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終將為他帶來一場精彩的葬禮競技

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終將為他帶來一場精彩的葬禮競技

作者:鮑勃·本尼特、麥克·羅伯茨

譯者:張曉媛

當他被問起將這個王國留給誰,

他回答說,給最強者。

可以預見,這一回答將為他帶來一場精彩的葬禮競技。

普魯塔克《道德小品》第3卷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率領40000名官兵進入亞洲,從此萬代留名。成熟理性的歷史觀告訴我們,歷史的重要趨勢從來不受某位英雄人物擺布,而是自然、經濟以及社會等各種力量綜合運動的結果。然而,亞歷山大的生平似乎打破了這一成例。文明的進步、大國的興衰,往往與氣候的變遷、科技與貿易的發展緊密關聯,而不是由國王、將軍、科學家與哲學家等各色歷史人物一力決定。尤利烏斯·愷撒(Julius Caesar)、阿基米德(Archimedes)和柏拉圖(Plato)固然都可以說是歷史這部宏大交響樂的偉大樂手。他們的個人能力,給樂章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未曾徹底改變其基本性質和走向。在這些樂手中,亞歷山大無疑是獨特的。在自我天性的不斷驅使下,亞歷山大完成了那些人人皆謂不可成之事。色諾芬(Xenophon)、阿格西勞斯(Agesilaus)乃至他的父親腓力二世(Philip II)以及許許多多的追隨者,恐怕都會對他的野心皺眉搖頭。因為在他們看來,征服小亞細亞或摧毀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已經是無與倫比的成就。然而,對亞歷山大而言,哪怕是整個伊朗和印度次大陸西北地區的土地,都不足以滿足胃口。

雖然這位馬其頓國王的事業如此令人矚目,甚至被後人當作神來敬仰,但他的功業並非由自己獨力完成。這位擊敗大流士的偉大征服者與他的夥友一起長大,一同出生入死。如同亞歷山大本人一樣,他的親密同伴們過著幾近荷馬式的生活。因為曾經與亞歷山大共同生活和戰鬥,國王的夥友也受到相當關注。亞歷山大能在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3 年之間打出如此驚人戰績,離不開夥友的勇武與才智。在亞歷山大去世後,這些人統治世界達40年之久,並展現出他們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真正價值,是為「繼業者」。亞歷山大創下偉業後英年早逝,但他的夥友將這股野心之火一直燃燒到七八十歲。他們很少終老於床榻,其中甚至有兩位是在80多歲時死於戰鬥。

讓我們回到公元前323年6月,一次宴飲過後,亞歷山大一病不起。巴比倫的夏天是出了名的不利健康,對於亞歷山大在此前15年過度操勞的身體來說,瘧疾無疑是一個致命打擊。自16歲開始,亞歷山大像一部永動機一樣不停徵戰,受傷如同家常便飯。在一場嚴重的瘧疾後,亞歷山大的死亡似乎來得順理成章。

亞歷山大用一場頗富戲劇效果的告別作為自己生命的終結。全軍將士列隊從他的病榻前走過,與這位統率他們,也統治大部分已知世界的人告別。亞歷山大的這一掙扎使死亡來得更快,以至於他來不及對繼承者做出明確指示。因此,他給將軍們留下的命令造成極大混亂。這一歷史景象讓我們不禁懷疑:難道亞歷山大在為了穩固一個多民族帝國做出諸多努力之後,卻故意用一場壯闊內戰為自己的死亡哀鳴?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此後,佩爾狄卡斯成為馬其頓最重要的領袖。他拿到了亞歷山大留在病榻的戒指。而且,他的右輔大臣之職尚在。當國王不在場的時候,軍隊指揮權在他手中。亞歷山大身後的世界開始變得複雜:佩爾狄卡斯的崇高地位來源於國王,而此時國王已經去世。雖然佩爾狄卡斯對保住自己在巴比倫的地位很有信心,但遠在千里之外的兩個人對繼承亞歷山大的遺產有著更強烈的渴求。克拉特魯斯在奇里乞亞(Cilician)擁有10000名老兵,這為他獲得更高權力提供了支持。馬其頓士兵對克拉特魯斯的感情,便是他的力量所在,不容佩爾狄卡斯小覷。更遠處,安提帕特牢牢控制著馬其頓本土和歐洲其他行省。他的軍事實力十分可觀,因而不太可能輕易接受佩爾狄卡斯這個多年未見的年輕人的指使。

亞歷山大身後沒有留下繼承人,但他的一位妻子當時正懷有6個月的身孕,這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馬其頓沒有明確的法律解決佩爾狄卡斯等將軍們所面臨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傳統和宗教習俗限制了此時軍隊掌權的能力。在馬其頓歷史上,非王室出身的政治強人已經司空見慣。從公元前4世紀初開始,篡位稱王的人越來越多。例如,腓力就從自己的侄子手裡奪取王位。然而,亞歷山大的成就使他這一脈變得異乎尋常的獨特,以至於其合法性非常牢固。即使是佩爾狄卡斯這樣有王室血脈的人,也很難篡奪王位。更何況,目前的情況是,亞歷山大可能會有男性繼承人出生。

亞歷山大有兩位來自伊朗地區的妻子。其中,羅克珊娜(Roxanne)是奧克夏特斯(Oxyartes)的女兒,亞歷山大在索格狄亞那岩山中俘獲了她;另一位妻子斯坦特拉(Stateira)則是大流士的親生女兒。羅克珊娜此時有孕在身,未出世的繼承人是巴比倫論戰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一個合法的繼承人或者攝政王的確立,必須得到馬其頓人集會的同意。

這就產生一個新問題,那就是這一集會應當在哪裡舉行?如今,馬其頓已經是一個從伊庇魯斯延伸至奧克蘇斯(Oxus)河的龐大帝國,集會可以在任何一地舉行。實際上,儘管克拉特魯斯在奇里乞亞,安提帕特在馬其頓,馬其頓人卻必須在巴比倫集會。因為馬其頓軍隊主力在東方,國家大權的重心也在此。

在古代世界的歷史中,再難有比佩爾狄卡斯此時召集的集會規模更大的。這場集會將決定當時世界上最龐大帝國的命運。在亞歷山大帝國面前,埃及、赫梯、亞述與巴比倫都顯得微不足道。這個國家的規模如此之大,甚至比波斯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還要廣闊。

兩個世紀前,尼布甲尼撒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巨大宮殿,配有5個大庭院,外圍是著名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這場集會正是在這裡召開。距此不遠就是壯麗非凡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如今它佇立在柏林的帕加馬(Pergamum)博物館。城門上裝飾著神話中五顏六色的動物。集會召開的時候,整個庭院的圍牆都裝飾得如此繽紛漂亮。庭院距離王座只有幾步之遙,他們的國王長逝於這絢麗之地。

作為右輔大臣,佩爾狄卡斯掌控著大會的走向。他意在利用馬其頓將士聚集於此的機會,用自己的優勢來影響局面。他在會場的高台上招搖地擺放著亞歷山大的長袍、王冠與王座。那枚象徵國王權力的戒指,也被他放在王座上。這一切都在明確地向馬其頓人宣示,他正是那個從亞歷山大手中接過權力的人。佩爾狄卡斯地位超然,得以制定大會議程並首先發言。然而,他的提議過分優柔寡斷,充滿不確定性,而這正是目前全軍所能容忍的底線。他的建議是,在羅克珊娜的孩子出生之前,大會先任命一位暫時的統治者,而不是對亞歷山大的繼任者做出最終決定。如果亞歷山大的遺腹子是男孩,大會推選出來的人就擔任攝政王,而如果是女孩,這個人將正式成為國王。佩爾狄卡斯的提議超出集會將士的心理預期,造成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混亂。

文摘自《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兩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高手過招,跌宕起伏,王保保VS徐達
突如其來的和平,冬季戰爭最後時刻的士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