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管資本」為主怎麼管?國資監管改革路線圖明確

「管資本」為主怎麼管?國資監管改革路線圖明確

國有資產監管改革路線圖重磅出爐,明確了管資本的重點內容和路徑方式。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印發《關於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緊緊圍繞「管資本」這條主線,從總體要求、重點措施、主要路徑、支撐保障四個維度,構建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工作體系。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蔣大興表示,《實施意見》的出台意味著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改革進入了新的實施階段,是促進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職能轉變落地的重要舉措。

國資監管改革進入新階段

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求,「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而從2003年國資委成立,提出「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監管思路,逐步形成中央、省、市三級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歷經多年改革發展,現階段國有企業的規模體量、資產證券化水平、集團化運作形態、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均比十多年前發生了深刻變化。

截至2018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已達210.4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總額58.7萬億元。特別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佔比均超過60%、利潤總額佔比超過80%。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約70%,上市公司資產、營收、利潤佔比與上述比例相似,已經進入了資產資本化、股權多元化的發展階段,對國有獨資、全資企業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用於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對境內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已不適用於「走出去」的國有企業。

周麗莎還表示,解決國資管理體制仍然存在的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問題,消除國資監管越位、缺位、錯位的現象,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監督機制、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也迫切要求加快推進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的轉變。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發布的一篇評論稱,「管資本」是完善國資監管的必然選擇,也是貫徹競爭中性原則的必然要求。必須通過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按章程行權,對資本監管,靠市場選人,依規則運行,維護企業真正的市場主體地位。

蔣大興表示,如何進行「管資本為主」的轉型,仍然存在很多理解差異,《實施意見》從監管理念、監管重點、監管方式、監管導向等方面全面具體提出「管資本」戰略的實現方式,這對尊重國企的主體地位,讓國資監管回歸理性具有現實意義。

如何管:清單式、分類監管

具體而言,《實施意見》細化明確了管資本的實質內涵,可以總結為「五個聚焦、五個管好」。即聚焦優化國有資本配置,管好資本布局;聚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管好資本運作;聚焦提高國有資本回報,管好資本收益;聚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管好資本安全;聚焦加強黨的領導,管好國有企業黨的建設。

周麗莎表示,要通過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以市場化的機制促進提升資本回報,充分授權放權,切實減少出資人審批核准事項,最大限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干預。

如何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實施意見》提出了「四個轉變」,分別是轉變監管理念,更加強調基於出資關係的監管;調整監管重點,更多著眼於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效率,加強系統謀劃和整體調控;改進監管方式,更加註重以產權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通過法人治理結構履行出資人職責;優化監管導向,更加註重提升質量效益,引導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一方面進一步強調以管資本為主的要求,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國有資產監督,明確了寓監督於管理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以《實施意見》為基礎,進一步推動國資監管職能轉變,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守護好全體人民共同財富;同時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加大對企業授權放權力度,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傑明27日在國資委政策吹風會上說。

此外,《實施意見》還明確了管資本的「四條路徑」:以國資委權力責任清單為基礎,釐清職責邊界;以法人治理結構為載體,依法制定或參與制訂公司章程;以分類授權放權為手段,根據企業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授權放權;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為重點,切實減少審批事項,實現實時在線動態監管。

此前,國務院國資委著手建設全國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編製並及時修訂《國務院國資委權力和責任清單(試行)》,截至今年10月,現行有效規章27件、規範性文件207件,國資監管的法規制度框架基本健全。

翁傑明表示,要做好與《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版)》的有效銜接,及時修訂國務院國資委權力和責任清單。

地方與央企實踐

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地方上已有實踐,並積累了大量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董勤在上述吹風會上介紹,上海建立健全了「直接監管、委託監管、指導監管」國資管理體系,對實體、金融等領域國資,宣傳文化、科教文衛、司法公安等領域國資,以及區屬國資國企依次對應這三種監管方式。

上海對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功能保障類不同企業,在分類授權和考核上也細化完善。國資布局將進一步優化,80%以上的新增投資集聚在關鍵核心產業,80%以上的國資集聚在重點優勢企業集團。

同時,實施「國資委、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聯動改革,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在加快國有資本流動、盤活存量吸引增量、深化國企改革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上海地方國有企業營業收入2.66萬億元,同比增長5.4%,利潤總額2653億元,同比增長9.8%,成本費用利潤率10.6%;9月底,資產總額20.58萬億元,同比增長9.9%。

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之一,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則表示,對運營公司而言,既要健全治理結構、完善組織體系,確保授權「接得住」;也要優化管控模式、提升管理能力,確保自身「管得好」,即對核心業務板塊要加強戰略和財務管控,確保資本運營高效規範,對參股企業要以財務管控為主,依法履行治理程序,關注資本流動和回報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英國2021年重啟PSW簽證,專家:彌補脫歐人才流失全球爭搶生源
「併購女皇」劉曉丹辭任華泰聯合董事長,曾表示併購是最高層次的競爭