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距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已過去42年,為何沒有再發射星際飛船?

距旅行者1號離開地球,已過去42年,為何沒有再發射星際飛船?

其實美國早在1958年,就已經成功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不過,真正被人們熟知的,卻是「旅行者」系列,特別是旅行者1號,作為離開地球最遠的探測器,42年來為人類帶來了無數的驚喜,如今,它已經飛出了太陽系,朝著銀河系的中心出發,大約2025年,旅行者1號將因為能源耗盡,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

那麼,為何42年過去了,NASA都沒有再次向太空中發射星際飛船呢?先來讓我們看一下星際探測器的基本概念。目前,人類發射的探測器主要是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作用分別為探測太陽系之內的各大行星,和行星際空間。

自從1957年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人類就開始對太空進行探測了,至今已經發射了120多個探測器,人類對於太空,特別是太陽系的了解,很多都源自於這些探測器為我們採集的寶貴信息,特別是火星,成為了人類探測最多的行星之一。

其實,在旅行者1號之後,人類也不是沒有發射過星際飛船。在2006年,NASA發射了「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它的任務除了探測冥王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深入勘測柯伊伯帶,同時探尋奧爾特星雲,並且飛出太陽系。

不過,因為人類的科技水平有限,無論是旅行者1號,還是新地平線號,其實從本質上講,都不算是星際探測器,它們與我們上文中提到的行星和行星際探測器一樣,只不過它們的飛行軌道更遠,而且配備的能源時間更長。

同時,因為飛出太陽系之後,它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特別是當能源耗盡,電力關閉的那一刻,它們就變成了一個人造天體在太空中飄浮,如果遇到引力非常大的天體,就會被吸引,同樣,如果遇到小行星、隕石等天體發生碰撞,也會被毀掉。

其實,人類是非常迫切想要發射真正的星際探測器,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多年來人類在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在太空中找到了很多的行星,其中不乏處於宜居帶中的「超級地球」,不過,因為距離的關係,我們想要看清楚上面非常困難,唯一可以辦到的,就是發射星際探測器,可這對於現階段的人類來說,並不容易。

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速度問題,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即使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我們也有4.2光年,按照人類目前探測器的最快飛行速度,也需要將近8萬年的時間才可以抵達,所以,我們必須無限接近光速才可以。

目前,NASA方面表示已經研發出了光速10%的星際探測器,不過,即使按照這個速度前進,抵達比鄰星也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的壽命只有百年,探索比鄰星,就需要2代人交接,所以,人類想要早日找到系外生命,真的很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爵跡探索 的精彩文章:

螳螂在交配完成後都會吃掉孩子的父親嗎?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久
3位死於自己發明的頂尖科學家,雖然倒霉卻讓人由衷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