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當你發現自己沒有一個朋友,說明你正在經歷低配的人生

心理學:當你發現自己沒有一個朋友,說明你正在經歷低配的人生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正逐漸減少,說明你很有可能正在經歷低配的人生。

人生旅途中,朋友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每個人都是需要朋友的。真正的朋友能夠使你積極向上,同時還可以鼓勵、關心你,並最大限度地尊重你的選擇,他們不會因為你的社會地位變化而疏遠你。

我們常常會有莫名其妙的脆弱感,似乎自己的朋友圈擴大了,但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反而在減少。

比如,在遭受困難或者心情難受時,翻遍整個通訊錄竟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大多都是酒肉朋友,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最終只能自己獨自傷感。

人際交往能力(people skills),一方面指的個人在不同的人際關係中的柔韌度,另一方面則指個人能夠處理好那些與自身相關的各類情感問題的能力。

對於友情的價值,人們往往有不一樣的看法。有的人認為,自己一個人挺好的,友情可有可無;有的人則認為,友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體驗。

從知識儲備上看,優質的人際關係能夠讓你與其他人交流心得,獲取新思想,並從中獲益。

從心理層面看,它可以使你與周圍的人打成一片,能夠有效減少親密關係中的矛盾。

從認知學角度看,友情是生活中一項基本的情感維繫和體驗,「朋友」的質量其實完全體現了你的自身素質和社交能力,沒有一個朋友的人,人生無疑是失敗、低配的。

現代社會,隨著各種社交軟體的盛行,我們經常會感覺自己的朋友圈似乎變大了,朋友數量也增多了。但每當自己遇到困難,想要同人交流的時候,會發現竟找不到一個可以互訴衷腸的人,人海茫茫,無一合契的靈魂。

或許,在平時你發的某條信息中,會出現不同「朋友」的評論,這個過程中,你收穫了滿足感,也產生了朋友很多的錯覺。

觀眾始終比朋友多

心理學最初探討的就是人的原始本性和社會性問題,人的價值界定和社會界定不能通過金錢,而是需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因此,無論是對人的本性,還是社會關係而言,大家都是離不開朋友的。

「朋友」二字,其中包含了極大的信息量,人際交往中,觀眾始終比朋友要多。

觀眾只會給你帶來視覺上的衝擊,而真正朋友才會讓你感動。那些三觀契合的朋友,會在靈魂上支持你,關心你,幫助你;在你犯錯時,會指正你的錯誤,鼓勵你改進。只有膚淺的人,才會喜歡來自觀眾的注視,真正上進的人,需要的是「朋友」。

嵌入性理論

社會關係,是社會學科中最古老而傳統的研究課題之一。在過去,人們對於朋友與社會關係、社會結構的關注,尤其是在其精確化和可操作化的強調,使不同的社會關係概念受到忽視。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曾在「嵌入性」(embeddedness)理論中指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是具有嵌入性的。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一書中也曾提到過「差序格局」這個概念,強調團體是一定會有界限的,但對於團體關係是相同的,這種性質的社會關係,則應考慮「團體格局」。

人與朋友之間的關係建立雖是圍繞著個人而建立起來的,但是只有關係親密的朋友之間,才能相互促進。

就現在社會來說,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是薄弱的,只有利益相關才存在聯繫。而真正朋友存在著一種庇護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包括著不同的物質和非物質上的好處,也體現了人們的個體化在社會中的一個生存策略。

真正的朋友關係,與其他組織形式不同,除了與關係中的成員建立聯繫以外,還和其他人建立一種全面性、多樣性的關係,否則很容易心理失衡。

從這個角度看,朋友是維持心理平衡的關鍵,一個人假如沒有一個朋友,很容易喪失溝通能力,體驗孤獨而低配的人生。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沒收孩子的紅包,後果很可怕
心理學:這七種坐姿暴露了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