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職場中年危機的自救之路

職場中年危機的自救之路

人生中有些事情,只有足夠聰明的年輕人和已經清醒的中年人才能夠看清,因為前者知道未來不確定,後者則是在生活的錘擊之下被逼面對現實。「人到中年該如何生存下去」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在如今的社會中,當人到中年後能夠被記住的關鍵詞只剩下「危機」,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成為我們都關心的問題。

大量的事實顯示,大部分到了中年仍舊一事無成的人,往往年輕時就對自己的人生沒有長遠的規劃。

每個人都會遭遇自己的「中年危機」,所以要提前做好應對策略。如果能預知一部分未來,那就不要坐等災難降臨。

01、一切不再穩固,要保持多樣性選擇的能力

如今,時代變化越來越快,之前感覺很穩固的東西開始變得不再確定,再也沒有像過去那種在一家公司能待到退休的情況。

我是天津人,在二十多年前,如果有人能進MOTO在天津的工廠,那肯定是件令全家高興的事 ,這意味著從此捧上金飯碗,衣食無憂。而如今,天津MOTO的廠早已關停。

當企業不能保證員工未來,也不會為員工兜底的時候,我們只能自己照顧自己。所以,與其只是兢兢業業努力工作幾十年之後換來一朝失業,倒不如讓自己的收入變得多樣性以應對未來挑戰。所以,「副業剛需」開始流行。

何謂「副業剛需」,就是指把副業當成硬性需求的狀態。之前不少媒體曾批評過這個概念,他們認為「副業剛需是騙人新手段」,背後的意思是本職工作還做不好,那就別想其他收入來源。

在我看來,「無論本職工作好不好,都應該有多手準備,時代變了。」

但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認為只要換份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就能解決,只要多做幾份兼職,困難就會迎刃而解,這多半是對未來的幻覺,這種想法的表現我稱之為「不停換工作綜合症」。

這種人還有個特點,那就是「能把握的部分不夠努力,對把握不住的部分則充滿抱怨」。不願意把手中的工作做好,總認為下一次機會更好。

當下你我解決不了的問題,之後也難以解決,很可能是方向不對,要試著進行調整。

好機會不在下一次,而是在當下。很多人覺得工作不夠好,其實是能力不足,配不上一份好工作,或者他們還沒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從這個角度考慮,無論是否全職,基於正確方法之下的嘗試對於我們的發展有利。

02、目的不同手段自然也有差異

人生的發展軌跡無非兩種,線性成長和指數成長。兩者區別在於,雖然都是隨時間推移有所成就,但前者要慢很多。如何實現快速成長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人到中年之後,還要考慮曲線掉頭向下的可能性。

下錶針對全職工作、兼職或事業與提前退休進行了比較。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應該多方面嘗試,如此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

既然已經沒有組織能100%保證未來,那麼我們也只有在風雨中不斷摸索前行。

即便是真的60多歲退休,類似嘗試也不應停止,也許不再是為了增加收入,只是對新事物保持好奇,而好奇恰恰是生活的意義之源。

03、人到中年,不斷嘗試只為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位置

有朋友可能會說:我全職工作做的就挺好,為什麼非要選擇別的方式呢?有必要嗎?

我的答案是,「你可以把這當成是一種『職業方面的保險』,多幾個收入來源可以讓我們更安心。」

至於具體原因,可分為兩個層次。表面上很多人從事兼職或者副業是為賺更多錢,滿足消費慾望或者還債,深層次的動機則可能是擔心遭遇變故失去收入來源。如果你目前收入的99%都來源於全職工作,那麼「突然失業之後的求職難」會成為致命的打擊。

生活中,有多少是自己說了算的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將左右職場策略。

而很多不願嘗試的職場中年人,表面上是「工作還挺穩定」,骨子裡則是「懶」。不要坐等災難降臨,先想總比走投無路之後再想好些。即便新的嘗試失敗了,也是一種良性失敗,我們可以學到很多。

當下,已經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了。無論你選擇何種狀態,全職作還是兼職,或者乾脆提前退休,前提都是要先理解自己在系統中的位置,基於位置所提供的價值,然後依靠創造價值換取收益。

如果沒有一家企業能保證我們穩固的未來,那人到中年之後的你我只能自救,而本文則希望能為你開一扇窗。

往期熱文:

傳網易暴力裁患絕症員工:關於裁員,每個職場人都需要多認清一點

提前「退休」的職場中年人:我不是選擇逃避,而是換個形式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年危機 的精彩文章:

中年危機如何破?做好以下幾點,讓人生重新開掛
如何才能度過中年危機?我從她們身上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