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台山裡邊有很多稀奇事情

五台山裡邊有很多稀奇事情

法 語 禪 心

未成佛道,先結善緣

五台山裡邊有很多稀奇事情。我們去的時候,很多人就講給我們聽。一個秘摩岩,一個山洞,裡邊可以看到佛像,而且看的不一樣。有的人去看是文殊菩薩,有的人看到是什麼菩薩,那麼這個看各人的發心不同,看的不一樣。那麼還有智慧燈,這個一般是都能看到的,但是也有看不到的。

我們那一次去朝山,去的時候有二十幾個人,一大隊伍。去朝山跑到中台,大家拜了半天,什麼都沒有。但是中台的住持告訴我們,在我們來之前有一批,也是上海的居士,他們來拜中台的時候,中台一個塔,拜這個塔的時候,拜著拜著拜到後來,塔裡邊跟馬達開起來一樣,嗡嗡嗡響,響到後來,最後一下子放光,整個的塔極大的光明,整個五台山下面都照到。

這個我們也聽說的,五台山的中台放光,但是是什麼人拜出來的還不知道。後來到中台他介紹,還是一批上海居士,我們這個時候感到很慚愧。自己都是修密法的居士,有些居士就是很驕傲,自以為是要高人一等的,比凈土宗居士要高得多。結果,適得其反,凈土宗居士他是誠心誠意地拜,卻是拜出大光明來,而我們這一批,我慢,我慢貢高地去拜,什麼都沒有!所以說發心是大有關係。

——選自《定道資糧頌講記》敏公上師

文殊菩薩會迎接每位來五台山的人

妙江大和尚: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不是哪一個人隨便說的,是《華嚴經》菩薩住處品里講的,是佛說的,還不是一個佛說的,是十方諸佛說的,所以這是真實不虛的。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五台山在中外都是聞名的。從春秋,東漢,一直到唐朝,國外來朝山的太多了。五台山原來叫紫府山,這是咱中國原有的名字,中國過去就是神仙信仰,紫府的意思是最高的,有靈氣的,神仙住的地方。通過佛教的傳播,才改名叫清涼山,清涼山是佛教裡面命名的。所以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是真實不虛的。

過去說來五台山朝山,文殊菩薩接一千送八百,就是來朝山的人,文殊菩薩接一千里,送八百里,就是接得你很遠。不是一千里,甚至一千年,幾千年,你就想著這個地方了,你對五台山有這個想法了,有這個想法就叫感應,你感他就應,這叫感應!接一千送八百這個說法,是幾千年的人們互相傳的,這個說法是前頭無頭,後頭無尾。

每一個人都是文殊菩薩,你來五台山就是求文殊菩薩來感化、度化、應化的,所以來的人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你問我見過文殊菩薩沒?從我們心裡頭,我們每天見,在不在山上我們也每天見,我們看見的太多了。正如雪竇禪師頌無著禪師《朝五台偈》所言;「千峰盤曲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我來五台山也是文殊菩薩感應過來的,我在1972年有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從一個非常高的水庫大壩上掉下來,那掉下來就是粉身碎骨,後果不可想的。可是掉下去的時候,我就看見一個文殊菩薩,那個意識裡頭就有個文殊菩薩,有四五十米高,甚至比四五十米還高,整個比山還高,隱隱約約的。我當時掉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了,就聽「嗡」的一下,就有個文殊菩薩的影子,帶劍文殊,好像是站的文殊,戴著五佛冠,拿的劍。可是下去跌到了啥上面,你想都想不到的一個地方。

70年代那會兒,我們那兒有裝散水泥的毛口袋,毛口袋是拿驢毛做的,可厚可耐用。十幾個毛口袋在那垛著,我就掉下來騎在毛口袋上面了,我就坐在那沒感覺,別人都跑過來,趕快扶我拉我攙我。毛口袋這個地方,離我應該掉下的地方有50米遠。那個大壩有17米高,有一個很小的坡度,那要是掉下來,擦也擦死了。但是我往下一掉,就跑那個地方了,那個地方離這個地方50米遠。

當然我們學佛出家也不是求這個,有些東西不是這個社會常理可以想像的,是不合常理的,想不出來咋就跑到那個地方了,佛教叫不可思議。這是一種感應,不能說感應好就是法,感應不好就不是法,佛法是平等的。不是說你出家學佛是為求那個好的感應,但這是一種正常的,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

五台山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你的心是文殊菩薩,接著是文殊菩薩的法,一切都是文殊菩薩,你心裡頭看見的都是文殊菩薩。這不是饅頭,你抱著吃一個。佛法叫無為法,無為是無所不為,你心裡頭想啥,法應該就是啥。文殊菩薩的智慧,也就是這樣的,心裡頭是什麼,就見到什麼,這就是一切唯心造。

你來五台山,來朝山的也好,沒來過的也好,你對菩薩要有個了解。你來五台山,想見文殊菩薩,你得先了解文殊菩薩,對文殊菩薩有啥求,把你那個心放的平平靜靜的、純純潔潔的,把你那個恭敬心,虔誠心拿出來,那到處都是文殊菩薩。如果你來這就是玩兒的,那你說我想見見文殊菩薩,你當花錢在自由市場買東西呢,我有錢買它200斤!所以想見文殊菩薩,把心放平,心要純純潔潔的,升起那個純潔的心,恭敬的心。

沒看見文殊菩薩比看見了好,你看見了,回去後一高興就忘了。所以我們出家學佛,心裡頭就一直平平靜靜的。這是文殊菩薩道場,和自己家一樣,你就是這個家的人,你就是文殊菩薩,你想見文殊菩薩,你還要想見你(自性)呢!你連自己(自性)也見不了,自己還看不見,還見文殊菩薩?

所以從我來說,看見也好沒看見也好,聽見也好沒聽見也好,心裡頭時時想的都是這個道場,就是文殊菩薩。所以我們住在這(五台山),有種住不夠的感覺,在這個地方,叫皆大歡喜。這就是菩薩的加持,你每天相伴菩薩,菩薩就每天相伴你,這就叫感應道交。

古藏文《五台山記事》中記載:

文殊菩薩從印度歸來時所帶拐杖,長有六條紋路,後種於五台山,至此授名「六度木」,念念不忘修學佛法,行持六度,斷除煩惱,以此度化六道眾生,現俗稱「六道木」。

藏傳佛教三大寺的出家人一般都使用五台山六道木佛珠,表義文殊菩薩之加持。

祈竹活佛說:

格魯派的僧人,一般都用原始的原木佛珠,尤其喜歡用代表文殊的六把慧劍之五台山六道木佛珠。這種珠十分平宜樸實,但又表義了大智文殊之加持,所以特別受學僧之歡迎。

雖然沒有人那麼叫,但它變相就是格魯的不共念珠。

傳統上,三大寺和尚只允許用原木的很普通念珠,不能有間珠、數珠等裝飾,也不允許用寶貴的材料念珠,就是不讓執愛或避免視為寶貝、世俗心理的珍藏,或者心理攀比別人的念珠等原因。以後年資漸長,逐步放鬆,記憶中是每5年僧臘允許加1顆間珠。這是1959年前的規矩,現在沒有了

來自五台山 文殊菩薩道場

六道降龍木桶珠108顆念珠

長按識別此二維碼結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語禪心 的精彩文章:

你遇到什麼樣的人,都是福報所感召
特別迴向給某人,他會得到更多的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