讓他輕輕快速地碰觸了一下。

「燙不燙?」我問霖霖。霖霖摸著自己的手指,點了點頭。

我繼續對霖霖說:「你玩打火機,萬一被燒著了,比這還燙,會特別疼。」這下,霖霖再也不敢隨便地就把打火機給打著了。

由此可見,父母在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的同時,還要灌輸給他「危險」的概念,讓孩子親身去體驗這種方法能夠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減少孩子接觸危險物品的概率,也能減少他的逆反行為。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圖片源於網路

● 方法3: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那樣做

不讓孩子做的事情,他卻偏要做,這時父母就別再硬性要求了,一味干涉的後果只能引起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抗。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進行正確引導,和他講清楚為什麼不讓他那樣做,一般情況下,孩子會服從的。

3歲多的嘉怡也到了令媽媽頭疼的逆反期,越不讓她去幹什麼,她偏偏喜歡去做,每次都會牽動著媽媽的神經,卻總也制止不了。

星期天,媽媽帶著嘉怡去超市購物。來到超市裡,嘉怡很高興,她看到媽媽去推購物車,非要搶著自己推。媽媽對嘉怡說:「咱們兩個一起推。」

「不要,不要媽媽。」嘉怡一邊說,一邊打媽媽的手,不讓媽媽碰購物車。

這購物車一推就走,真是太好玩了!只見嘉怡推著車子橫衝直撞,而且跑得特別快,有好幾次都差點撞到別人的身上。

超市是公共場所,不能任由著嘉怡的性子亂來。媽媽拉住了車子,告訴嘉怡:「你看,超市裡的人這麼多,你推著車子很容易撞到別人,那樣的話,人家會不高興的。」嘉怡撅著小嘴,並不說話。媽媽繼續對她說:「你看一看,超市裡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坐在購物車裡,有的跟在媽媽的身旁,沒有一個是自己推著車子的。」

嘉怡的小手仍然緊握著把手,不肯鬆開。媽媽只好接著和她商量:「這樣好不好?下次媽媽從商店給你買一輛小推車,讓你在家裡推個夠。」這下,嘉怡答應了,把購物車還給了媽媽。


美國西北大學爭端問題專家雷湯普森教授建議:

要向孩子耐心解釋,家長為什麼不喜歡他的行為,為什麼孩子應該停止他們的不當行為,不僅能幫助孩子換位思考,未來也有助於孩子更多地體會他人的感受,還能幫助孩子達到自省的目的。

就像上面事例中嘉怡媽媽的做法,既沒有打擊孩子學習做事的積極性,還利用了她喜歡模仿的心理,暫時轉移了她的注意力,並沒有引起她的反叛行為。

反之,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簡單呵斥、阻止孩子,那麼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惹得孩子大哭大鬧,這樣會更下不了台。

孩子第一叛逆期,不想讓他跟你對著干,就要避免「飛去來器效應」

圖片源於網路

結語:

沒有需求的孩子,不是成長中的孩子。

不會執拗的孩子,不是有想法的孩子。

孩子越是對你說N0,他的成長欲求、他的想法正在悄然形成。

當孩子向你說不,跟你對著乾的時候,我們不要一味強制打壓,也不要盲目講大道理。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叛逆期成長的道路上,真正的去理解孩子叛逆行為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因此而頭疼。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孩子不愛寫作業?睿智父母巧用「外部動機法」激發孩子寫作業興趣
孩子缺乏責任感?3個方面讓孩子學會擔當,不做責任感的「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