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成分不明的退黃神葯「茵梔黃」,每一個新生兒都應該遠離

成分不明的退黃神葯「茵梔黃」,每一個新生兒都應該遠離

十個娃八個黃,六個七個被推薦用茵梔黃。只要發現孩子黃疸指數高一點點,醫生都會給開這種葯。

「寶寶馬上滿月了,還是沒有退黃,醫生給開了茵梔黃。」

「三甲醫院給寶寶開的茵梔黃……吃還是不吃?」

新手媽媽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

寶寶黃疸大概是新手媽媽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寶寶不退黃,當媽的難免慌神,但給孩子用茵梔黃真的是活遭罪。

為什麼這麼說?今天我們來說說茵梔黃「退黃」的真相。

寶寶為什麼會有「黃疸」?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說茵梔黃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黃疸本身只是一種生理表徵、生理現象,它是由於血液里膽紅素過高引起的。

寶寶剛出生時,由於各種原因膽紅素會升高,而肝臟功能發育不成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有限。

代謝不掉的膽紅素就會聚集在血液里,達到一定量後就出現黃疸的癥狀。

黃疸是新生兒發生率很高的病症,絕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 3 天左右會得黃疸。

通常生理性黃疸會在寶寶出生後 5~7 天開始下降,14 天后逐漸褪完。

無論是足月兒還是早產兒,出生後都會出現黃疸,其中絕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少部分是病理性黃疸。

但隨著孩子肝臟功能一天天強大,聚集的血膽紅素最終會被排出體外,所以大部分的嬰兒黃疸都是可以自愈的。

想快點退黃,可以用茵梔黃嗎?

不建議。

實際上,「茵梔黃退黃」早就應該被淘汰了。

1. 茵梔黃注射液早已被葯監局禁用

2016 年 8 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就發布公告,明確指出新生兒、嬰幼兒(三歲以內)禁止使用茵梔黃注射液。

圖片來源:《總局關於修訂茵梔黃口服劑說明書的公告》截圖

圖片來源:《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修訂要求(2016)》截圖

茵梔黃成分不明確,毒副作用很難評估。

注射了茵梔黃之後,容易引起胃腸道出血、腎功能異常的不良反應。

注射茵梔黃的不良反應如此可怕,但一直沒有被明令禁止。

它被用在無數新生兒身上,直到 16 年 CFDA 發布公告。

在 16 年 CFDA 發布公告之前,茵梔黃是無數新生兒的噩夢。

不少媽媽會問,國家禁止的是注射液,那茵梔黃的口服製劑是不是還是可以用的?

2017 年 CFDA 重新發布了修訂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的公告,其中明確強調了口服茵梔後會出現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不良反應。

圖片來源:《總局關於修訂茵梔黃口服劑說明書的公告》截圖

圖片來源:《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修訂要求(2017)》截圖

2. 茵梔黃的「退黃」原理是拉肚子

口服茵梔黃的退黃原理其實與瀉藥類似,讓孩子多排便,將多餘的膽紅素排出體外黃疸自然就退了。

沒錯,退黃的真相就是——拉肚子!

新生兒腸道功能發育不全,如果出現腹瀉,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不少媽媽用後反應,有的寶寶服用茵梔黃後,大便次數過多導致爛屁股,還有的寶寶出現的便血......

而長時間的腹瀉,容易繼髮乳糖不耐受,這對還在喝奶的孩子來說,在營養吸收上是非常不利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其實出現黃疸時,如果是生理性黃疸,給寶寶多哺喂即可;如果黃疸是病理性的,則需要先明確病因,針對膽紅素明顯升高,而且以間接膽紅素為主的黃疸,需要退黃減少膽紅素腦病風險的時候,最有效的處理是藍光治療。

大部分孩子的黃疸並不嚴重,並不需要額外的治療,即便是不服用茵梔黃也是可以退黃的,只不過會慢一點而已。

對於新生兒來說,如果想要儘早退黃,最重要的就是多多哺乳,多吃多拉才能促進膽紅素迅速排出體外。

如果黃疸真的很嚴重,權威機構統一認為,藍光治療黃疸不僅有效,還很安全。

所以,真的沒必要為了退黃,吃副作用不明、不良反應不明、禁忌不明的茵梔黃。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像茵梔黃這樣的坑真的防不勝防。

我們除了不斷學習,用知識保護孩子之外,也希望醫生能及時更新醫療知識,杜絕這類所謂神葯再坑害我們的孩子。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本文經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碩士 兒科醫師 周瑩、浙江大學臨床醫學碩士 庄睿丹審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媽媽 的精彩文章:

生孩子難產:人類進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